何邦春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科学技术协会,江西 赣县 341100)
“赶紧要抽脾,要保持蜂多于脾,还要喂点花粉”。8 月7 日,对于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王母渡镇桃江村水口组贫困户刘占招来说是非常高兴的一天。因为家里今天来了一批客人,他们就是赣县区科学技术协会组织的科技下乡帮扶志愿者,免费入户指导贫困蜂农养蜂生产。刚才说这话的是一名老者,他就是赣州市养蜂学会名誉理事长樊金生高级畜牧师。
图1 樊金生老师在蜂场现场指导蜂农
刘占招养了20 多年蜂,由于没有饲养管理技术,一直靠碰运气养蜂,直到现在饲养规模还徘徊在30多箱,饲养的蜂群群势弱、产量少、品质低、效益差。
蜜蜂产业是生态产业、致富产业、朝阳产业,是畜牧业中回报率最高的特色产业,更是当前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在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助力脱贫攻坚等多个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养蜂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是赣县区农业支柱产业之一,是江西省养蜂的大县(市、区)。无论是养殖规模、产量,还是从业人员数量皆居全省前列。
近年来,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科学技术协会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扶持养蜂生产。通过科技助力精准扶贫,使养蜂成为赣县区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扶贫先扶智。通过邀请省、市养蜂专家举办系列“养蜂技术培训班”和“蜜蜂与人类”等科普讲座和组织市民到蜂场现场取蜜现场销售活动,更新蜂农生产理念,提升蜂农科技素养。由于蜂农养蜂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再加上生态文明建设得到了很大提高,随着植被的恢复和发展,极有利于蜂群繁衍,蜂群数量连年增长,养蜂大户不断涌现,蜂蜜产量年年上升。2019 年,全区蜂群数量超过6 万箱。
随着养殖规模和产量的增加,产业发展也面临着不少瓶颈问题。如没有龙头企业带动,蜂农生产的蜂蜜只是依靠自产自销的传统模式,使蜂蜜滞销问题日益突出,成为蜂业发展的“拦路虎”。
图2 专家在蜂场现场指导蜂农
钟华林是王母渡镇胜利村养蜂大户,今年饲养了400 多箱(群) 蜜蜂,产蜂蜜约4.5 t,但是丰产并不增收。钟师傅告诉笔者,目前只售卖掉1 t 多,剩余的无人问津。
钟华林的情况在赣县区并不是个别情况,大埠乡夏汶村是赣县区养蜂重点村,养蜂是当地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2019 年,该村生产蜂蜜30 t,但截至笔者发稿时,仅售卖出去10 t,剩下的亦无人问津!眼下正是当地蜂群越夏度秋阶段,由于蜂蜜滞销,使得蜂农的养蜂积极性下降,部分蜂农已经放弃管理任其自生自灭!
针对目前存在的实际情况,赣县区科学技术协会始终把扶持蜂产业作为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来抓。刘志农主席亲自带队,邀请专家多方谋划,多次深入偏远的韩坊镇松柏村、王母渡镇胜利村及横溪村一线蜂场现场调研指导。组织养蜂合作社和蜂农参加江西省蜂蜜评比大赛,提升赣县区蜂业知名度。指导王母渡镇刘洪秀蜂场,要充分利用荫掌山林场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交通便利优势,打造集蜜蜂养殖、技术推广、科普示范、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标准示范蜂业基地。
下一步,赣县区科学技术协会进一步促进蜂业转型升级发展,围绕提高蜂产品品质,倡导生产成熟蜜,提升产品附加值,加快转型发展,举办系列蜂业培训班,并扶持打造标准化示范养蜂基地。通过标准化示范养蜂基地平台,起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千方百计帮助蜂农生产优质蜂产品,拓宽销售渠道,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