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严子健(解放日报记者) 编辑/易可
2018年初秋,我同夫人一起畅游了意大利这个古老而又时尚的国家,行程3 000多千米,历时25天,度过了一个美好难忘的“罗马假日”。20年前,我因采访、报道在西西里岛举行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曾经到过意大利的罗马和威尼斯,但那只是工作之余顺便观光,连走马观花都算不上。如今重返意大利,总算能一偿夙愿,细细领略具有丰富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国家的风采。
我们这次游览意大利的第一站多洛米蒂,真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由于太过惊艳而彻底征服了我。在世界各大旅行杂志出镜率最高的多洛米蒂风光照片——白云石山盖斯勒群峰和圣马格达莱纳小教堂,虽然这张照片并不是在最佳时段拍摄,但我还是把她编排在了“头版头条”。
对于意大利北部的多洛米蒂山区,以前我知之甚少。虽然我到过欧洲不少地方,甚至包括与意大利接壤的所有国家,但真正去关注多洛米蒂,还是从这次决定深度游意大利开始的。意大利是个纵向狭长的国家,版图就像一条在踢足球的腿。又因上海直飞意大利的城市不多,使我一开始就决定这次旅程从北向南走,所以做功课就是从意大利北部的多洛米蒂着手。多洛米蒂也是这次意大利深度游的三大重点之一。可当我打开地图做功课时,那些用意大利语和德语双语标注的地名,让我有点犯晕。原来意大利的南蒂罗尔和现在奥地利的蒂罗尔地区,在一战前都属于奥地利领土,一战奥地利战败,南蒂罗尔从蒂罗尔州之中划归意大利,所以现住在多洛米蒂核心区的人,据说使用的是一口以德语为主的拉丁语,甚至连妇女服饰也类似德国式样。我们所到之处,见到在那里旅游度假的大多数也都是德国人。
多洛米蒂是一个区域,就像法国的普罗旺斯和意大利的托斯卡纳。打开欧洲地图,整个阿尔卑斯山脉延绵上千千米,由西向东穿过了法国、瑞士、意大利、德国、奥地利、斯洛文尼亚等。多洛米蒂就在阿尔卑斯山的东段南麓,西接瑞士,北靠奥地利的这一片山区。以奥地利因斯布鲁克为例,向正南方下行不到100千米,就是意大利多洛米蒂西部重镇博尔扎诺。
意大利语多洛米蒂有白云石的意思,这片由古代珊瑚礁风化侵蚀形成、并由地壳变化凸出隆起的白色碳酸盐石灰岩山群,因为完全裸露的岩石和幽谷深邃奇峰林立,在整个阿尔卑斯山区独树一帜,于18世纪被法国地质学家发现而命名。19世纪中叶,欧洲大陆的旅行者开始探索这片阿尔卑斯山深处的地区,多洛米蒂险峻的山势,奇特的地貌,一时间令无数登山客神往,被誉为“中欧最后一片净土”。多洛米蒂于2009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教科文组织还将其划为9个区域,以呈现多样性的壮丽景观。意大利在多洛米蒂山区建立了10个自然公园保护区。
多洛米蒂山群,有18座海拔高度超过3 000米的山峰,且山顶陡峭山峰耸立,据说世界上再无第二处拥有如此众多垂直峭壁的山体群。尽管多洛米蒂群峰大多裸露,可到了这些白云石山的山腰斜坡,则绿草如茵,再到山脚下更是树木繁茂,而且还因高山常年积雪,这片区域有大小41个冰川和数不胜数的湖泊。如此地形,使多洛米蒂冬天成为滑雪胜地,夏天则是徒步、攀岩、登山爱好者的天堂。东部重镇科尔蒂纳丹佩佐,曾于1956年举办过冬季奥运会。此后的多洛米蒂,迎来越来越多的旅游度假者和户外运动爱好者。
白色岩石和独特的山体结构,使得多洛米蒂山群成为人们心目中当之无愧的世界最美山峰。尤其一早一晚时分,这种山体颜色会随着阳光变化而发生微妙变化,由最初的白色变成粉红色,直至呈现玫瑰红色,这种现象被当地人称之为“阿尔卑斯之光”。
第2天清晨,我拍到的唯一一张休斯山希利亚尔—施勒恩峰日出前呈现有微微玫瑰红色的片子。是坐东南面向西北拍摄,从这个角度观赏,希利亚尔特征明显,是休斯山的地标景观。可惜因为云层太厚,日出没见,远处的高山牧场仍是一片蓝调,近处的山路还亮着路灯。
游览多洛米蒂,我们是从米兰与维罗纳之间的加尔达湖开始的。加尔达湖是意大利面积最大的湖,在米兰东面100多千米处,从维罗纳去,只有40千米。受阿尔卑斯山东南麓多洛米蒂山脉的影响,加尔达湖有温润的地中海气候和未经破坏的自然风光,湖岸布满古村老城修道院,北部还是帆船和水上运动的王国。
加尔达湖呈东西窄的长条形,从南向北,我们走沿湖西线,一路我们游览了大湖周边的萨洛、利莫内、里瓦,并在湖东岸最美丽的马尔切西内住了一晚。马尔切西内镇中心有几条老街,其中最主要一条老街可以从公路直接下到湖边,再从湖边就可以逛到斯卡利杰罗要塞了。老街商铺林立,应有尽有,而我喜欢逛老街,则是因为在这些幽径小巷里,你总能找到美妙的光影。
加尔达湖最北头的里瓦,虽然是个湖岸码头小镇,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我们在里瓦为进山准备了充足的食物水果和水。从加尔达湖往北不远处,有一个小到不能再小、可却幽静之极的托布林诺湖,湖中亭亭玉立着一座中世纪古堡托布林诺古堡。湖东面是一个小镇。据说,古堡当年由一位红衣主教所建,并流传有爱情悲剧故事。无论如何,尘世一晃到如今,这里已经是一家餐馆。我们在蒙蒙细雨中欣赏这一极致美景,感觉真的就像偶尔遇见一位深藏闺阁的小家碧玉,纤细、文静,还有点羞答答。(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