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敏(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药剂科) 编辑/清风
很多人搞不懂抗生素和消炎药有什么区别,你是否也存在相同的疑惑呢?是否也曾在感冒时被人善意地提醒过吃两粒消炎药就好啦?是否在头疼脑热时自己也想要吃两粒消炎药,让这该死的头疼赶紧好?
那么,现在打开你的家庭小药箱,看看里面是否备着头孢XX、XX西林、XX沙星?其实这些都不是消炎药,他们都是抗生素啊!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炎症?炎症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发炎,是机体对于刺激的一种防御反应,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通常炎症可以是感染引起的感染性炎症,也可以不是由感染引起的非感染性炎症。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过敏、关节炎、跌打损伤等都可以引发人体表现出红、肿、热、痛等炎症。
非感染性炎症:即物理性炎症。手术或外伤引起的红肿、疼痛等,并未合并细菌感染。比如,类风湿性关节炎、过敏性鼻炎等。
感染性炎症:是由细菌、真菌感染或病毒感染引起的。这里要强调的是,普通的感冒90%是由病毒感染引起,吃抗生素是无效的!
临床上通常把下面两类药叫做消炎药。
一类就是我们常说的激素,如可的松、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比如过敏性鼻炎,常常会选用激素类的鼻喷雾剂。
另一类是消炎止痛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比如关节炎或者跌打损伤,常常会选择消炎止痛类的布洛芬等药品。
那什么又是抗生素呢?抗生素特指来源于微生物代谢产物及其化学半合成衍生物,在低浓度下能选择性抑制或杀灭其他微生物,并可供临床应用的一大类药物,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通俗地说,就是当我们皮肤有伤口,或者抵抗力下降时,容易受到细菌侵犯,引发感染。抗生素就是用来杀灭细菌的药物。
其实医药专业书籍里对能杀灭细菌的药物有一个更专业的称呼叫做抗菌药物,而我们这里提到的抗生素也只是抗菌药物大家庭里的一员,还有很多人工合成的化学抗菌药物,比如我们常常听说的左氧氟沙星就是喹诺酮类的代表,还有磺胺类、呋喃类、硝基咪唑类等。
所以,让老百姓能正确认识抗生素应从为抗生素正名开始。我们医务人员有责任和义务在开具抗菌药物时向患者解释清楚用药的目的,而不是简单地说一句“这是消炎药”而误导患者。
1.医生告知。开处方的时候,医生有义务告知患者给你开具的药品为抗生素。
2.药盒标注。药盒上有标注,如“适应症:治疗XX感染”。
3.我们应主动学习认识常见的抗生素,一般药名中含有“西林”“头孢”“沙星”“霉素”“硝唑”等字样的,都属于抗生素。
小提醒:当然这也只是大致的判断方法,并不能一概而论,比如阿霉素,药名中也含有“霉素”,但是却是一种抗肿瘤抗生素,并不是针对细菌感染的抗生素。所以想要更准确地判断,在使用前一定要咨询医务人员。
1.抗生素≠消炎药
很多炎症不是细菌感染引起的,抗生素无效。比如类风湿性关节炎、过敏性鼻炎等。
2.抗生素≠感冒药
约90%的感冒由病毒引起,用抗生素是无效的;就算是细菌引起,也需要检查,使用合适的抗生素,而不应自行选药。
1.遵医嘱 。听医生的话,即使病情好转,也请按照完整的处方服药。
2.爱卫生。经常洗手,保持卫生,避免感染细菌。
3.多运动。多运动,强身健体,增强抵抗力。
1.不随意买药。
2.不自行选药。
3.不任意服药。
4.不随便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