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妹
【摘 要】在生活实际中,数学学科的应用最为普遍,该学科也非常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由于该学科具备比较高的抽象性,因此不少小学生缺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显得较为单调和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鉴于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生活情境法,可以具备较强的吸引力,因而能够在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同时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此,本文分析了生活情境法在教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关键词】生活情境法;小学;数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6-0009-01
小学时期属于学生学习的最初阶段,也是奠定学生良好学习基础的一个重要阶段。作为小学数学学科来讲,其较为单调和乏味,学生的厌恶感容易形成。实际上,生活实际是数学知识的来源,而且学生的生活情境也跟数学知识密切联系。因此,只有联系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结合生活实际开展数学教学,以使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才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以及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下面,笔者对生活情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问题进行了简要地阐述。
一、通过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有效地设计生活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认知物体与图形时,能够要求学生开展几人间的情境交流,交流的情境能够是商场,也能够是剧院,总之都是具备丰富物体或图形的场所。在如此的场所中,学生通常能够想象到一些图形或物体的形状。当教师在教学课堂上以多媒体的形式为学生呈现商场的大型广告牌时,要求几名学生进行情境交流:“今天是个好日子哦,你看那个广告牌跟我们在课堂上看到的长方形的形状相同吗?”尽管这些情境交流的内容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训练,可是长期如此,学生的良好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便形成,这对学生而言,能够终身受益。对情境交流的设计旨在避免学生的一味被动听讲现象,从而真正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二、通过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讲,教师能够由生活实际中概括一些数学内容,以及能够在教学课堂上以情境再现的方式呈现数学知识,结合如此的模式,不但能够推动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数学知识,而且结合教师的逐步引导和启发,学生能够明确数学知识的价值所在,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无穷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教学情境,统一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内容,能够使单调和乏味的教学知识变得形象生动。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有关统计方面知识时,能够模拟在菜市场买菜的情景。首先,教师在讲桌上摆放若干蔬菜(也可以是蔬菜模型),让学生模拟买卖水果的整个过程。这样,有的学生充当卖家,有的学生充当买家,由于买家需要对所需蔬菜的价格、类别、数量等信息进行统计,而卖家需要对蔬菜的数量、类别、卖完的数量多少、剩余的数量多少、收入情况等信息进统计,因此用到统计的相关知识。而学生正好以此为契机,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更加有效地掌握这方面的内容。
三、通过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能够结合教学知识联系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境,从而促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激发创新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长方形周长计算方面知识时,能够首先提问学生:“你在学习或生活中碰到的长方形形状的物体有哪些?”学生动脑思考和稍微观察教室,不难发现自己的教科书、作业本、课桌、黑板等都是长方形的。然后教师再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如何计算这一系列长方形的周长吗?”学生可能会想到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即两边的宽加上两边的长。教师如此进行生活情境的营造,能够让学生加深理解和学习的印象。之后教师再深入启发学生进行分析,然后提问学生:“这样的图形能够分割为哪些圖形呢?分割的图形周长有什么变化吗?”学生都纷纷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白纸,结合自身的设想进行分割,最终学生结合动手操作获得了各种答案:有的学生分割成了一些两个小长方形;有的学生分割成了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有的学生分割成了一些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如此一来,教师不但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境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进一步把握了这一部分的内容。
四、通过生活情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技能
结合在生活实际中选用的教学素材或资源,不但可以实现教学内容的丰富,而且可以实现教学气氛的活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营造生活情境,不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消化和吸收知识,而且可以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提高实践技能,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鉴于小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他们具备非常强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因此基于教师的不断启发之下,可以激发学生的潜力,从而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例如,教师在讲解有关多边形面积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结合多媒体技术呈现生活情境中看到的多边形,以使学生明确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存在的一些多边形,从而启发学生计算多边形的面积。紧接着,学生结合多边形使用白纸折叠为一些三角形和长方形,这不但让学生把握了多边形面积计算方法,而且理解了这一部分的知识,并且学生能够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时应用自己掌握的知识,从而实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
结语
总而言之,生活实际是数学知识的来源,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就在其身边,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无穷魅力。并且,教师应根据生活实际中的一些情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科学、合理、有效地应用生活情境,以使学生从生活中感悟数学,然后再从数学学习中走到生活实际中处理一些实际问题。只有如此,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技能,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万湾.“探”寻过程,“究”其深意——略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探究性教学策略[J].青春岁月,2016(7):131.
[2]林松转,林志新.学科型教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混合运算”教学为例[J].新课程·小学,2015(5):128-129.
[3]平燕.挖掘陷阱教学魅力彰显数学课堂效益——“陷阱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上,2016(12):136-137.
[4]吴建庆.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时代教育,2015(6):24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