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家庭档案馆”

2019-04-29 03:53杨维立
档案天地 2019年4期
关键词:分馆全家档案馆

杨维立

新年刚过,我家的“家庭档案馆”就通过家庭微信群发出了“启事”,有奖征集“荣誉证书”和影像资料,赞助人是在银行工作的妹妹。“家庭檔案馆”创建于五年前。如今不仅有了实物馆,今年还设了个影像分馆呢!

当初创办家庭档案馆是老爸的主意。退休后,他和老妈在老家“留守”,闲来无事,就想把全家有价值的老物品收集起来,留作纪念。这个提议立即得到了全家一致赞同。正好要改建老房子,就专门留两个房间作为档案室,又买了十几套档案柜。远在广州的弟弟、住在市区的我、在镇上的妹妹,各自借助快递、私家车、三轮车将各家的“宝贝”送回了老家。时间不长,硬件就准备齐当了。

接下来,就是如何分类的问题了,母亲提议按每个小家庭分,被大家否决了,理由是这样一来,相当于把各家的档案挪了个地,没多大意义。最后形成“决议”,按内容分为成长、历史、荣誉、保健、旅游五类。父亲花了三个多月时间,戴着老花镜给档案资料一一编号,并编制了目录,将所有物品资料按照顺序摆放,以便于保管和查找。

这几年,每次回老家,我都是一头钻进“档案馆“,仔细观看陈年的老物件,工作证、奖状、照片……流连忘返、兴致盎然。

我问母亲,“这,是我戴过的项圈?”“是的,你在上小学前一直戴着的”,母亲认真地点了点头。“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看着这个有点发黄的项圈,已是两鬓斑白的我不禁百感交集,这些年来的酸甜苦辣各种滋味纷纷涌上心头,双眼一下子湿润了。

“爸,这小花帽是我的?”这是儿子在向我发问。“那时,你正上幼儿园呢”,我给了他一个肯定的回答。“记忆中的小脚丫,肉嘟嘟的小嘴巴”,儿子小时候长得眉清目秀,戴个小花帽,被不少人误认为是女孩,为此闹出了不少笑话。一晃,他已是一名一米八几个头的大学生了,时间过得真快呀!

去年春节期间,家庭会议决定建立影像分馆,由我妻子则负责“项目”实施。得到这个光荣的使命,她很兴奋,利用周末时间回老家,给实物档案全都拍了照、录了像,又从在档案馆工作的闺蜜处拷贝了软件,将上千份资料整理得井然有序。现在,家庭成员无论何时何地,都可通过网络上传资料,调看影像。

家庭档案馆,承载着全家的欢乐,激励了全家的进步,见证了家庭的幸福生活。你看,三年前的春天,弟弟的女儿在县里的演讲比赛中得了个二等奖,我的儿子“不服气”。几个月后,就在全区秋季运动会中也获得了长跑亚军。数一数,全家去年共获得17张奖励证书,其中妹妹被评为市级岗位能手。今年,全家已拿到了21张奖励证书,最高荣誉属于弟弟,他被评为区里的“劳动模范”;获奖数最多的是我的妻子,她写的诗作先后7次获奖。

家庭档案馆,有“喜”的记录,也有“忧”的痕迹。前年,老妈患血液病,因本地没有治疗能力,只得转到广州的一家大医院治疗。档案资料显示了老妈坐飞机的机票、病历、病愈后出院和医生护士的合影。你瞧,我的白发母亲笑得有多甜!还有,这张妹妹的孩子一脸愁云拄单拐的照片。原来,高考前几天,他打蓝球时不慎左小腿腓骨骨折,忧愁得全家人都睡不着觉。幸好考场上发挥还算正常。如今,他已是一所著名高校的博士生了。

家庭档案馆,承载着历史,指引未来,让我们感受了生活美好与温馨,给我们带来奋斗的力量。让我们一起努力,将她继续维护好、建设好,并传承下去!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法学会)

猜你喜欢
分馆全家档案馆
文山书海
元宵节的六项注意
关于智慧档案馆与数字档案馆的关系探讨
全家最忙的人
全家来称重
商务印书馆双甲子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与服务模式初探
幸福的人
when与while档案馆
北京市第三届“档案馆日”活动预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