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理想不靠谱

2019-04-29 03:46杨和平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外人世外桃源渔人

杨和平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这里没有战争、没有压迫,人们丰衣足食、和谐相处。这样的描写,寄托着作者的社会理想,表达着当时人民的愿望;但这样的一个社会理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这一点,作者也表达得十分明白,做了充分的暗示。

1.用“奇景”暗示这个理想不靠谱

首先,作者笔下的“桃花林”奇异得几乎没有存在的可能,“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如果这样的桃花林不存在,那么,通过“桃花林”发现“桃花源”自然就无从谈起。其次,桃花源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也显得过于理想化,“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似乎有种“新农村”的迹象。

2.用“奇人”暗示这个理想不靠谱

作者在描写桃花源人的時候,有这样一句:“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对于“外人”一词的解释,有人解释成“另外一个世界的人”,但多数观点认为应该解释成“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作者写“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是有意为之,是有意表现桃花源人的“奇特”,是一种暗示。桃花源人“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他们已经与世隔绝了数百年,衣着仍“悉如外人”,简直就是一种“奇迹”,然而,这种“奇”是一种不可能的存在。作者这样写,是想通过这种“奇人”暗示故事的虚拟性,暗示理想的“不靠谱”。

3.用“奇事”暗示这个理想不靠谱

渔人发现和进入桃花源的过程很神奇:渔人首先经过了一片“中无杂树”的“桃花林”,在“林尽水源”处得一山,“山有小口”,从“极狭”洞口进入,发现桃花源。渔人离开和再访桃花源的过程更神奇:渔人离开的时候“处处志之”,但“寻向所志”时,“遂迷,不复得路”。既然“处处志之”,为什么会迷路,会迷失方向?很显然,作者是在做一种暗示,这个理想是“世外桃源”,其实“不靠谱”。

“世外桃源”是一个非常美丽的理想,然而,由于这个理想没有诞生的社会土壤,也就成了一个“不靠谱”的海市蜃楼。

思维迁移

当今社会,建设美丽中国成为我们的奋斗目标之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路上,上到国家下到个人,都在努力。我们相信,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一定会在未来的某一天诞生。对此,请你描绘一下未来的美丽家园吧。(想象要合理,500字左右)

猜你喜欢
外人世外桃源渔人
[拜托了妈妈]우리 엄마를 부탁해像外人的家人 像家人的外人
A Greedy Story
含有国名的成语
我想寻一个世外桃源
渔人的故事
打渔人
shock of THE NEW
谚语趣画
单独中的洞见
怎样和最亲的“外人”处好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