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冰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现在大力提倡生活作文,但学生主要时间在课堂上,不可能长期投入到生活的海洋中去寻找素材,我们能做的是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品评优美文章,使学生认识作品的优缺点,自觉地避免盲目模仿,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让学生写“真作文”。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的话,说自己的話。”作文是我手写我心,应表达真情实感,因此,我们呼唤常态化的“真作文”。
一、寻找生活中的“真”
1.写真实的事情
可以做到坚持每周练笔。即每周必须写一篇作文。每周练笔培养了学生持之以恒的毅力。学生形成习惯后,练笔之作,题材非常广泛,大多是思想和生活的真实写照。因为练笔不受作文形式的限制,这样学生就有机会表现自己,能及时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写下来。要求是真情实感的流露,没有一般命题作文的“挤牙膏”、无病呻吟的现象。学生尝到了写作的乐趣,乐在写中,写作能力自会提高。比如用好班级的周记本,拟题对新学期的展望,学生能够有条理地写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在新学期如何达到目标等内容,不像计划,更似说出心声,行云流水。
2.抒真实的情感
“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可见,文章贵在真情,要写好文章,一定要养成诉真情的习惯。只有敢说真话,肯吐心声,才能让读者感到真诚可信,才能使你写出的那些话产生说服力和感染力。 叶圣陶先生说:“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话,绝不允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学生作文创作是否有发自内心的真情,是衡量创作的一个重要尺度。作文创作应以敞开心灵,表现个性,真实坦白地抒写自己为创作原则。
二、感悟生活中的“真”
1.感受生活常态
作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要教会学生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深入生活、感受生活。 要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人、事、物、景。学生每天都要和父母、老师、同学等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因此,应首先把人作为观察的对象。要教会学生观察人的外貌、语言、行为、性格等,并学会深入观察人的心理,即察言观色。生活中每个人外貌、语言、行为都有自己的特征,只有深入细致的观察,才能有形象的表达。
观察生活,对生活的认识是不够的,要教会学生深入生活、感受生活。大至世界和社会,小至学校和家庭,叩击我们心弦,引起我们关注和兴奋的事时有发生。要引导学生多到大自然、社会中去走一走,看一看,开拓自己的视野,增长自己的见识;要引导学生多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亲身体验、感受一下生活的酸甜苦辣;还可以引导学生收看一些有益的电视节目,了解时事动态,关注社会热点话题,提升智慧思想。只要学生置身其中、亲身感受、仔细观察、勤于思考,写作的源泉一定会汩汩滔滔,长流不息。
2.触摸第一现场
我们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观看小角落里形形色色忙碌的身影,体验各种各样酸甜苦辣的人生之味。真实的所见所闻所感,萌生表达的愿望,诉之于笔端,才有望产生“真作文”。如写秋之韵,学生带着寻找秋天的美来到校园,观察校园一角,如爬墙虎抓住秋的尾巴努力向上地攀爬是一种韵味,成熟的香橼挂满枝头让校园充满着丰收的果香也是一种韵味。
三、多元展评激励
1.师生“下水”寻真
先让一些写出好作文的同学展示他们的作文,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同学们学习参与,并适时让学生深谈其文的写作过程及心得。教师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点评学生的作文,并且共同写“升格文”。指导学生就人物的逼真、抒情的感人、议论的深刻等方面进行“升格”训练。好作文是修改出来的,“真作文”是打磨出来的。教师要指导学生逐渐养成不厌其烦修改文章的好习惯,可自批自改、同学互批互改、教师精批细改。
2.多元做好“真作文”
作文是个“慢活”,是个潜移默化的。“真作文”应慢慢品读,细细评议,逐渐提高的过程,所以循序渐进地要求学生写“真作文”。学生长期在应试、应付的假作文中周旋,教师更不能急于求成,要引导学生大量阅读经典,做好笔记,横向对比升格前后的作文,时常反思,经常多写。提高作文的含“真”量,也是因人而异的。教师应关注不同学生的成长经历、表达习惯、个性差异,确切评估作文的含真量,否则有可能让学生偏离生活的轨迹,不利于学生写出真作文。
作文课型、活动、题型的训练都得与学生心理接受程度相结合,根本目的是要让丰富的教学过程来满足学生“交流或交谈的需要”,这样,在生活中寻找素材,在素材中写出自己的真情。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师生共同创造丰富多彩而有层次的实践活动,并从中提取一篇篇好的作文。作文教学之路困难重重,任重道远。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学生为什么而写,教师需要教什么,作文如何评改更有效,在作文教学回归本真之路上求索,力求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