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克蕾
高中学生的写作动力源自哪里,是值得语文教师思索和探讨的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就能够让写作教学有的放矢,也能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高。
一、让写作成为一种习惯
1.“必须写”
每天300字,内容随便写,但要有真情实感。教师对学生的写作必须有一点强制。为什么要写,这样做的必要性、重要性,跟学生一一讲清楚,剩下的就看“执行力”了。学生必须写的背后就是教师自虐式批改。只写不批,原本就有应付情绪的他们,哪能好好写?全批全改,而且批语还要写得真挚感人。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的理解和关爱,这样他才可能去写下一篇。因为这时的作文已不仅仅是作业,而是和老师对话交流的一个通道。
2.“我要写”
既然必须与,那就要坚持下去了,此时学生拒绝写、不愿写的对抗情绪基本就没有了,这大约需要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和老师交流得差不多了,彼此了解得已经颇有一点深度了,老师在批语中的肯定与鼓励也已让他相信自己是爱学习有进取心的好孩子了。教师每次批改的时候要保持耐性与热情,批语一定要感人,让学生觉着你依然像一开始那样关心着他,重视着他。要让每个学生感觉自己在老师眼里很重要,很优秀。
3.“我想写”
当这样一种关注慢慢地深深地传递给学生时,基本就不用担心他不写作文了,这时要想办法提高他的被关注度。因为你一个人的关注已不足以满足他的情感需求,而且时间长了也难免单调腻味。那怎么办呢?交给同学,同桌、前后位之间、小组之间、列与列之间、排与排之间互批互改。虽然是同学天天见面,但写在纸上的评价还是第一次,他们是会很感兴趣的。
二、大作文也可以自由飞翔
1.眼前的风景是最美的
季节轮换,宛如大自然展开一幅绝美的画面,我们不是画家无法再现,但可以用笔诉说一下自己的感受。尤其是春天,欣欣向荣的季节,每个人都喜欢,特别是在初春,眼中每天都有新变化,惊喜每天都荡漾在心头。这么美好的时刻,可千万不能让写作错过。就写“春”,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要求是:“文章要让我们真实的感觉到这就是你的春天,你眼中的春天,你心中的春天;同时要求你的文章中至少要有一段打动我们,让我们感觉你的春天的美丽。”当然在下笔之前你可以带领学生一起阅读朱自清的《春》、张晓风的《春之怀古》等,然后再和学生一起去讨论去想象。相信学生会给你一个色彩迥异的春天世界的。
2.自己的感受最真实
本学期的最后一次大作文,你让学生写的是什么?山东省的高考作文?《教育导报》专门有一版,有分析,有教研员和教师的下水作文并附带点评。说一说,念一念,然后学生自己写(确切地说是造)就行了。这样的流程每位教师操作起来都驾轻就熟,可学生愿意吗?喜欢吗?想写吗?是他们在写,如果不愿意不喜欢不想写,能写我们想要的文章来吗?
原本我也是这样准备的,可踏上讲台的那一刻我改变主意了。愿意写的写,不愿意写的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写“我”。学生一致选择后者。可“我”如何写呢?我们一起来梳理。
(1)寒假中的我
今年的寒假,自入学以来第一个完整的寒假,小处着眼,假期中可有触动你的人或事?不要说已经忘记,如果无法唤醒记忆就说明当时你并没有真正被触动。而大处呢,无非是教育改革教育春风的到来,评一评,赞一赞,然后再想想你可做好了迎接的准备?
(2)灾难中的“我”
雪灾、震灾、水灾,接二连三的灾难,你可有感触?惊恐完了,感动完了,震撼完了,可有更深一层的思考?关于环境的,关于工业发展的,关于国民素质的,更有关于自己对自己思想精神的深层挖掘。
(3)中高考中的“我”
中考时,你放假在家干啥?两年前的你,在考场上又干啥?还记得当年的感受吗?那些感受可在日后的学习中起过作用?两年,一眨眼的时间,你收获了什么?高考时,你也放假在家,想过明年的你吗?明年的你可会像今年一样轻松自如的打一场漂亮仗?
(4)学业水平测试中的“我”
学业水平测试,顾名思义,是对你高中学习水平的总结,你要达到最起码的合格。可你能达到吗?你紧张吗?担心吗?两年的学习,遭遇的是怎样的一种尴尬?两年的成长,你已完成少年到成人的过渡,可你真的像个成人那样面对自己学习、生活、日常的点滴表现了吗?你真的能对自己负责、对未来负责吗?想一想,高中两年可有遗憾?算一算,短短人生中你还有多少时间可以这样消磨?
思路基本就這样,当然要求教师回顾时的语言一定要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用自己的语言把学生带进一个回忆反思的情境。教师用自己的情感唤起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感触激发学生的感触。如果教师的语言达不到这样一种效果,只简单布置下去,或一带而过,恐怕也很难达到预期的设想。这样的作文,只要教师的语言魅力达到了,学生写出来的作文绝对好。不信,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