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正隆
德高望重李启东
1934年9月28日,《中共满洲省委巡视员霞珠河巡视报告》中说:“当我队在三岔河作战,来了一个知识分子周光亚要求入队,并要求参加下级士兵,自称团同志,司令部疑心他,故留在司令部任秘书,以便监视,说是团外区委老董介绍,断了关系,后又来二人找他,均未收容。在香炉砬子时,来一医生要求入队,留在队里。在乔家崴子,周光亚枪杀启东,窃款千余元逃跑(启东系经济部长)。后来审问医生,始知周系哈著名侦探,医生来队,系宾县警局派他来找他回去的!此事件发生以后,队内开展了反奸细的运动,同时坚决成立了政治保卫队。”
李启东,1896年出生于朝鲜平安北道一个平民家庭,参加过“三一运动”(1919年3月1日,处于日本殖民统治下的朝鲜半岛爆发的一次大规模民族解放运动——编者注),后来只身流亡中国东北,在吉林通化进入由朝鲜民族主义者创办的新兴士官学校学习,1921年被选送到云南讲武堂深造,毕业后在广州从事革命活动,1927年回到东北。李启东于1926年参加朝鲜共产党,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日军占领珠河后,被选为县委委员、兵委书记,曾先后到伪军和“朝阳队”中做兵运工作。哈东支队成立后,任支队经济部部长。
从“朝阳队”的秧子房掌柜到哈东支队经济部部长,并不是因为之前做过这种工作或有经济方面的特殊才能,而是因为他的忠诚、可靠。在山林队中,这秧子房掌柜在“四梁八柱”中无论怎样排行,都是大当家最亲近的人——这是“财神爷”呀。因为管钱,时间久了,有人经不住诱惑,就卷钱走人了。孙朝阳有那么多心腹、亲戚、老部下不用,而是让李启东这个后入伙的“老高丽”担当这种角色,就三个字:信得过。
如果以为李启东只是个勤勉、可靠的老黄牛式的人物,那就错了。论军事才能,他甚至比黄埔四期的赵尚志还出色。今天我们无法知道他在这方面的业绩,原因有二:一是他牺牲得太早,没来得及施展军事才华;二是即便有什么骄人的战绩,因为同时期的战友中幸存者太少太少,后来者也就难以知晓了。
在“朝阳队”时,赵尚志就非常乐于倾听李启东的意见。对于这位比自己大12岁的老大哥,赵尚志非常敬重。像赵尚志这种性格的人,如果身边始终能有这样一位老成持重的搭档经常提醒一下,乃至敲打敲打,那情形肯定是不一样的。有人甚至认为,如果李启东不是过早牺牲,赵尚志的一些错误或许可以避免。
抗联退到苏联后,由三军负责同志编写的《抗联第三军史略》中能写到的烈士都写到了。关于李启东,开头即是这样一句——“我们最敬爱的珠河游击队创造者之一的李启东同志”,由此不难想见他在广大官兵心目中的威望与分量。
奸细周光亚的首选暗杀目标本来是赵尚志,之所以没有得手,一是没找到机会,二是害怕身份暴露。
1934年7月1日,李启东去支队司令部开会,周光亚主动请求“护送”,走到宾县八区乔家崴子的一片小树林时,将李启东杀害。
三岔河之战,李根植战死,让铁汉子赵尚志悲痛落泪。1940年,于保合、李在德夫妇的第一个男孩出生后,赵尚志给取名“于根植”。他说,让我们的后人永远记住这位抗日英雄。
李启东被暗杀,对赵尚志的刺激更大。他认为,李启东是替他牺牲的。
东满反“民生团”的血潮恶浪,曾经波及到北满地区。奸险的鬼子对三军当然也不会放过,大肆宣传“赵××队内的韩人都是我们派去的”。赵尚志根本不理会这一套离间计,对于金策、李福林、李熙山、李启东、李根植、姜熙善、朴吾德、马宏力、李泰、朴吉松等朝鲜(族)同志,加强团结,放手重用。这些人心情舒畅,誓死抗战,成为三军的精英、骨干。
珠河地区最早的党组织,其成员几乎都是朝鲜(族)同志。赵尚志从“朝阳队”拉出来的九个人,除了王德全以外,都是朝鲜(族)人。无论反“民生团”的妖风怎样刮,上头有什么指示,赵尚志根本不为所动。他的理由很简单——这些人战场上那么不要命,出生入死打日本,说他们是日本人派进来的奸细,见鬼了!
哈东司令李福林
李福林,原名公道轸,又名崔东范,与赵尚志同岁,1918年由朝鲜流落到中国,先后在和龙、宁安、海林、阿城等地从事农民运动,曾经两次被捕。第一次被捕,在押送途中过一座桥时,他一拳将警察打入河中,借机逃脱。第二次被捕,关押在奉天监狱,九一八事变后被党组织营救出来,任满洲省委巡视员。之后,历任珠河中心县委组织部部长、珠河游击队党支部书记、哈东支队党委书记、三军执法处处长、一师政治部主任兼哈东地区游击司令,人称“哈东司令”。
抗联各军的编制略有不同,区别就是设不设政委。一军、二军既有政委,又有政治部主任,跟今天的设置差不多。三军及其他各军没有政委,只有政治部主任,这政治部主任实际履行的就是政委的职责。所以,对于赵一曼担任的二团政治部主任一职,一些很权威的文章中就说她是政委。有的军在设置上又有一些差异,如五军,军、师为政治部主任,团为政委。
从李福林担任过的主要职务来看,他是个政工干部。人们之所以称他为“哈东司令”,除了对“主任”这两个字比较生涩外,更看重的是他兼任的这个职务。毋庸置疑的是,这是个文武双全的人物,称之“司令”亦当之无愧——有他指挥打的许多胜仗为证。
三軍第一次东征期间,与谢文东、李华堂等部联合攻打方正县城,就是执法处处长李福林率领少年连首先攻占的东门。他带领几个战士冒着弹雨,冲过城壕,爬越城墙,炸毁了东炮台,打开城门。查阅史料,采访当事人,抗联当时并无“敢死队”一词——而实际上,这几个人就是敢死队,执法处处长就是敢死队队长。
1936年5月,在依兰县珠山附近的一次伏击战中,李福林指挥部队歼灭20多个鬼子,包括一名大佐。
这年冬天,三军主力西征后,李福林率一师一团转战哈东地区。他率队攻袭林口县城,袭击延寿县伪警察大队,在夹信子设伏,打死20个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