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丁阅(安徽大学互联网学院)
近年来,国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出台了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企业和高校院所的创新活力迅速释放,给传统的产学研合作注入了强劲动力,在此背景下,新型研发机构应运而生。滁州市近年来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稳步推进,积极支撑全市科技创新加速发展。
滁州市就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提出明确要求,要将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作为新一轮产学研合作的重点方向,不断强化新型研发机构在加速创新人才集聚、完善创新载体功能、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充分释放创新活力等方面的职能,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强机构与产业横向联动,充分发挥机构技术、资源及服务优势,构建产学研合作的创新机制。截至2019年1月,滁州市累计认定备案大院大所合作单位78家,设立新型研发机构14家。
围绕滁州先进装备、休闲食品、智能家电、新型化工、硅基材料、新能源六大主导产业和各县(市)区重点行业设立新型研发机构,如针对仪器仪表行业,天长市设立了智能装备及仪表研究院;针对轨道交通行业,来安县设立了安徽轨道交通研究院;围绕家电产业,滁州经开区设立了安徽中家智康科技有限公司、安徽中家智锐智能检测装备研发中心、智能家电云平台服务中心、安徽中认倍佳科技有限公司等。
一是滁州市政府谋划出台《滁州市促进与国内外重点科研院所高校合作实施办法(暂行)》,重点在市级认定、省级认定、首次落户、开展学术活动、中介机构引荐等五个方面进行奖补;二是兑现安徽省“创新十条”奖补政策,新型研发机构享受科技型企业的所有奖补政策,如天使投资基金、购置研发设备、大型仪器共享、设立省级研发平台、科技项目申报等,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快速发展;三是滁州市从2017年开始,集中实施市级科研项目,新型研发机构可以申报大院大所专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
一是坚持市场化运营。进一步明确新型研发机构“解决企业创新发展过程中的人才与技术难题”的根本属性,按照落户协议,督促指导各地落实配套资金、土地厂房供给、科技人才奖补等政策。二是实施“创新券”制度。搭建新型研发机构与科技型企业服务平台,通过向科技型企业发放创新券、引导企业购买新型研发机构服务,归集创新券资金近1500 万元。三是组建研发团队。鼓励新型研发机构按照自身发展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吸引尖端科技人才,特别是创新源头的高端人才,快速组建科技研发团队。
2011年由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滁州经开区三方合作共建,落户地提供启动资金及基础设施保障。公司运营以实验室为主体,市场化运作,主要从事家电检测技术研究和服务。公司获得了多项国际认证检测资质,并与多个国际知名检测认证机构建立了深入的合作伙伴关系,可为企业产品出口亚、非、欧、美、澳等全球主要市场提供市场准入技术服务。
2018年由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与来安县合作共建,落户地提供启动资金及基础设施保障。公司主要为合肥地铁、滁宁城际铁路、郑州地铁、青岛地铁、上海地铁、广州地铁等轨道交通项目提供检验检测服务。目前,正启动筹建轨道交通检测中心、轨道交通检测实验室,并积极申报国家轨道交通检测CMA 资质。
一是项目储备较少。滁州市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总体处于起步阶段,项目储备较少,且大多处于建设期,14家新型研发机构中仅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安徽分院形成一定规模并申报了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认定。二是政策支持有待进一步细化。目前,安徽省级层面已经出台了《支持与国内外重点科研院所高校合作的若干政策》,滁州市尚未正式出台扶持新型研发机构的专门文件。滁州市相关政策仅在《滁州市促进创新创业平台发展实施办法(暂行)》中提及,对外地高校院所在滁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的,根据投资规模和运行情况,实行“一事一议”进行奖补,但奖补事项还不够明确。三是运行模式较为单一。目前,滁州14家新型研发机构,多采取“政府+高校院所”合作模式,发展形式较为单一,多元化、市场化发展路径仍处于探索阶段。校地合作中框架性条款较多,权责、分工不够明确。围绕各自产业领域及主攻方向开展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技术服务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成果还不是很突出。
从广东、成都经验来看,政府的推动与扶持在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中必不可少。要在政府与有关高校院所及行业龙头企业的合作协议中,明确将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作为主要内容,打通战略合作路径。落地区域需要出台可操作的政策,对于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主体、组建模式、支持方式、运行机制、管理流程、考评内容等方面做出明确界定,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普遍推开、快速推进。
加快出台《滁州市促进与国内外重点科研院所高校合作实施办法(暂行)》,加大前期扶持力度。探索政府、高校院所、企业共同投入、多方共赢的合作机制,政府为新型研发机构提供政策与资源支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孵化培育新兴产业;高校院所通过技术服务、成果转化,从市场上参与知识创造的价值分配;企业发挥主体作用,引进先进技术、转化科技成果,提升市场竞争力。
一是依托区域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建设新型研发机构。目前,滁州骨干企业普遍与高校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应重点支持此类企业与大院大所合作共建新型研发机构。二是鼓励支持本地高校积极参与,一方面可以为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加快本地化团队建设,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升本地高校学科建设水平,更好地促进本地高校和产业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