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生英语冠词习得语义特征研究

2019-04-28 10:30张雨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语义特征

内容摘要:本文拟在冠词选择参数理论框架下,按照Ionin等人提出的有定性[±definiteness]和有指性[±specificity]两种冠词选择参数,通过强制选择测试任务对中国学生英语冠词的使用情况进行考察,并对Ionin等人的“浮动假说”进行验证,探讨语义类型在英语冠词选择中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英语冠词 有定性 浮动假说 语义特征

1.引言

英语冠词习得是二语习得研究中的重点和热点。在最简方案理论框架下冠词被赋予了功能语类的地位。英语冠词有两个功能:一是对名词短语(NP)进行有定(definite)或无定(indefinite)的语义/语用标注功能。二是允准可数单数名词作为论元进入句法。对于第一个功能,其中the能把任何一个NP标注为有定的语义特征,a则把一个可数单数NP标注为无定的语义特征;如果没有显性冠词标注,则表明NP属于无定的可数复数名词或不可数名词(物质名词、抽象名词等),如:

(1)a. John got a car for his birthday, I wonder what the car looks like.

b. Mary got books for her birthday.

c. Tom got money for his birthday.

例句(1a)中的a表示“无定”意义,而“the”则表示“有定”意义,它们标注的都是可数单数名词。(1b)中books为可数复数名词,(1c)中money为物质名词,均无冠词标注。冠词的第二个功能是允准可数单数NP成为英语句子中的一个论元,由于汉语语言系统中没有冠词这一功能语类,所以光杆可数单数NP在汉语中可以直接充当句子中的一个论元,但英语中的单数NP必须由冠词进行标注之后才能充当论元。

2.文献综述

Ionin等人(2004)在普遍语法框架下提出了冠词选择参数,认为在只有两个冠词的语言中,冠词语义的分布由参数决定,既可以依照有定性也可以依照有指性来划分。浮动假说(Fluctuation Hypothesis)认为,无冠词系统的二语英语学习者将在冠词选择参数的两个语义特征值之间波动。Ionin等人选择母语为俄语和韩语的英语学习者作为受试,研究数据显示二语学习者有时把the与[+有指]特征相联系,有时又与[+有定]特征相联系,在两种语义特征之间浮动。

Huebner(1983)和Parrish(1987)的研究数据显示母语和二语之间的语言类型差别或许对二语冠词的习得造成了某种影响。Oller和Redding(1971)发现,母语有冠詞系统的受试在英语冠词测试中的表现明显好于母语中没有冠词系统的受试。

蔡金亭和吴一安(2006)在作文和完型填空语料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大学英语学习者冠词使用与名词短语三个语义特征(实指性、听话人知识、可数性)之间的关系,同时考察了任务类型和汉语无冠词系统对学习者使用英语冠词的影响。

通过以上对英语冠词一语及二语习得研究历史和现状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国外研究者已经不满足于早期对冠词习得特点和规律的描述,他们更多开始致力于在观察和描述的基础上结合当前语言学发展的新动向和新趋势,构建更具解释力和预测性的理论假设。国内虽然在近今年也出现了一批有关冠词习得的研究,如戴炜栋、韦理(2008)、郭鸿杰、周芹芹(2012)、林立红(2011)等,但与英语冠词二语习得国际研究现状相比,国内相关研究明显数量较少、研究方法单一,缺乏系统的理论构建而且受试绝大多数都是大学生,几乎没有与中小学生作为受试进行研究。国内研究下一步应该采用丰富的实证手段,深入观察和描述中国学习者英语冠词学习的特点和规律,同时应注重冠词习得理论的构建和发展,在加强英汉有定性范畴对比研究的同时,关注语言使用、语言环境、认知发展等因素的交互作用对冠词习得过程的影响,尽可能全面地解释冠词习得的特点和规律。

3.研究设计

本研究旨在通过测试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冠词语义选择敏感度来检验“浮动假说”,即他们是否在冠词选择参数中的有定性和有指性参数设置之间浮动。由于汉语中没有冠词系统,“浮动假说”预测中国英语学习者将在有定性和有指性两种语义特征之间浮动。

本研究受试为50名中国学生,其中20名初中三年级学生为初中组,20名高中三年级学生为高中组,10名英语专业一年级研究生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都有相同的社会经济背景,所有初中组和高中组课堂教学都是以汉语模式进行,对照组课堂教学为双语模式。

研究工具采用Ionin等人的强制选择测试,一共四种语境:[+有定,+有指]、[+有定,-有指]、[-有定,+有指]与[-有定,-有指]。每种语境分别有两个短对话测试受试在语义语境下对冠词选择的敏感度,每种语境下都有三个选项,受试必须在语境的反应下在定冠词the,不定冠词a或零冠词中进行选择。

4.研究结果与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受试在[+有定,+有指]、[-有定,+有指]与[-有定,-有指]这三种语义语境下冠词使用正确率随着二语水平的提高而递增,而在[+有定,-有指]语境下却出现高中组正确率最高,对照组正确率最低的情况。

从误用率来看,在[-有定,+有指]语境下,初中组将不定冠词a误用为零冠词,高中组和对照组将不定冠词a误用为定冠词the,即在该语境下高中组和对照组过度使用the。这或许可以说明中国学生将定冠词the与[+有定]这一特征相联系。然而在[+有定,-有指]语境下却出现了不一致的情况,初中组在[+有定,+有指]和[+有定,-有指]语境下把目标冠词the误用为不定冠词a的比率相同,高中组和对照组在[+有定,-有指]语境下a的过度使用率要高于在[+有定,+有指]语境下a的误用率,这部分证实了中国学生将不定冠词a与[-有指]语境相联系。

该研究结果与Inion等人的结果部分一致。在四种语义语境下冠词的使用情况中,受试在[+有定,+有指]、[-有定,+有指]与[-有定,-有指]这三种语义语境下冠词使用正确率随着二语水平的提高而递增,而在[+有定,-有指]语境下却出现高中组正确率最高,对照组正确率最低的情况,这说明,高中组在该语境下摆脱了母语的影响,成功设置了有定性参数。在[-有定,-有指]语境下初中组省略误用占冠词误用类型的主导地位,而高中组把目标冠词a误用为定冠词the。对照组在[+有定,+有指]与[-有定,-有指]语境下冠词使用正确率高于[+有定,-有指]与[-有定,+有指]语境的冠词使用正确率。石毓智(2003)指出,“汉语表示有定性的典型手段是加指示代词”。因此对照组在[+有定,+有指]语境下由于汉语对有定性的描述用指示代词“这”,“那”(指代“the”),因此很容易把母语的知识迁移到二语中。

在[+有定,-有指]与[-有定,+有指]语境下高中组和对照组受有指参数的影响,在“冠词选择参数”的两个值之间浮动,在[+有定,-有指]语境下把定冠词the误用成不定冠词a,在[-有定,+有指]语境下把不定冠词a误用成定冠词the。初中组并没有在参数的两个值之间浮动。这说明英语冠词的习得状况和二语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受试的二语发展到初始阶段即非特定阶段时,母语的功能语类没有迁移到二语中;受试的二语发展到特定阶段时母语功能语类才可能迁移到二语中。因此初中组二语发展在初始阶段时,不会在两个参数值之间浮动,数据结果不支持浮動假说;高中组和对照组二语发展到特定阶段时,会在有定性和有指性两个参数值之间浮动,数据结果支持浮动假说。由此得出,该研究数据结果部分支持“浮动假说”。

5.结语

本文基于强制选择测试任务测试中国学生初中组、高中组与对照组对冠词语义选择的敏感度。影响冠词语义选择敏感度的因素主要有:1)母语有无冠词系统;2)二语学习者的语法能力;3)相关NP的有指性;4)NP的可数性;5)二语的发展阶段。在冠词误用现象中,受试对冠词省略的敏感度高于替代和添加误用,造成冠词省略的原因是:缺少限定词的单数可数NP在汉语中是合语法的,且汉语允许使用零回指,同时受交际中经济性原则的影响,二语英语学习者倾向于用尽量少的形式表达尽量多的意思,因此二语英语学习者倾向于在NP中省略冠词。

该研究结果对二语英语冠词习得的研究有许多启示和意义。本文简要讨论了跨语言NP的理论分析和学习英语冠词的启示等相关问题。对一语NP和二语NP有指和无指特征测试所表现出的组间差异将会对一语NP迁移到二语NP中的基本认知有更深层次的理论理解。

在课堂教学中,二语教师可以对母语和二语的有定特征在学习教材中加以描述。为了进一步缩小一语NP和二语NP间的差异,冠词的课堂教学在初始阶段应该是显性模式,即学习冠词的语法规则等,随着二语学习者的英语水平不断提高,课堂教学可逐渐从显性模式转向隐形模式。

参考文献

[1]Ionin, T., Ko, H., & Wexler, K. 2004. Article semantics in L2-acquisition: The role of specificity [J]. Language Acquisition 12: 3-69.

[2]蔡金亭、吴一安,2006,中国大学生英语冠词使用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4):242-250.

[3]戴炜栋、韦理,2008,中国学习者英语冠词语义特征习得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136-142.

(作者介绍:张雨,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语义特征
动态助词“了”、“过”的对比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
汉语足部运动词的空间隐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