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雨森
正如尼采所言:“人年轻时,无论是崇拜还是鄙视,都缺乏分寸。善于掌握分寸是生命最大的奖赏。”近日,在对“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的热门话题的争论中,不少“热血青年”对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的“就算你呆在原地,就算你缓慢成长,也是一种退步”的言论“心有戚戚焉”。这些附和者的观点,不少“都缺乏分寸”。当今社会,难道“呆在原地”甚至“缓慢成长”真的就是一种退步吗?对此,我颇不以为然。我以为世上最重要的事,不在于我们走得有多快,而在于我们朝着什么方向走。
古语云:“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句话用在学业上固然很有道理,但是如果完全照搬到社会生活当中恐怕就有些断章取义、不合时宜了。如果一个年轻人连自身状况、追求目标都没有搞清楚,就鼓励甚至逼迫他努力奋斗,奋力向前,恐怕只会如让一个人黑夜奔跑于无边的荒原一般,会使他迷失了前进的方向,甚至迷失了自我。所以,奋力向前并不是每个人、每个时刻最佳的生存状态。
一个人到底为什么要奋发努力?难道仅仅是为了不做被时代抛舍的弃儿,却要做一味跟随时代浪潮跌跌撞撞漫无目的的前行者吗?
学生因为害怕被同学抛弃,所以挑灯夜战看书作业到天亮,接连多日只睡几个小时,结果熬得“人比黄花瘦”;教师因为担心被同仁抛弃,三更眠五更起备课批改作业,结果栽倒在带领学生跑步的操场上;工厂老总因为忌惮被同行抛弃,所以鼓励甚至强迫工人每天加班加点,将手下员工挤压成了一个个“包身工”……难道这就是我们需要的“在横向的比较中成为更好的人”?难道这才是我们应有的生活?
很小的时候就听过“南辕北辙”的故事,当人们把它当作茶余饭后的开心笑话时,殊不知那个被万人嘲笑的车夫,又何尝不是我们自己。要知道,努力的方向永远要比努力的程度更重要,很多人盲目地跟随同龄人竞速前行时,却从未想过这条路的终点是什么。其实,这是人生中最可怕的行进,因为只有当你跑得精疲力竭面临山穷水尽时你才会明白:这并不是我所需要的生活!那时的后悔,悔之晚矣!
梅贻琦曾劝导他的学生:“要有勇气去做一个最平凡的人,不要去追求轟轰烈烈。”这大半个世纪前说的话时至今日依然振聋发聩。今天,我们的社会、师长、家庭乃至好友亲朋几乎时时刻刻都在有意无意地对我们施加着有形无形的压力,期望我们迅速成长,出人头地,飞黄腾达……我们的双脚已经不属于我们自己,只能在巨大的外力作用下一路狂奔。我看到在我们的同龄人当中,多少人时时刻刻生活在“将要被同龄人抛弃”的忌惮中,在世俗的催化下过着千篇一律的生活——“同心协力”地朝着虚无的前方疾行。
每个生命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每个人都应有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王尔德说过:“做你自己,因为别人已有人做了。”我们为何只能“顺应潮流”,以一种模式生存?如果每个人都一味攀附跟风随大流,也就不会有比尔·盖茨的微软、马云的阿里巴巴和乔布斯的苹果了。
请在决定奔跑之前扪心自问:我,为何而努力?
●升格点评
针对存在的问题,考生对这篇考场作文逐段进行了或大或小的修改。因为文章“基础”较好,主题鲜明,思路明晰,所以改动起来难度不大。主要在语言表达、结构条理、论据选用等方面作了适当的润色、调整和增删。尤其是语言表达,对近乎一半的语句作了推敲润色,使语言表达更精准,更明晰,更易令人接受。语言是文章的物质外壳,理当特别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