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如果“连连看”这款游戏以韩国明星脸来设计的话,那一定会因为辨识度太低而大大增加难度。韩国政府似乎也有类似的烦恼。据英国《卫报》2019年2月20日报道,韩国性别平等和家庭事务部上周颁布流行文化多样化发展指南,批评韩流偶像歌手“长得太像”—— 这也许是韩国有关部门为本国整容业做的软广告,但更大可能是他们也在为产能过剩的韩流偶像产业而担忧吧。
可不管怎么说,韩流明星是韩国对外展示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窗口之一,其风头之劲,一度让不少国人忧心这股“寒流”会破坏本国的文化产业。也许是痛定思痛,国内的造星运动也开始勃兴,从早前的快男快女,到现在的《创造101》《偶像练习生》《国风美少年》等,中国的造星运动成果显著,培养了一大批偶像或候补偶像,一时让文化产业如烈火烹油般繁荣。
唱歌跳舞能有偶像,曲艺缘何不能?
所以曲艺界自觉或者不自觉地,也有了对偶像的培养。
对此情景,有人欢喜有人担忧。欢喜者认为,曲艺这样的传统艺术也会有大批的受众,尽管其中部分可能是仅及一点而不论其余—— 只对偶像感兴趣而没有将这种兴趣“溢出”到艺术的本身,但传统艺术现在最缺乏的就是曝光度,偶像的出现是间接增加受众对曲艺认识度的好办法。
担忧者则认为,于传统艺术中促使现代偶像诞生是有相当风险的。大多数传统艺术在当今多元文化并存的大环境下都有结构隐患—— 或摸不准受众的喜好心理,或不理解新兴的传播手段,贸然从其中拔擢现代性的偶像无疑会进一步加大结构性裂痕,甚至会撕裂本来已经颇为脆弱的传统艺术结构,造成流行文艺的“倒灌”。所以在如曲艺等传统艺术中生发现代偶像,应当慎之又慎。
曲艺这样的传统艺术不应该排斥偶像,因为就当前的传媒形势而言,偶像自带的流量与曝光度是增加曲艺受众的重要方式。
但现代意义上的偶像不同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角儿”,它在很大程度上是现代娱乐消费观念和传媒手段相结合的产物,背后往往有着成型的商业链条和成熟的运作模式。其天生的逐利性或许对某些相对成熟的曲艺形式是利好,但不可能为曲艺的全面均衡发展做有公益性的帮扶。
再者,当曲艺偶像真正成为大众眼中的现代偶像时,其曲艺特质会留存多久,会不会变成一个标签?曲艺偶像的不断出现会不会造成曲艺的“空心化”?
合理的担忧亦是必要。
曲艺需要的是真正扎根在曲艺土壤中的偶像,而不是膨胀后就满天乱飞的气球,曲艺的发展也需要健康借鉴现代文娱产业的优长,以壮大自己。
所以曲艺偶像们应该在旦夕成名后仍然保持平常心,细想先辈的经典之作,全面思考自身的优长与不足,进而有目地性的全面完善自己,并在此基础上合理团结真心喜欢曲艺者,有效引导对曲艺感兴趣者,真正为曲艺发展贡献力量。
所以曲艺工作者应该虚心地学习,批亢捣虚,抓住曲艺产业发展的要害,而非抱残守缺,专以传统故旧为能。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 子曰:“绘事后素。”
利用有利条件打好自己的根基,才是发展的根本之道。
本次特别策划以曲艺偶像为切入点,从定义、传播、粉丝和发展等角度,分邀作者展开讨论,更想嘤鸣求友,待来更多关于这一话题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