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宇 王丽娜
实施背景
从2016年起,武进区博物馆和全国少先队储宁玲名师工作窒达成共识,积极合作,广泛寻找当地专家团队和地方资源,在武进区地方文献研究会专家的指导下,制定三年合作计划,全面启动蒲公英博物馆教育计划,先后开展“我们看武博”“我们读武博”“我们爱武博”系列博物馆教育活动,并完成编写《龙城风情》博物馆教育读本三册,于2018年6月正式出版。本次课程设计,正是蒲公英博物馆教育课程第二阶段“我们读武博”的重要实施内容。
设计意图
单元时间 本课程实施单元时间总长为一天,让孩子们走进博物馆创设的时空与情景,去穿越千年,感受宋朝风情,得到深刻体验。
主题内容本课程围绕武进博物馆馆藏的宋代文物,结合宋人习俗、礼仪、运动等三个方面,按照“知晓宋朝习俗”“学习宋代礼仪”“体验宋人运动”三大主题有序进行。
目标实施 通过课程活动的实施,让孩子们感知礼仪的重要性,促进少年儿童对“中华礼仪之邦”的认识。
参与对象 招募当地小学1~3年级的少年儿童,主要来源为微信专题平台报名与学校、相关社区的现场报名。
课时安排 课程分三个阶段,共设三课时。
课程保障 博物馆列出专项经费,全程免费,全力保障课程的顺利实施;联动学校老师、家长以及博物馆安保人员,进行全面关注。
实施过程
第一课时 围绕“知晓宋朝习俗”这一主题,紧抓三个环节:宋朝习俗知多少、博物馆里寻文物、童心绘就新时代。通过“听一听、找一找、说一说、画一画、比一比、动一动”等形式,让孩子们了解宋朝的传统节日习俗;通过博物馆寻宝探秘,感悟古人凝聚在文物中的无限智慧,同时培养少年儿童热爱并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第二课时 围绕“学习宋代礼仪”,采用“讲座、讨论、模拟”等形式,结合馆藏宋代文物,通过寓教于乐、形式多样的博物馆教育活动,使孩子们了解宋人礼仪,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古人优秀品质,把文明之花播撒到生活中。
第三课时 围绕“体验宋人运动”这一主题,采用“互动、体验、运动”的形式,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了解宋代体育运动在当时文化生活、社会生活、军事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通过活动,使孩子们提高自我抗压、解压的能力,学习持之以恒的精神,克服“输不起”的心理障碍;通过趣味运动项目,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方法评析
问题探究法 活动中,主要采用博物馆教育中的“问题探究法”,坚持问题导向。在创设情境、主题导人后,辅导老师根据课程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让孩子们带着任务走进博物馆展厅寻宝,在寻宝过程中,激发对馆藏文物的兴趣,加深对文物的了解。
摹写创作法 活动中,有意识引导孩子们通过观察、描摹文物,感悟古人凝聚在文物中的智慧,对文物的艺术内涵、文化内涵有进一步的认知,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孩子们大胆创作,完成作品,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创造能力。
主要特色
带领孩子们直击文物现场 直击文物内涵,采用寻宝探秘的形式激发孩子们的研究兴趣,有效地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在活动中,通过对一件件文物的近距离亲密接触,增强孩子们探索精神和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理解,增进民族文化认同感。
充分整合博物馆教育资源 本课在学习过程中运用了历史文献资料,将博物馆教育资源进行重组和充分挖掘,环环紧扣,利用参观、聆听、感知、讨论等方式,步步深入,适时指导,答疑解惑,并时刻关注孩子们的学习需求,拓展孩子们的视野,体现了丰富的实践性。
充分运用体验与探究方式 设置各种情境和场景,让孩子们在各种有意义、有意思、有趣味的课堂设计中,去亲身体验、去展开遐想,获得真实的感受,体会古人的智慧,感悟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主体性。
实践反思
博物馆要进一步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以青少年为主体开展各类公益体验教育活动,已成为全国大多数博物馆的日常工作重心之一。由于馆内人才、物力等方面的限制,教育活动的形式、规模、效果也各不相同,社会服务能力远远不能满足今后一阶段的需求。
博物馆要进一步加强社教专业人才培养 博物館是个巨大的宝藏,需要继续加强对一线员工的培训与提升,邀请优秀的文博、教育专家、社会学家、活动家等进行专门的引领,建立培养制度,形成优秀的社教人才队伍。满足广大社区、学校以及机构对博物馆教育的需求。
课程设计者充分查阅了相关历史背景资料并作了一些实地的寻访,其间不乏对宋代风俗礼仪的细致考证,以及横向或纵向的比较,从而展现了宋代文明的独特性和对后世绵延不绝的影响力,但由于资金不足,没有统一着装;一些道具制作上,未能尽心尽意;一些资料收集,还有待发掘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