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和川,向波,杨雪,杨全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放射科,重庆 402160; *通讯作者 杨全 yangquan5521@163.com
腮腺肿瘤是一种临床上较为罕见的肿瘤,约占所有头颈部肿瘤的 5%。尽管大部分腮腺肿瘤为良性病变,但由于其复杂的病理学特征,术前对腮腺肿瘤良恶性的判定对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1-2]。高分辨率超声、常规MRI和CT是诊断腮腺肿瘤的主要检查方法。由于常规影像学检查对腮腺肿瘤形态学特征之间的观察存在重叠,其对腮腺肿瘤的诊断准确率较为有限。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关于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鉴别腮腺肿瘤良恶性的报道日益增多,但两者诊断腮腺肿瘤的优劣尚存在争议[3]。为进一步探讨DWI及DCE-MRI对腮腺占位性病变诊断的准确性及可靠性,本研究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并对其数据总结进行Meta分析。
1.1 文献检索 计算机检索的英文数据库主要包括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文数据库包括CNKI、CBM、万方数字化期刊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文献发表时间为2018年4月30日以前。中文主题检索词为“腮腺肿瘤”“扩散磁共振成像”“动态对比增强”;英文主题检索词为“Parotid Neoplasms”“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iffusion”“Dynamic contrastenhanced”。为进一步提高检索中、英文文献的完整性,同时结合计算机检索并手工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引文。
1.2 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2018年4月前公开发表的论著;②研究病例数≥20例;③文献目的为检验DWI和(或)DCE-MRI对腮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④所有纳入病例行DWI和(或)DCE-MRI检查;⑤所有纳入文献均以手术病理检查诊断或穿刺活检为“金标准”;⑥纳入文献均可提取原始四格表数据,包括真阳性、假阳性、假阴性、真阴性;⑦中、英文文献。排除标准:①包括腮腺肿瘤以外的其他病变;②研究对象无相应“金标准”检验;③动物实验。
1.3 资料提取及文献质量评价 资料信息包括文献的第一作者、发表时间、作者国家、设备、场强、病例数、检查方法、四格表数据及诊断“金标准”。由 2名参与纳入文献质量评价的硕士研究生分别对纳入文献单独进行质量评价,如双方存在争议时则共同讨论达成一致。当QUADAS条目均为“是”时,质量等级为A;当1条及以上为“不清楚”时,质量等级为B;当1条及以上为“否”时,质量等级为C[4]。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Meta-DiSc 1.4软件分析纳入文献数据,并计算纳入文献的合并敏感度(SEN)、合并特异度(SPE)、诊断比值比(DOR)、阳性似然比(+LR)、阴性似然比(-LR),并绘制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SROC)曲线。纳入文献的异质性分析采用Q检验,并计算其相应P和I²值。I2≤50%提示纳入文献的异质性低,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反之,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采用Stata 12.0软件绘制Deek's漏斗图,计算其P值以检验纳入文献是否存在发表偏倚。
2.1 文献检索和筛查结果 采用检索式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后初步获得相关中、英文文献共378篇,经过排除重复、阅读文献标题及摘要后筛选获得文献37篇,结合制订的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并阅读全文后,最终纳入文献13篇。
2.2 纳入文献基本特征及质量评估 纳入的 13篇文献中,英文文献4篇、中文文献9篇,共包含1221枚腮腺占位性病灶[5-17]。QUADAS质量等级评估,其中11篇文献为B级[6-13,15-17]、2篇文献为C级[5,14]。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见表1。
表1 13篇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续表1
2.3 Meta分析结果
2.3.1 异质性检验 DWI对诊断腮腺占位性病变的各项研究间存在高度异质性(I2=83.7%);DCE-MRI对诊断腮腺占位性病变的各项研究间存在中度异质性(I2=50.5%)。因此,纳入文献存在较明显的异质性,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对两种检查方法分别进行分析。
2.3.2 DWI及DCE-MRI合并分析结果 使用Meta-DiSc 1.4软件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别汇总DWI及DCE-MRI对诊断腮腺占位性病变的结果。纳入文献分析结果见图1、2。
图1 DCE-MRI与DWI诊断腮腺占位性病变的敏感度及特异度森林图。A、B分别为DCE-MRI诊断腮腺占位性病变的敏感度及特异度森林图;C、D分别为DWI诊断腮腺占位性病变的敏感度及特异度森林图
图2 DCE-MRI与DWI诊断腮腺占位性病变的SROC曲线。DCE-MRI诊断腮腺占位性病变的SROC曲线(A);DWI诊断腮腺占位性病变的SROC曲线(B)
2.3.3 发表偏倚评估 采用 Stata 12.0软件绘制的Deek's漏斗图显示,DCE-MRI及DWI诊断腮腺占位不存在发表偏倚(P>0.05)。见图3。
图3 DCE-MRI与DWI诊断腮腺占位性病变的Deek's漏斗图。DCE-MRI诊断腮腺占位性病变的Deek's漏斗图(A);DWI诊断腮腺占位性病变的Deek's漏斗图(B)
腮腺肿瘤具有复杂的病理学特征,临床上往往难以区分其良恶性。腮腺肿瘤手术方式的选择取决于肿瘤的组织学特征、大小及部位。术前对腮腺肿瘤良恶性的判断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价值。如肿瘤为良性,可选择腮腺部分切除术或肿瘤囊外剥离;而恶性肿瘤可选择根治性腮腺切除术。因此,腮腺肿瘤的术前诊断有助于外科医师确定最合适的手术方式。MRI已广泛应用于腮腺病变的术前诊断,常规 MRI提供腮腺肿瘤的形态学信息,而DWI提供其功能学信息[18-21]。早期研究表明,ADC值对腮腺病变的鉴别诊断可以提供较高的精度。然而,部分良性腮腺肿瘤的ADC值和恶性肿瘤间存在显著重叠[22]。DCE-MRI是在微循环水平上进行定量分析,可定量评估组织的对比剂摄取水平,对肿瘤的微血管特性进行研究,将对腮腺肿瘤的定位、定性、分级及判断预后提供更多的影像学信息[23]。Meta分析是将不同研究机构对于某一类似研究的结果汇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因其囊括了较大的样本量,故具有较高的可信性。目前国内外对运用DWI及DCE-MRI诊断腮腺占位性病变的研究结果存在争议,且鲜有运用DWI及DCE-MRI对诊断腮腺占位性病变的Meta分析。本研究纳入13篇文献共1221枚腮腺占位性病变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DWI及DCE-MRI对诊断腮腺肿瘤的异质性较大,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对纳入文献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既往研究显示,腮腺良、恶性肿瘤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腮腺多形性腺瘤与其他腮腺良性肿瘤及腮腺恶性肿瘤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故腮腺良、恶性肿瘤的ADC值存在重叠。本研究结果显示,DCE-MRI对诊断腮腺肿瘤的敏感度、特异度、AUC值及 Q*指数分别为 0.85、0.82、0.9079、0.8398,均高于DWI对其检查的对应指标。但DCE-MRI具有价格昂贵、检查时间长、对比剂过敏及对比剂致肾源性纤维化风险等缺点,故是否将DCE-MRI作为腮腺肿瘤的常规影像学检查方法尚存在争议。
本研究发现纳入文献存在较高的异质性,其原因可能为:①纳入研究文献大部分为中文文献,英文文献仅4篇,可能存在语种偏倚;②各研究组间MR设备参数及场强不完全一致;③纳入文献病例数为44~162例,差异较大;④纳入文献的腮腺占位性病灶大小范围差异较大,对病灶诊断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⑤诊断“金标准”不一致,其中2篇文献诊断标准为术后病理检查或穿刺活检,11篇文献均为术后病理检查[5,15];⑥大部分纳入文献对腮腺占位性病变仅进行DWI或DCE-MRI检查,仅5篇文献同时进行两种检查[6,8-10,16]。
总之,DWI及DCE-MRI对腮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均有一定的价值及相应的缺点,但是DCE-MRI对腮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均高于DWI。因此,当使用DWI诊断腮腺占位性病变存在争议时,可使用DCE-MRI进一步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