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猪场关键防控措施

2019-04-28 06:44汪恭富江苏省南京市畜牧兽医站
中国畜牧业 2019年7期
关键词:生产区无害化猪舍

文│汪恭富(江苏省南京市畜牧兽医站)

为了有效防控规模猪场疫病发生,笔者归纳总结了“十五项”关键防控措施,供业界参考。

一、基础防疫设施

规模猪场配备必要的基础防疫设施设备,是防控疫病的基本保障。

场区出入口处应设置与门同宽,长4米、深0.3米以上的消毒池。生产区入口处,设置更衣消毒室,各养殖栋舍出入口,设置消毒池或消毒垫。配备疫苗冷冻(冷藏)、消毒和诊疗等防疫设备的兽医室,或者有专职兽医机构为其提供相应服务。

应有与养殖规模相适应的无害化处理、污水污物处理设施设备;有相对独立的生猪隔离舍和患病动物隔离舍;生产区净道、污道须分设,且互不交叉;养殖栋舍之间距离应保持在5米以上。

将场内生产区、生活区、办公区分开,并设置隔离设施;应在生产区门口、猪只周转区、饲料库、圈舍内、主要通道等关键部位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并与监管部门实现网络对接,实时传输数据;排污管网要做到“三分离”,即雨污分离、干湿分离、人猪分离。

二、引种管理

引种是猪场生产最危险的行为之一,很容易引起输入性疫病的发生。

1.首次引种。在选择引种供应单位时,一要尽可能减少供应单位数量;二要尽量做到种源供应单位的单一性;三要尽量减少引种次数,避免从疫区引种;四要考察种猪健康水平,要求供应单位提供必要的血清检测报告及其健康历史。要让该场兽医与对方兽医沟通讨论,商定一套适宜的隔离与本土驯化计划,确定隔离期、检测与免疫接种需要。

2.引种单位必须具备相关许可证。应具备畜牧部门颁发的《种猪生产许可证》、《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尽量选择知名种猪企业。

3.坚持自繁自养原则。采用“多点式”饲养方式,单栏、单栋、单舍,“全进全出”饲养模式。

4.引进种猪必须隔离至少45天。隔离舍要距离内部猪舍至少400米,专人饲养,每天观察和巡查,并做好猪群健康状况记录;同时每天消毒一次,并对隔离猪群进行采血检测;混群前将1头哨兵猪放入引种猪群里,饲养观察2周后,如猪群无异常,方可混群饲养。

三、人员管理

安全养殖的关键是人员素质和责任心对生产安全起着关键性作用。要对员工进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知识培训,强化员工的生物安全意识。

建立健全各项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消灭传染源制度(检疫申报制度、无害化处理制度、疫情监测制度、疫情报告制度);切断传播途径方面的制度(消毒制度、杀虫灭鼠制度、隔离制度、多点式生产制度);增强生猪免疫力方面的制度(科学饲养管理制度、免疫接种制度、定期驱虫制度、药物预防制度);动物防疫条件保障方面的制度(商品猪场动物防疫条件保障制度、种猪场动物防疫条件保障制度、养殖建档制度、免疫建档制度、免疫标识管理制度),制度制定后要公示于众,使之人人遵守执行。

要配备与养殖规模相适应的兽医人员;采取封闭管理措施,禁止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生产区;减少养殖场人员外出次数;避免本场人员与其他养殖场的直接接触;返场员工需经淋浴洗澡,更换衣服、鞋、帽、口罩,并在生活区内至少隔离24小时,再通过20~25厘米深的消毒池后,方可进入生产区;返场员工不得从场外携带任何猪肉及猪肉制品进入场内。

不同圈舍(种猪舍、母猪和哺乳仔猪舍、断奶仔猪舍、育肥猪舍)的饲养人员不得随意串舍。禁止非本场人员进入生产区。患有相关人畜共患传染病的人员不得从事生猪饲养工作。

四、把好饲料关

防止“病从口入”,确保饲料质量安全。一要把好饲料原料选购关;二要把好饲料配方和加工关;三要把好饲料保管和使用关。

制定原料收购和采购标准。避免从疫区购买玉米等饲料原料;避免饲料(特别是乳猪料)中添加猪源性饲料添加剂。

场内运输饲料的车辆只做内部运输车,不与生猪接触或进入猪场。严禁到场外拉货。有条件的猪场可以采用集中供料的输料模式,从供料环节减少生物安全隐患。

有研究证明,饲料可能会传播疾病,如美国研究表明猪流行性腹泻的传播跟饲料原料有一定的关系,所有给种猪场供应饲料的厂家都不许使用肉骨粉和血浆蛋白粉等动物源性原料。另外饲料原料来源也很重要,尽量避免原料来源于自有养猪场的供应商,以及运输原料的车辆不能有运输生猪的用途。饲料场周围3千米不能有猪场;饲料车运输饲料到猪场,车辆最好是通过外围料塔或中转料塔进入,而不进入猪场,采用现代化的自动饲喂系统,实现场外供料。因为饲料车可能将外部病原带入猪场。

与供料单位签订相关协议或合同,要求其保证质量和符合防疫要求,确保饲料主要成分和相关物质含量,降低疫病传入风险。确保送料车一次不为两家猪场运送饲料。

五、卖猪中转车管理

中转车辆管理是猪场卖猪过程中非常关键的环节,如买断奶仔猪和肥猪最好不要让客户、屠宰场或者猪贩子的车靠近猪场装猪。屠宰场是最容易将多种疾病混合的场所,很容易通过车辆往返于不同猪场收猪,而造成病原传播和扩散。

猪场中转车辆可以选择在至少离猪场3千米以外的地方,将猪转到屠宰场或猪贩子的车上。基于我们现场检查经验,屠宰场或猪贩子的车辆消毒工作做得并不彻底。中转车辆转猪后应立即清洗-消毒-干燥,再经过24小时以上隔离,才能再次进行运输;切勿当天运输多次,否则无法起到运输中转降低疾病风险的作用。

中转车需要有专人管理,由司机和洗车工组成,或者司机和洗车都为同一个人;兽医必须做好车辆清洗的监督管理工作,定期抽查车辆清洗情况。兽医还要关注转猪全过程,禁止中转车赶猪人员接触屠宰场或猪贩子的运输车。

六、车辆控制

据分析,运输车辆会引发和传播疫病。车辆是传播非洲猪瘟病毒的高风险因子。来访车辆尽可能不要进入场区边界,可在场外设停车场;不允许载猪(包括活猪和死猪)车辆进场;只允许本场车辆和机械进入场区,在入口设置消毒池,进场车辆需严格消毒,尤其注意清除带有疫病风险的粪便。

制定 “无归”政策。任何猪只一旦越过了某个特定边界(哺乳仔猪舍→断奶仔猪舍→育肥猪舍→出栏),特别是猪只要踏上了出场运输车,绝不能再返回猪场。

严格遵循相关车辆和人员行走专用通道。净道是指专门用于运送饲料、健康猪群周转和其他安全生产物资车辆,以及场内相关人员从事正常生产管理活动等所使用的专用通道。属于猪场的生物安全区或相对洁净区;污道是指专门用于运送病猪、死猪、粪便,以及其他不安全污染废弃物和处置疫情等使用的专用通道。属于猪场的生物非安全区或相对污染区。污道应远离猪舍。

确保运猪卡车到场前经清洗消毒,并充分干燥。任何情况下参与装猪的卡车司机都不得进入任何猪舍;除非绝对必须,否则猪场人员不得进入运猪车或接触车厢挡板,尤其是直接来自屠宰场的运猪车。

对进出的运输车辆进行检查、登记,保证车辆清洁干净。特殊条件下需进入场区的车辆,必须经过戊二醛类或者碱类消毒液的消毒处理。出猪前要在离养殖区1000米以外处,对车辆进行检查,合格的车辆方可交接装猪;不合格的车辆禁止交接,需要重新冲洗、消毒。出猪时应避免收猪人员靠近车辆。

七、出猪台管控

在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中,出猪台设施是重要的生物安全设施,也是直接与外界接触交叉的敏感区域,出猪台很容易将病毒带入生产区,这也是目前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因此,出猪台是猪场生物安全最重要环节之一。

出猪台须划分明晰的清洁区和污染区,猪只能按照清洁区至污染区的单向流动。出猪台的设计应保证冲洗污水不能回流场内;建造防鸟网和防鼠措施;保证出猪台每次使用后能够及时彻底冲洗消毒;出猪台应设计在猪场下风向或距离生产区更远的区域;外界人员不能进入出猪台,场内人员不能接触外界运输猪车,上车的猪只不能返场。一旦饲养人员接触到污染区必须更衣换鞋消毒后才能回到生产区工作。

猪舍间和猪舍至出猪台应设有连通走廊,方便赶猪和人员来往,即为赶猪道。出猪时严格按照防疫要求(三段式赶猪流程)进行赶猪(外来人员与出猪人员不得有任何形式的接触),即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八、严格消毒

消毒是防疫成本最低,也是消灭传染源的最有效手段之一。进入场区的所有人员和物品,都要进行消毒。主要关键点有入场消毒、场区消毒、猪舍消毒、病猪解剖等场所消毒、工作人员和生产用具消毒。

落实消毒制度,确保消毒效果。生活区每10天彻底清理、冲洗、消毒1次,猪舍周边环境每7天1次,猪舍内每周至少2次。饲养及相关技术人员的工作服每天清洗消毒1次。

猪场在大门口设喷雾消毒室、紫外光消毒室和消毒池。对金属设施设备,可采取火焰、熏蒸和冲洗等方式消毒。对圈舍、车辆、贮藏等场所,可采用消毒液清洗、喷洒等方式消毒。对衣、帽、鞋等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可采取消毒液浸泡、高压灭菌等方式消毒。对免疫接种的器材,如注射器、针头、镊子等,都要洗净并经煮沸消毒后方可使用。

场区边界处提供靴子消毒池,消毒前应先清除所有可见的粪污,同时注意雨水的稀释,错误的浓度,很久不更换消毒液等都会影响消毒效果。

不同的猪舍配置不同的靴子和服装,避免猪舍间交叉使用,用后应清洗消毒,一次性物件用完都应弃置无害化处理。

九、无害化处理

目前很多地方都是政府统一集中处理病死猪,病死猪处理点可能成为病原交叉传播的场所。病死猪等须装袋密封后,由内部中转车将病死猪、胎衣等运至中转点,转交给当地政府集中无害化处理。中转车运输结束后要及时做好车辆的清洗消毒工作。

要严格做好病死猪、污水粪污的无害化处理。对粪便、尸体和污水等废弃物的处置应符合《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643号)、《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农医发〔2017〕25号)等相关规定。

养猪场应当根据养殖规模和污染防治需要,建设相应的粪便、污水与雨水分流设施,粪便、污水的贮存设施,无害化处理设施。也可委托第三方对养殖废弃物和尸体无害化处理。

病死猪及妊娠产物应立即、正确、合法地处置,死猪应当焚烧或深埋或化制,死猪处理地点应被视为高危地区。

最理想的炼油车收集地点应位于场外,或在远离猪舍的地方,收集点的猪场方入口和收集者入口之间应有清晰分界,使用后需清洗消毒。

十、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可提高生猪的抗病能力,降低疫病感染和发生概率。

要认真落实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制度。科学制定免疫程序,规范免疫技术操作,严格做到一猪一针头,严禁“一针打到底”。

十一、餐饮管理

要进一步加强自身食堂管理,禁止外购猪肉及猪肉产品,严格做好餐厨剩余物收集工作,并作无害化处理或移交监管部门代作无害化处理,严禁餐厨剩余物饲喂生猪。

十二、用具及物品管理

工具进入生产区后不得向外借出使用,更不得借给其他猪场使用;外部购入物件需经严格消毒后方可使用;内部物品及相关工具,每次用完后要及时清洗消毒,并严格禁止借用;免疫金属注射器械等使用后要及时清洗消毒;疫苗空瓶及剩余液、一次性注射器等废弃物需深埋或焚化处理。

十三、外来动物控制

确保猪场围墙和建筑完好安全,防止野猪等动物进入;清理猪舍内外杂物,一经发现鼠迹马上解决;做好场内外清洁,减少苍蝇蚊虫的滋生;清除猪舍周围的鸟巢,确保猪场设有防鸟装置,料槽加盖,及时清扫洒落饲料;让猫狗等宠物远离猪场;工作人员家中如有动物,到场工作时必须保障个人卫生。

十四、门卫在生物安全体系中的重要性

门卫是所有人员和物资进入猪场的第一道关卡,门卫人员的责任心是重要的,必要时实行绩效考核,以督促门卫工作认真负责。所有人员进入猪场必须服从门卫并按照其要求,进行换鞋→洗澡→入场;所有物资消毒也应门卫负责管理。另外,门卫室科学、合理的设计,也是做好生物安全工作的基础。

十五、养殖档案建立

应建立免疫、用药、检疫申报、疫情报告、消毒、无害化处理、免疫标识、日常健康巡查记录等养殖档案,保证场内猪只、原料可追溯。

应设置养殖档案专卷专柜,并专人管理,及时收集、汇总、保管生产和免疫记录,并按类别、时间等归类装订成册。

接受兽医部门监督检查时,应主动提供完整的养殖档案资料,配合做好相关工作。为便于防疫和监管,可提供养殖档案复印件或电子版。

猜你喜欢
生产区无害化猪舍
湖北出台磷石膏无害化处理技术规程
做好牛场规划和布局
两种高温法无害化处理病死动物灭菌效果比较
母猪怀孕后如何控制猪舍环境
阳光猪舍的夏季管理
阳光猪舍的夏季管理
生产区黄磷储罐火灾的扑救对策探讨
不同通风模式对保育猪舍冬季环境的影响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
沧州市各县区增粮潜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