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职业化教育的公安教育是围绕公安教育及公安工作的特点、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的趋势等相关问题提出的。应从培育警察职业价值观、树立正确职业道德观、全面开展警察技能教育、普及警察职业保障教育等方面丰富基于职业化教育的公安教育内容。
【关键词】职业化教育 公安教育
【中图分类号】D63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0-0253-01
一、当前公安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特殊教育地位未能体现。众所周知,军队用以维持国防,警察用以维持国内治安,这几乎是现代国家之通则。是故,笔者以为,警察当与军队并重,警官学校亦当与军官学校并重。近些年来,政府对公安教育给予了许多支持,但力度仍显不够。各省的公安院校承载着公安教育的希望,肩负着为公安工作发展的光荣使命,政府应按照国家对公安高校的性质和职能定位,对公安院校给予特殊的政策扶持。
2.办学特色未有凸显。“特色问题对于高等教育教育多样化发展,对于高等院校适应社会需求,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再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是学校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学校核心竞争力之一,还是关系到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3.教学模式依然滞后。警察是以技能为突出特征的职业,从职业视角来看,公安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文能办案、武能擒敌”的实用型人才,即领导放心、人民爱戴、敌人惧怕的合格人民警察。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必然要采用实训模式进行施教。为凸显实践教育,各公安院校确实也采取了以课堂教学为主,兼设校外实习的教学模式,以期达到瞀务技能的养成之目的。然而,实践证明,几个月的实习对于警务技能的形成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实习主要是学生作为旁听者去听、去看、去跟隨,协助资深警官执法,学生仅仅是配角,为资深警官做一些辅助性的工作,且由于实习大多安排在临近毕业时,毕业生面对就业的压力,常借此“空闲”去求职,致使实习流于形式,没有作为真正的实践主体去体验警务技能,致使警务技能的掌握难以实现。
4.师资队伍难以适应新的要求。公安教育发展的根本在师资,师资问题始终是公安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由于种种原因,公安教育难以吸引公安专业的人才前来施教,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亦受有关政策的制约,加之缺乏教师实践锻炼的机制与经费保障,致使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自感不适应实战训练的教学需要,“警学结合,校局互动”的状态难以实现。
二、职业化教育的公安教育途径
1.树立科学的教育思想与理念,凸显和强化职业趋向。公安教育存在和发展的正当性在于警务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专门的社会工作领域,形成了自己特定的范围、对象、特点和规律,对从业人员也提出了特殊的知识能力要求。公安教育只有承担起并致力于完成造就这样的从业人员使命才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以此为基点和标准,今后的公安教育改革必须始终围绕着公安职业化发展的需要来进行,进一步加强民警职业培训,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真正把公安院校办成推进科教强警的生力军、开展教育训练的主阵地、提高民警素质的大熔炉、扩大对外交流的新窗口。
2.坚持将专业教育与职业训练相统一。尽管公安民警警种不同,任务不一,但无论从事何种工作,作为警察群体及其成员都必须是专业教育与职业训练的统一体。前者要求偏重学术性,注重基本理论的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理论素质、思维能力和洞察力为目标。后者讲求职业角色的养成,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实践中学习、领悟、体会那些“难以言之于书,授之于课堂,怎么讲也讲不明白,一做起来就全明白”的经验和技巧。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3.强化教学改革,突出职业化内容,反映职业化要求。首先,教学改革应该以学科建设与发展为主线来推进。其次,教材改革在内容上既要注重基础性、科学性、理论性,同时必须兼顾前瞻性、实用性。再次,教法上要改变传统的“经院、书斋式”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多进行与实战现场相类似的逼真模拟训练,力求给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将问题放在开放的社会环境和多元的知识背景中去让学生思考,提高其现场应变能力与实战观念。最后,由于教师是培养职业化警察的主要承担者,因而必须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培植理论功底雄厚,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群体。
参考文献:
[1]李光文.深化公安院校教育体制改革势在必行[J].公安教育,2007.
[2]左世泽.公安高职教育模式探微[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
作者简介:
周鹰,男,1976年1月出生,汉族,籍贯为湖南永州,本科学历,讲师,湖南警察学院警务指挥与战术系,研究方向为警务实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