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燕平 杨骥 王志红 杜丽伟 丁灿
摘要:我国农村土地规划管理工作关系着农村城镇化发展的进程,决定着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更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因此合理、科学的土地管理规划尤其重要,但是在我国的农村土地的规划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土地规划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提升我国农村土地规划管理效率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农村土地;规划管理;工作
1、农村土地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土地规划方案不科学
目前在我国土地规划管理工作中制定了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但两者之间却存在着不协调的地方,在总体规划了侧重于农村土地利用规划,而在专项规划中却没有对土地利用规划进行重视。虽然总体规划具有较好的完整性,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由于各级规划职责存在分工不明确及各级规划差虽不大的问题,从而导致上下级规划之间存在重复的现象,各级规划缺乏协调性、科学性和统一性。
1.2农业用地资源减少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严重,农村群众认为归自己使用的土地就是自己的土地,从而大肆霸占土地,兴建房屋,导致所占有的土地面积不一致,影响了对农村土地的统一管理与规划;加上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城乡地区的发展速度加速,但是各种非农建设占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等导致了农业用地资源逐渐减少。个别地区为了促进城镇建设,占用了大量的农业耕地,损坏良田。但是如果群众的吃饭、粮食安全等根本问题得不到保障的话,那城镇建设再合理也毫无用处。
1.3土地规划管理关注度不足
(1)农居点规划仅对农户住宅的朝向展开了规定,并未规定其他内容。所以,农户的住宅往往倾向于沿大坝、沿道路建立,住宅和住宅间的空闲土地特别多,严重的还导致“空心屋”出现。此种兼具排列不齐及分散性特别强的居住情况势必引发土地被浪费、土地使用率特别低结局的出现。(2)农村道路通常由主干路及支路构成,却没有形成相对完备的交通网。这一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农户的生产及生活的前进。与此同时,农民将经济作物种在绿化区里,也阻碍了道路交通的发展。
2、提升我国农村土地规划管理策略
2.1重视农村土地建设规划
新农村建设不只是盖新房、修公路,在引导农民集中安置,住进楼房之后政府更要关注农民的后续发展。对此,政府可以适当引进迁出地居民土地退出机制,将迁出地耕作不便或质量不高的土地实施退耕还林,在农民集中的区域新开发耕地,一是补偿迁出地土地的退出,二是为农民土地生产提供便利,提高经济效益。农村建设规划属于农村经济前进的重大缺项。就目前而言,绝大多数农民在实施房屋建设时依然习惯性的请“地仙”做,这一现象的存在表明农村所具有的规划人才还是特别少的。特别是当前农村普遍盛行的一家一户单打独斗现象给农村现代化的落实带来了特别大的阻力。鉴于此,政府理应从如下方面着手,重视农村土地建设规划:第一,以农村社会变革、三农问题为着眼点,拟定《农村规划法》,将农村土地建设规划纳入国家法律之中;第二,给予农村建设规划应有的关注,邀请专家协助审查,严禁那些和农村社会发展要求不符的政府规划的推行。
2.2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及复垦工作
政府理应对农居点及集体用地开展土地整理及复垦工作,以补充耕地、增加建设用地。由于土地整理需要特别高的投入,还需引入创新理念,开拓投资途径,所以我们理应以政府投资为引导,吸收社会闲散资金,号召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加入,力求为农村土地整理、复垦工作的实施供给强有力的资金基础。
2.3严抓土地审批确保农业用地面积
首先,在城镇化建设进程中,需要对农村土地的审批、规划、管理进行强化,以便于农村土地资源地合理配置,并且需要对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总量以及速度进行严格控制。在农村土地规划之中,必须要保证农业用地面积,以更好地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不能够顾此失彼。在农村土地规划的过程中,科学合理的配置农村土地进行,要确保农村土地资源配置与本地的实际情况、生态规律相符合,为农村土地的良性利用、可持续利用提供有力支持。其次,严格控制好农用地转为宅基地的总量和速度。进一步完善农村宅基地的审批管理办法,要让农村宅基地的申请报批程序变得越来越规范,严格按照村级申报填表、公示并签署意见盖章,然后递交乡政府审批、公示后报县城乡建设联审批备案后予以建房程序管理。对于那些不具备申报条件的、与规定不相符的都必须要立即停止其宅基地的使用权的申请以及审批工作。最后则是积极建立起多级联动巡查网络,国土、建设规划以及城管执法要强化联合执法,对于与规划相冲突的都必须要严厉打击与制止,确保农村农业管理、建房管理有序。
2.4注重土地规划管理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背景下,为提高土地规划管理水平,应实现土地规划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建立相应的土地规划管理体系,打造专属于土地规划管理的基本数据库,及时对土地规划管理系统的软硬件进行升级与优化,确保土地规划管理信息体系能够高效而平稳地运行。构建土地规划管理体系,能及时将以往的纸质资料转变为电子数据,能实现对土地资源相关数据的精准化记录,时刻保证土地资源数据的真实性与实时化,也大大节约了土地资源管理的时间与成本,管理效率更高。
2.5因地制宜的发展农村经济,提高新农村建设的经济效益
针对土地面积过小的现状,政府可以有计划的开辟新的耕种地,尽可能的形成规模化、集中化的连片耕地资源,为开展土地的机械化种植和形成土地规模经济创造条件。同时,面对秦巴山片区丰富的林地资源,政府应推广适合农村地区的林地经济模式,结合当地土地现状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结束语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农村土地利用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探索农村土地利用與新农村建设协同发展的路径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对农村攻坚脱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谢猛,万冰魂,张智东.秦巴山片区农村土地利用与新农村建设协同发展研究——以十堰市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17):23-25.
[2]杨伟. 基于区域特色模式的重庆市农村土地整治潜力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3.
[3]郎学彬. 河南省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关系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
[4]刘天龙. 新农村社区发展中农地流转法律保障体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
(作者单位:1.4.5郑州华源土地利用遥感技术有限公司;2.3郑州中克农业科技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