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可 杨力
【摘要】为进一步深化《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笔者以现代《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教学现状为基础,对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进行了重点思考,并针对问题根源制定了优化课程结构、丰富教学方式、增加仿真教学课程数量等系列教学改革办法,希望能够降低教学难度,优化教学质量,提高改革速率。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设计》 教学改革 建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0-0042-02
一、教学设计缺陷分析
(1)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以传统理力学经典理论为基础,同时融合了现代力学、流体力学与建筑学等多个相关领域学科,不仅教训内容庞杂,需要理解记忆大量艰涩难懂、易混淆的公式符号,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大量实验与实践课程来辅助理解,帮助学生理解。
(2)教学课程设计不合理,无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老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仅对几种典型的结构选型、材料选择、界面设计进行讲解,忽视了实际操作过程中的种种限制条件,教学内容与实践情形不一,很容易对学生形成误导,固定、僵化的教学模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在实践过程也无法根据现实条件进行设计创新。
二、教学优化设计方案
(一)优化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初衷与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传统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教学以理解相关概念、掌握设计原理为重点教学目标,不符合现代实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想要进一步深化《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教学改革,首先需要对教学目标进行优化。
《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教学老师应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设计能力为重点教学目标,同时兼顾理论知识教学目标。使学生在深入领会设计原理与结构特征的基础上能够根据具体情形进行创造性设计,在不同条件下设计出符合混凝土结构原理,同时能够满足实际建筑需要的设计方案,达到实用性人才教学目的。
(二)简化教学内容
目前设计的课程教学跨越了两个学期,如按照课时计算,总课时量超过了110个,长达两个学期的课程学习时间很容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遗忘,且课程存在大量与相关学科相重叠的理论叙述部分,不仅加大了老师的工作量,而且浪费了宝贵课堂教学时间。因此,作者认为应当适当删除相关学科理论教学课程,尽可能地突出混凝土结构课程特征,使前后课程能够紧密衔接。
按照国家颁布的相关课程教学要求,结合教材编撰内容,作者拟定了以下课程教学重点:(1)混凝土基本力学特征。(2)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原理。(3)不同条件下的实验结果分析、载力计算方式及设计方法。(4)构建变形可能性的实验与测量方法。(5)不同类型建筑物的梁板设计方案。(6)单层及多层建筑的梁柱设计原理。(7)混凝土结构配筋的基本方法。
(三)丰富教学模式
上文中提到,《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具备教学内容庞杂、理论性强、知识结构宽泛的特征,加之课程教学时间跨度长,很容易造成知识点的遗忘和掌握困难。由于对所学知识点无法发进行深入理解,部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会逐渐下降,并产生倦怠情绪。研究者结合课程教学特点与学生学习现状,拟从以下方面出发来创新教学思维,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
(1)创新教学工具。上文中提到,《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中具有大量专业性高,理解难度大的公式符号,需要大量的图片数据对公式定理进行深入分析,以方便学生理解,加强学生记忆。以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支撑,引入以交互黑板、媒体技术为代表的现代化教学工具,能够为教学提高海量的数据图片,在方便学生理解的同时能够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提高仿真课程数量。《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价值,同时需要大量的实践教学才能帮助学生深化理解。仿真课程能够对不同施工条件下的建筑现场进行模拟,很好地补充了学生无法到建筑工地进行实地学习和锻炼的学习不足,同时弥补了老师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可谓一举两得。
三、总结
《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教学作为土木专业教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对学生日后的工作實践而言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价值。目前的混凝土结构教学课程教学受课程结构、师资力量、教学模式的局限,存在诸多缺陷与不足。研究者为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结合课程教学现状,拟定了优化教学目标、简化课程结构、丰富教学模式等改革方法,希望能研究结论能够减轻老师教学负担,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同时丰富相关理论研究体系。
参考文献:
[1]蓝丽江,张战祥.《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8(43):122-123.
[2]宗金辉,赵晓艳,王晓伟,等.专业认证背景下《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8(14):12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