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做数学”创新初中数学教学

2019-04-27 01:31许加斌
甘肃教育 2019年6期
关键词:做数学自信心激发

许加斌

【关键词】 数学教学;“做数学”;激发;兴趣;自信心;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06—0120—01

“做数学”指的是“在做中学习数学”,这个过程以学生的知识水平与生活背景为基础,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与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及其技能,从而获得相应的数学活动经验,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下面,笔者就巧用“做数学”创新初中数学教学的方法进行深入分析。

一、用“做数学”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关键,当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那么他们必然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巧妙运用“做数学”的理念,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运用“做数学”这一理念教学时,可以借助一些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

以教学“一元二次方程”为例,笔者在课堂上给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x-1)(x+1)=70,求x的取值。”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解题的过程中都是先去除括号,并且要求学生运用传统的方法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并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但是运用“做数学”教学方式,让学生分组讨论,这样才能得出比较简便的解决方法。如此,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尊重学生意愿,增强学习信心

“做数学”强调的是学生在自身体验的过程获得知识与技能,以及让学生思考与理解,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由此可见,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保证不偏离教学目标,并且尽可能尊重学生的意愿,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以教学“圆柱的体积”这部分的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让学生进行合作,并且给学生分发所需的教具,并且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推导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在小组合作之后,有的学生提出了这样的看法:“将圆柱拆开,并且按照黑板上的图形摆放,之后得出一个类似长方形的图形,这时候就可以结合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计算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还有的学生提出:“我们在计算的过程中将长方体最大的面作为底面,为什么总是计算不对呢?”面对这一预料之外的情况,如果教师置之不理或者是简单地给学生一个说法,那么必然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但是若教师鼓励学生再摆一摆,并通过讨论自己的摆法之间的区别,使他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了教学内容,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对学生整体素质提升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重视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知识源于实践,用于实践。“做数学”的主要特色就是要注重实践,且这一实践并不能局限于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而且还包括为学生设计课外实践活动,并将数学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促进学生在与生活有关的实践活动中掌握到相应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的问题,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標。

如教学“有理数的乘除法”这部分的内容时,教材上有一个是观察思考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其开展实践活动。首先在课堂上先准备一副扑克牌,并且在课堂上进行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仔细地观察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在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让学生明白偶数位总是比奇数位多一位,从而在9张牌当中不能全部翻到反面,但是十张牌或者十二张牌就全部能做到。当学生汇报自己的活动成果后,教师要正确地引导学生,避免学生犯错,促进学生的理解更加准确、深刻。

综上所述,“做数学”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将该教学方式运用到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对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还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因此要求教师在运用该教学理念时还要注意。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做数学自信心激发
让学生体验“做数学”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