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的拉美认识与清末中拉关系

2019-04-27 01:43张寒肖潇
青年与社会 2019年9期
关键词:李鸿章拉美外交

张寒 肖潇

摘 要:“外需和戎,内需变法”是直隶总督李鸿章在19世纪70年代面对国家处于的危局而提出的一条口号,其中,所谓的“和戎”,并非一味妥协,而是要根据国家实力来决定策略。在清政府同拉美国家交往过程中,李鸿章认为拉美国家与欧美国家在政治制度等方面差异不大,将拉美国家归类为“欧美化国家”,但同时拉美国家只是“泰西小国”,国家实力有限,中国与拉美国家是平等的。通过中国与秘鲁建交,显示了李鸿章对于拉美国家外交讹诈不妥协的强硬立场;通过中国与巴西建交这一事件收回了部分权益,否认均沾政策;借由与拉美国家的外交实践中,培育了陈兰彬等一批近代外交人才。

关键词:李鸿章;拉美;外交;谈判

一、李鸿章掌控对拉美外交事务权利

自同治九年(1870)年开始,李鸿章开始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其逐步开始掌握外交事务权利,当年参与处理 “天津教案”,由于李鸿章在此次谈判过程中向英方妥协而并未爆发战争,但他在此次外交事件上展现了一定的外交才能,而到清廷倚重。当时,负责清廷外交事务的总理衙门并不能直接命令北洋通商大臣,凡事都要上奏,北洋通商大臣也有直接请旨的权利:“其纲领虽在内,其实事仍在外,彼此同肩斯任,尚可预为之计”。而李鸿章在后来所有外交事件的上的处理上大部分都会得到总理衙門的认同,实际上成为了清廷的“外交大臣”。

因此,对于拉美问题李鸿章具有重要的决策权,李鸿章认为秘鲁等拉美国家在政治和法律等方面是典型的“欧美化”国家,在同拉美国家通商交往时,欧美化国家并不代表其就是真正的强国,而是要参照其国际地位和实力而定。

二、与秘鲁建交和华工问题的初步解决

1873年9月,秘鲁总统特使葛尔西耶访华寻求两国建交。秘鲁方面此时访华争取通商立约,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19世纪70年代以前,大约有十几万契约华工被掠卖到秘鲁作苦力,他们受到当地统治阶级和外国资本家的歧视虐待和残酷奴役,曾一再上书清政府提出控诉和呼吁。这些华工出洋前往秘鲁是由于秘鲁鸟粪经济的兴起,秘鲁的劳动力严重不足,为了补充其劳动力短缺。而两国为劳工事件产生了严重矛盾。其次,由于掠拐和虐待华工的“玛也西号事件”震惊世界,引发国际关注及清政府对于华工问题的重视,两国之间不得不有了接触。第三,秘鲁面临严重的国内外危机,经济压力增大。1872年,南美“贷款危机”爆发,南美地区的主要投资方英国金融家不愿同任何南美国家继续贷款和购买债券,这使得秘鲁经济遭受到严重冲击,国内政局动荡,总统更迭频繁。另外,秘鲁与智利、玻利维亚在阿塔卡玛荒漠地区的争端日渐激烈,尤其是和智利产生了严重冲突,两国处在战争边缘。内外交困的秘鲁更加需要劳动力开发鸟粪和硝石等资源来换取资金,于是寻求取得与中国建交,解决这一问题。

李鸿章基于华工遭受的残酷虐待和对秘鲁国家的认识,得出了对秘鲁的国家定位,即:“西国议章无非大同小异,秘鲁未必独占一格。”对秘鲁政府纵容虐待华工的行径极为不满,称该国“素无教化”,态度异常强硬。在谈判开始前并不愿立约通商,总理衙门则全力支持李鸿章的这一态度,在同治十二年六月间(1873)给李鸿章的函件中要求“因闻秘鲁有凌虐华工之事,令将华人全行送回中国,并声明不准招供,方能商议立约”。

10月7日,李鸿章同葛尔西耶正式进行谈判,秘鲁特使对于其国内的虐待华工的事件予以抵赖,并不承认李鸿章对此予以坚决反驳,在华工问题上的立场是竭力为华工谋取权益,审慎派员考察取证,换约时力争增加对于华工保护的照会,采取切实措施对于华工的保护。几经交涉,两国最终于1874年6月26日签订《中秘友好通商行船条约》,互设使领馆,互派公使、领事两国人民在自愿的原则下可以自由移居入境,并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但禁止拐骗契约华工。秘鲁成为了第一个与清朝有外交关系的拉美国家,此后,李鸿章于光绪元年(1875年)七月八日上奏朝廷,建议向拉丁美洲有关侨居国派驻使领官员保护华工,他表示:“今若于秘鲁、古巴各岛分别遣使设官,拯其危机,从此海外华民皆知朝廷于绝岛穷荒尚不忍一夫失所,忠义之心不禁油然而动,有俾大局,诚非浅鲜”。

二、与巴西建交,抵制“一体均沾”

1879年初,巴西驻英公使白乃多奉命约见清政府驻英公使曾纪泽,提出与中国正式建交,目的在于使用华工作为廉价劳动力,但清政府因为秘鲁华工事件引起国际舆论争议并未允许。但巴西于第二年正式派总统代表喀拉多访华,试图强行同中国建交,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喀拉多周旋谈判。相较于秘鲁,巴西并不存在内外威胁,其自身不断地向外扩张,通过种种手段蚕食邻国领土,新拓展的领土需要大量的人口进行拓殖,蔗糖和咖啡等主要经济作物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耕作,同时巴西也希望模仿欧美国家试图侵占部分中国利益。

巴西是南美大国,李鸿章认识到其同秘鲁的不同点:“巴西立国年代虽然不多,但土地广阔,一切政教与英国相同,欧洲各国皆称之”巴西与葡萄牙的特殊关系使其在对华政策上得到了欧洲国家的不少支持,在和清政府进行谈判期间提出了与欧美大国一样的条约内容,企图“均沾,”但都被李鸿章严词拒绝,他认为巴西虽强但不足为患,无法对中国产生严重直接威胁。李鸿章表示,查“均沾”二字,利在洋人,害在中土,设法防弊,实为要图。特别是对于企图侵占中国更多的利益,李鸿章认为“其关系中国权利者皆与辩论,变通酌定,若不设法维持,逐渐收回权利,后患殊多”。李鸿章主张通过中巴建交逐步拒绝“均沾”并收回部分权益。

1880年10月3日,李鸿章与巴西政府代表喀拉多在天津签署《中国—巴西和好通商航海条约》,李鸿章提出了“甘让”和“酬报”两个条件来限制“均沾”的范围。条约第五条规定:“嗣后两国如有优待他国利益之处,系处于甘让,立有专条互相酬报者,彼此须将互相酬报之专条或互订之专章一体遵守,方准同沾优待他国之利益”。这份条约相对而言比较平等的。在巴西当局企图提出重新修改某些部分的同时,李鸿章“已定之约向不能于未换之前另议删改”和“断难允改”、“坚不允许”,但李鸿章考虑到巴西的重要性,又在其准备回国之际同意对条约有所修改,双方均各退一步,即关系到财产、犯罪的巴西民众,“由(中国)地方官一面知照(巴西)领事馆、一面立即派差协同设法拘拿”,而巴西接受清政府提出的禁贩鸦片、商人不得兼充领事等项要求。纵观此次谈判和条约的签署,李鸿章表现出对国家主权的存在与不可侵犯的认识的提升,进行了收回部分国家主权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三、在与拉美的外交实践中培育近代职业外交官

在与秘鲁、巴西等拉美国家外交来往前后,李鸿章先后上奏举荐了陈兰彬、伍廷芳等一大批近代知名的外交官员负责拉美事务,与拉美交涉的近代职业外交官开始得到了培养机会。这些外交官在积极维护华人华侨利益,努力与拉美国家增进了解,成为中拉之间相互了解的重要桥梁。

陈兰彬是清政府首任中国驻美公使,1873年9月18日,清政府与古巴当局签订了《古巴华工条款》,允许中国政府调查古巴华工受迫害虐待事件。陈兰彬于1874年作为出洋专员代表清政府到古巴专程调查当地华侨受古巴殖民当局残酷迫害等情况,他与当地政府进行谈判,并做了2个月的调查,在调查结束后撰写材料向清政府进行汇报,该报告轰动了国内外舆论,清政府停止向古巴移入契约华工。而留在古巴广大华人华工的利益开始得到保障,此后古巴华人经商务工增多,到清末时处处可见“龙旗飘扬”。1875年至1881年,陈兰彬担任清政府驻美国、西班牙、秘鲁三国公使,并在1878年9月上任,在美国白宫递交国书,除负责美国、西班牙事务外,其在秘鲁设立分馆,陈兰彬在中国同秘鲁关系和华侨华工利益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伍廷芳是清末民初优秀的外交家和法学家,洋务运动开始后,被李鸿章招进幕府,此后伍廷芳成为李鸿章涉外交往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在中拉关系方面,1896年,伍廷芳被正式任命为清政府驻美国、西班牙、秘鲁公使,并于1897年代表清政府和墨西哥展开建交谈判。1899年12月14日,伍廷芳代表清政府在华盛顿和墨西哥驻美公使阿斯庇罗斯签署了《中墨通商条约》,该条约主要内容包括中墨双方关税平等,对外有用舍权,肇事者由对方地方官惩办,中国人与其他外国人在墨西哥利益同沾和享受法律平等五项条款,捍卫了中国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学者认为这个条约被认为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外第一个相对平等的条约。伍廷芳在与墨西哥谈判立约建交的奏折中也主张通过与墨建交“务期内俾商务,外保侨氓”,这是清政府在对墨西哥政策上提出的重要论述。

晚清时期,中国与5个拉美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相较于中国与欧美各国签订的条约,中拉之间条约相对是比较平等的,如《中墨通商条约》。这恰恰得益于李鸿章和其所培养的官员在中拉之间多年的外交实践。李鸿章基于对国际形势的分析和拉美国家境况的认知形成了自己的拉美认识,对清末中拉關系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 (清)王彦威,王亮编.清季外交史料[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年.

[2] 沙丁,杨典求,焦震衡,孙桂荣.中国和拉丁美洲关系简史[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

[3] 王铁崖主编.中外旧约章汇编[M].北京:三联书店, 1957年.

[4] 王士皓:晚晴外交近代化的天然试验场:对拉丁没收国家的外交实践[J].拉丁美洲研究,2008(10).

[5] (清)李鸿章.李鸿章全集[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年.

[6] 成晓君.试论李鸿章“外须和戎”的外交思想[J].商丘师专学报,1999(5).

[7] 王立诚.中国近代外交制度史[M].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1年版.

[8] 孙桂荣.中国同秘鲁的历史关系及两国首次建交[J].拉丁美洲丛刊,1983年(6).

[9] 李荟芹:外交关键在李而不是在总理衙门,清末总理衙门的外交决策地位探析[J].昌吉学院学报,2009年(3).

[10] 沈燕清:秘鲁华工交涉中的李鸿章[J].八桂侨刊,2006 (2).

[11] 张贯之,袁艳:试论中国人对拉丁美洲的早期认知——基于明清中国史籍的分析[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0).

基金项目:本文系保定市文化艺术科学规划项目课题,立项编号:BWGY065。课题组成员还有吕天石、杜艾容、魏青、马倩。

作者简介:张寒(1989.02- ),男,河北保定人,馆员,历史学硕士,研究方向:保定地方史、中拉关系史。

猜你喜欢
李鸿章拉美外交
李鸿章
一顿早饭改变李鸿章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拉美,热情奔放的神奇之地
走进拉美
李鸿章集外文补遗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李鸿章挨一枪,中国少赔一亿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