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慧俊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1450
乡村旅游在近些年的发展过程中表明,乡村旅游不仅是乡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而且乡村旅游以其独特的宽域交互的发展形态,将带来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的价值,在很多地区乡村旅游纷纷被提高到地方发展的战略高度。但在乡村旅游发展实践中发现,各地在乡村旅游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选取三门峡乡村旅游情况为抓手,在实践例证和田野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三门峡乡村旅游发展的有效策略。
乡村旅游发展在实践中呈现不同形态,乡村旅游者体验的感知也因人而异,加之对乡村旅游基本资源信息数据收集存在难度,为便于研究开展,笔者调查设计以游客对三门峡市乡村旅游认知的调查为切入点,而进行市场调查是最直接有效的数据资料来源渠道。
三门峡市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必须要以市场调查为基础,只有做好市场调研,才能获取准确详实的数据,才能对市场的开发经营做出严密的分析、预测,最后才能得出有效可行的开发经营策略。通过对三门峡市游客认知的调查、分析,能更好的满足旅游市场需求,会使三门峡市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更有针对性。
在对三门峡市乡村旅游的游客认知情况进行市场调研的过程中,要根据调查的目的,全面、准确地收集游客信息资料。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势必会出现干扰信息,在做调查问卷的过程中,既要注意随机性,又要兼顾目标,有的放矢,抓住关键。
在市场调研结束后,应本着严谨、求真、务实的态度,对所获取的第一手信息资料进行认真地筛选、整理和分析,以便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游客市场的客观实际情况,这一过程切忌主观臆断。
最新的、最及时的调研资料才能反映出市场的最新动态。因而,信息的时效性是最为重要的。在对游客的产品认知进行调研后,需要快速有效的完成资料整理工作,才能反映出当下游客的需求情况。
问卷调查内容主要涉及三部分:游客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收入等)、旅游偏好、出游意愿选择。调查除基本信息外,其他两部分均采用复选形式。数据采集收集地点设在三门峡市区、渑池、灵宝三地,通过走访、发放问卷调查,收集样本500份,有效回收427份,采集整理数据分析如下:
本次调查地点在根据本次调查样本的分析结果显示,在游客的性别构成中,男性较女性多,男性占样本总数的56.13%,女性占样本总数的42.87%;在年龄层次上,以30~60岁年龄段为主,占到样本总数的69.3%,游客的中青化趋势明显;从受教育程度上看,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65.4%,游客的高学历化现象显著;从职业类型看,在公务员、企业管理者、个体经营者、科研人员、离退休人员等分类中,游客中具有一定管理岗位经历的比例较高,占62.8%;从游客的个人收入分布来看,3 000~8 000元收入者出游比例较大,占到72.3%。
三门峡市的旅游客源市场分布中,三门峡地区的游客占主体,占总样本数的56.3%,河南省内其他地区的游客比例占32.8%。综上所述得出,目前乡村旅游活动是一个以城市人群为消费主体的旅游活动,如何能进一步吸引广大的旅游者到乡村来旅游,需要进一步分析研究。
1.从游客到三门峡市旅游的目的调查分析显示:游客出游动机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是休闲度假,占73.7%;其次是游览观光,为52.2%;第三位是民俗体验,占44.6%,但都小于休闲度假;其他的旅游动机所占比重则相对较少。但从总体上说明了游客的旅游动机是多样性的,旅游产品的市场感召力能影响到游客的出游动机。
2.从影响游客的出游因素来看,第一要素是景区特色、服务质量及价格。经调查,游客对三门峡市的食宿条件、交通条件满意度较高,但对景区特色及服务质量满意度较低。
3.游客获取三门峡乡村旅游第一信息渠道是亲友介绍,占72.5%;其次是网络、影视媒体,分别占60.5%、55.7%,第三位是通过旅行社获取信息,仅占31.5%。说明游客不太在意旅行社所提供的信息,而对于亲友的推荐介绍则十分信任。在旅游方式选择上也能较好地体现这一点,34%的游客选择与家人、朋友同行,家庭式出游的比重最高,占20%以上,高于其他选项,而对于旅游组织机构的选择比例较小。
4.根据调研统计数据显示,游客在三门峡市乡村旅游游玩停留天数在三天及以上的,占到样本总数的53.5%(含三门峡市本地居民),抽样调查中有72.8%的游客很希望在旅游过程中参与体验活动,这对乡村旅游产品的多元化发展是很好的启示。
根据调查统计结果显示31.2%的游客认为三门峡市乡村旅游产品缺乏体验性与可参与性,47.6%的游客认为乡村旅游产品的丰富程度为一般,这说明三门峡市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模式较为单一,不能很好满足市场需求,仍需进一步开发创新。
5.游客对三门峡市乡村旅游产品的选择,对三门峡地方特色旅游的需求比例占85.3%,其次为乡村旅游产品的参与体验性,频率为76.2%;旅游产品类型受到偏好比例在20%以上的有秀丽的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品味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农耕文明、欣赏奇异多彩的特色乡村民俗、参与别具一格的特色手工纪念品制作、品尝美味的地方特色小吃等。因此,三门峡市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应当在民俗文化中的特色民俗活动和饮食民俗多做文章,对乡村旅游发展中地方特色旅游项目和参与体验性项目必须引起开发、策划人员的重视。
6.乡村旅游是三门峡市及大黄河之旅后,重点推出的旅游产品之一,根据抽样调查显示,48.5%的游客表示参与过三门峡市乡村旅游活动,68.2%的游客表示有机会一定体验三门峡市的乡村旅游产品;参与过三门峡市乡村旅游活动的游客,87.7%的游客认为给人留下的印象深刻,65.7%的游客表示下次旅游愿意选择类似的旅游项目。由此可见,乡村旅游项目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生态旅游形式,依托的是农业、农村、农耕文化、农民,也承载着厚重的地方民俗文化与中国农村的民间传统智慧,形成以政府为主导、民众广泛积极参与、多元化引进投资的方式来建立保护机制。从大环境风貌保护入手,利用其自然、人文资源,进行全面的立体的展示性开发。
作为原生态的乡村旅游,不仅展现当地的秀美风光,更能体现别具一格的地方文化特色,彰显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因此,在进行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时,要注意因地制宜,在保持其原生态的风貌的同时,综合利用当地的地形、地貌、气候、生物、水体、矿产、历史文化以及相关政策积极发展,在最大程度上减少现代元素、城市化元素等对乡村旅游的干扰与冲击,避免对自然景观与民俗文化的独特性、多样性的破坏,让旅游者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一般的旅游体验,更是一种认知的升华、心灵的净化。
三门峡市乡村旅游开发,既要有利于突出地方特色,又要能体现旅游资源的整体美,使游客感到舒适、自然、和谐。有效的保护好自然环境,才能让其旅游价值得到保护和升值,才能让更多的人们享受它的独特魅力,这是乡村旅游目的地对当地经济与居民的贡献所在;其次要做好同质旅游资源的开发协调,要注意旅游产品的差异性,避免同质竞争,从而实现协调联动发展;第三要与当前农村发展趋势相协调。处理好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与城镇化发展的关系,处理好社会各参与主体的关系及最终的利益分配,从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的发展。
市场的开发成功与否是乡村旅游生存的关键所在,可以说没有市场就没有后期各种效益的获得。三门峡市乡村旅游的开发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充分掌握旅游产品市场与客源市场的信息,认真分析旅游发展趋势,充分做好市场定位,从而才能作出正确决策。
基于调查结果和三门峡市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三门峡在乡村旅游发展应依托三门峡市“黄河明珠、文化圣地、天鹅之城”的品牌优势和优越的区位条件,以创建良好的生态田园乡村为基础,展示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为核心,构筑田园休闲、亲近自然、民俗体验、保健养生系列旅游产品,实现三门峡地区旅游产品的全面突破,经济格局的全面升级和旅游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乡村旅游的原真性、地域性、生态性等特征,决定了在旅游开发中,生态环境保护必须先行,以凸显地方特色民俗、原生文化的方式,并借助内外联动、动静结合、综合开发的手段,做好乡村旅游产品定位和项目设计。在旅游项目的设置上可以亲近自然、田园度假、养生休闲、民俗体验等为主题,形成区域旅游的支撑点和亮点,从而带动区域旅游的整体发展。
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要以地域特色文化为载体,将农业文明、农耕文化进行有效利用,使旅游产品承载无形化的文化思想与精神,从而促进农业与旅游的共生。将地域文化与体验旅游、乡村生活与民俗文化融为一体,构建以动态文化演绎为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形式。
三门峡市乡村旅游资源在发展的过程中,应深入挖掘豫西乡村文化内涵,根据乡村旅游资源赋存的状况和特点,确定不同的开发方向,从而保证乡村旅游产品的多样性、差异性和联动发展。以卢氏、灵宝的山地丘陵地貌为重点走山地度假型乡村旅游产品的发展路径;以渑池、湖滨区及三门峡市郊为重点走河谷生态体验性乡村旅游产品的发展路径;以陕县黄土垣及温泉为依托发展地坑院民俗体验类旅游等。
用全域旅游的思维,将乡村旅游与休闲产业、农林牧畜产业等其他多种产业相结合,多元发展,延长产业链,打造产业集群,从而形成规模效益,形成稳定的系统的关联性企业经营,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又可以突出地方特色。
在乡村旅游开发中,重视环境的保护和乡村特色文化内涵的挖掘和鲜活演绎,能使乡村旅游更具吸引力。三门峡乡村旅游的开发虽然已经得到了市场的一定认可,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未来的乡村旅游开发中需要依靠原有的旅游品牌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乡村民俗文化的深入挖卷为核心,以提高旅游体验为着力点,以周风虢俗,黄土民居,田园人家等为特色的豫西乡村旅游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