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人物
1.“拆彈高手”葛晓宇是一个年轻的90后,3年前,他从南京森林公安毕业,顺利考入排爆大队。一开始,葛晓宇只觉得拆弹“很酷”,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尤其是在真正面对炸弹时,他所面临的危险和肩负的责任变得愈发清晰可感。葛晓宇意识到:“应对恐慌的最佳方法,只有更加深入地学习。”因此,一有功夫,他就会泡在专业书里充电。到今天,他已成功处置了废旧炮弹警情68起、炮弹74枚。虽然这份工作很危险,但葛晓宇从未有过退缩,“因为这份工作的职责,就是与危险和死亡抗争,保护更多的生命。”
2.姚淑龙的父亲是个美术工作者。小时候,父亲经常带着他去毗卢寺,寺里的壁画是现存的中国四大壁画之一,和敦煌壁画齐名。那时的姚淑龙被壁画的精彩和美震撼,他一直想着,自己要是能学习这壁画该多好啊。长大后,姚淑龙当过工人,下海经过商,但不管做什么,他都没有放弃画画。在42岁的时候,他决定修复并临摹毗卢寺壁画。他与外界隔绝,闭关作画10年,终于再现石家庄“小敦煌”。这十年,他几乎和社会脱节,他甚至不知道银行卡是干什么的。但他说:“这十年没有虚度,因为我在做自己喜欢的事。”
3.70岁的帕特·史密斯是环保运动组织“最后的稻草康沃尔”创始人,在注意到塑料污染对环境的破坏作用后,2018年年初,她给自己定下一年52次海滩清洁的计划。在过去的一年中,她每周都去捡拾垃圾。从英国最西南的海滩出发,她足迹遍布52处海滩,包括多处知名景点。“我捡到的很多垃圾都是日常用品,它们的污染力是令人震惊的。”史密斯奶奶说。一年过去了,她不但做到了,还打算继续做下去。她说:“我为子孙后代努力保护我们的地球,并将继续尽我所能来实现这一目标。”
微感动
1.“你们只管好好学习,祖国由我们守护。”1月3日晚,武警某部官兵在完成一天的拉练任务后,借宿江苏无锡的阳山中心小学,离开前,战士们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对孩子们的鼓励。时隔3天,又一批武警官兵借宿阳山中心小学,发现校园里多块黑板上挂起了小学生们的手写小卡片。这些夹杂着拼音写下“我会以你们为bang样”“xiwang我长大了也成为一名合格的jie放军”的小卡片,都是小孩子们周末自愿写下的,希望借宿的武警官兵能够看到。守护祖国和祖国的未来,这一刻显得无比真实。
2.张翰是大连529路区间车司机,一向守时的他,最近在三八广场站,会比原定发车时间多等两分钟。原来,他了解到,有两个高中女生每晚下课后,要在此站换乘区间车回家,如果错过了这一班,只能再等半小时。考虑到夜晚等车存在安全隐患,张师傅向领导汇报后,决定延迟发车两分钟。夜虽寒,再刺骨的风,也会被人心的暖流温柔到。
微思考
1.@陈传席:郭熙讲山水画有“三远”,诗亦然。李白:“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此“高远”也;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此“深远”也;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平远”也。高远之意突兀,深远之意重深,平远之意冲融。高远气势高阔,深远浑涵汪茫,平远平淡天真。少年多喜高远,中年多喜深远,老年多喜平远。心志异也。
2.@张建云:以前的文学青年,说起理想,总说“在别处”;说起追求,总说“在路上”。如今有个新说法,叫“身体与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其实,只是身体在路上,叫行尸走肉;只是灵魂在路上,叫魂不附体。我们之所以越来越忙碌,却越来越不幸福,就是形与神分开得太久了。
3.@林语堂:大自然本身永远是一个疗养院。它即使不能治愈别的疾病,但至少能治愈人类的自大狂症。人类应被安置于适当的尺寸中,并必须永远被安置在大自然做背景的地位上,这就是中国山水画中人物总被画得极渺小的理由。
编辑/关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