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小孩”的“绝对想象力”

2019-04-26 12:39:46戴甜甜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9年3期
关键词:拐角漫画书小孩

戴甜甜

一、文学课内容的选择——挑战漫画书

文学课上什么?所选内容是否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老师们大多都会推荐绘本,因为它既符合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发展的特点,又有许多课例和经验可以借鉴,这是一条捷径。可我是个不喜欢与他人雷同的人,不由得将目光落在暑假里学校发的一本漫画书《绝对小孩3》。

漫画书语言幽默简练、图画夸张生动,故事生动有趣,想象大胆奇特,满含着儿童文学的乐趣。《绝对小孩3》是中国台湾著名漫画家朱德庸的代表作,作为“绝对小孩漫画系列”的第三本,延续作者以往幽默犀利的风格,以四格漫画为主要形式,每四格就是一个有趣的故事,无论翻到哪一页都可以直接读。这里有与众不同的“绝对小孩”:不正常却自以为正常的“披头”、竞赛永远得第一的“比赛小子”、稀奇古怪的“宝儿”……《绝对小孩3》的想象,独特的人物、独特的语言、独特的故事吸引着全校100多位老师。师生共读《绝对小孩3》,这不就是学校小蚂蚁文学课的期待吗?——亲爱的孩子,老师在书中等你!

二、文学课思路的设计——猜想

刚写教学设计时,我确立“研究漫画”主题,具体设计也像平常的语文课,一边看图一边读,谈谈自己喜欢读的原因,用对比的方法找到漫画书的构思特点,最后让学生仿写漫画。这种模式化的教学,显得老套而又生硬。我反复思考:一节只有40分钟的文学课,究竟要将什么带给学生?在和年级组老师共同研讨下,思路逐渐清晰,就以书名《梦拐角》为主要线索,运用“猜想”法,发展儿童的想象力,设计“与众不同”的四大板块:

1. 观察封面。认识打开书的与众不同,引出“梦拐角”,激发阅读兴趣。

2. 认识“梦拐角”的人物。观察模样,猜想名字,了解人物名字的与众不同。

3. 读好披头的故事。猜想最后一格故事的结尾,对比感受想象的与众不同。

4. 小组讨论“梦拐角”。感受“想象”的美好,做个拥有“绝对想象力”的儿童。

猜人物名称、猜最后一格漫画故事、猜“绝对小孩”神灯许愿,将语言文字运用和自我表达有效结合。猜想,是发展儿童想象力的最佳路径,朱德庸设计的几个小孩从模样到名字都别具匠心。让同学们猜一猜,很容易发现模样与名字的联系,潜移默化中去感悟作家的用心。

认识了这些有意思的“绝对小孩”,再渴望读他们的故事自然水到渠成。《绝对小孩》四格漫画中的最后一格漫画,是最出人意料而饱含深意的,暗含儿童的小智慧,有着作者对儿童世界奇特想象和对生活的深刻观察,耐人寻味,读完常能会心一笑。猜想让学生始终处在一个兴奋的阅读期待中,当同学们的想象之门打开后,不仅感受到漫画的幽默快乐,更能敞开心扉,打开话匣子:

师:小朋友们猜猜,披头还会在哪里醒来?

生1:有时做梦,会在树上醒来。

生2:有时做梦,会在海洋里醒来。

生3:有时做梦,会在屋顶上醒来。

生4:有时做梦,会在火山上醒来。

师:如果火山喷发了,你就飞出去啦!(生笑)

此时出示原文进行对比和思考:但大部分做梦,都会在课堂上醒来。但大部分时候,我只想当一头猪,在床上梦想着这些梦。发现一个“但”字的转折和出人意料的想象,这是对语言文字的发现。再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伙伴研究,从自己的理解出发解读“梦拐角”,这是有深度地回归主题。

师:四人小组讨论,你觉得什么是“梦拐角”?

生1:“梦拐角”是做梦。

生2:“梦拐角”是一个地方。

生3:“梦拐角”充满了超能力。

生4:“梦拐角”都是现实生活中不可能的事情。

生5:“梦拐角”就是漫画的第四幅图啊,就像一条笔直的线突然拐了个弯!

(现场一片掌声)

多么精彩的发言,这是儿童对“梦拐角”的个性化解读和发现,同学们不仅知道了什么叫“梦拐角”,也在思考属于自己的那个“梦拐角”。低年级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是敏锐的,可不能小瞧他们,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小,便比小孩还要小。”

三、文学课价值的反思——寻找绝对的自己

有人说:“当小孩没有了想象的能力,他就长大成人了。”通过想象,儿童表达心中的愿望,就算无法实现,也不能阻止他们做梦。古人看到月亮,想象“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罗贯中读着《三国志》的人物,构思《三国演义》小说;能推动这个世界前进的不是金钱,而是人类的想象。我们不能剥夺儿童做梦的权利,保留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和幻想。想象似一束追光灯,照亮童年的价值和美好,这是成人所缺失的法宝。

师:如果能对神灯许愿,肥胖小孩说:“给我糖果。”读书小孩说:“给我第一名。”“绝对小孩”会说什么?

生:给我一张床吧。

生:給我一个自己的世界。

生:把我变成一头猪。

生:我要好多好多梦!

生:我要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师:请看!再给我十盏神灯!你们和“绝对小孩”一样,有着与众不同的想象!

巴金先生说过:“文学的目的就是让人变得更好。”文学源于生活,对生活的理解和升华即是对文学最好的感悟。文学课,就是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在文学中找到生活中真实的自己,并且在那个幽默快乐的阅读背后,偶尔也会去回味一下那个可爱的、有时会耍点小聪明、有时又会冒点傻气的自己。

师:谁来说说,有时我想当(),()。

生:有时我想当一只猫咪,在花园里散步。

生:有时我想当一位仙女,把世界变得更美丽。

生:有时我想当一名运动教练,帮庄智豪减肥。

生:有时我想当一块石头,赖在公园里不写作业。

……

奇思妙想的他们,俨然成了一群课堂上的“绝对小孩”。听课的老师都惊叹于学生们富有创意的想象,课堂趣味迭出,笑声不断,这些散发着童真童趣的话语,本来就应该是语文课堂的话语体系。现实中的孩子长期生活在家长期待的理想之中,他们早就学会了说大人的话。而朱德庸话语模式的自由仿说,不仅发展了儿童的想象力,更让同学们以一个合理的方式找到了一个有时也会有点“绝对”的自己,说自己的话,说真实的话。

诺曼德在《儿童文学的乐趣》一书中归纳20种文学阅读的“乐趣”,包含文字的乐趣、想象的乐趣等等。给儿童上文学课,教师应特别关心它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性,和儿童一起欣赏文学,感受漫画书《绝对小孩3》虽稚气但朴素深刻的生命智慧,享受文字的乐趣,亲历想象和表达自我的乐趣。点一盏文学的灯照亮学生的童年,当一切文字从课堂中流淌出来的时候,儿童也就醒来了。

(作者单位:南京市力学小学)

猜你喜欢
拐角漫画书小孩
拐 角
Where Is My Home?
测谎仪
云小孩(上)
懒小孩
欢喜小侦探系列 漫画书迷云
学生天地(2019年6期)2019-03-07 01:10:48
漫画书人
走过那一个拐角
美文(2017年4期)2017-02-23 14:26:12
拐角遇到奇迹
绝对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