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老年患者的心理变化及心理护理应对措施

2019-04-26 01:10朱琳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9年2期
关键词:老年患者心理护理变化

朱琳

【摘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老年患者所独有的生理及心理特点,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问题非常严重。护理人员除了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精湛的护理技术外,还要正确地评估和诊断老年患者的身心特征,加强与老年患者沟通交流,针对其心理特点进行心理护理,消除不良心理反应,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树立生活的信心。

【关键词】老年患者;变化;心理护理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面临着共同问题一一人口老龄化。由于组织器官、生理机能的衰退,老年人的心理状态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这就给老年患者的护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针对老年患者所独有的生理及心理特点,护理人员除自身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精湛的护理技术外,还要正确地评估老年患者的身心特点,加强和老年患者沟通交流,运用良好的沟通技巧,通过心理对疾病的能动作用,更好地为恢复患者的健康服务。

1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

1.1稳定性差,甚至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

不少老年患者因病程长,受病痛的折磨,情绪不稳定,常有悲观情绪,不愿与人交流,对疾病治疗失去信心,有的呈儿童化特点,易激动,喜欢唠叨,常与人争论。

1.2敏感猜忌性高

人的价值感和自尊心紧密联系在一起。老年患者自认为资历较深,经验足,具有较高的价值成就感,患病后由于顺应性降低往往产生严重的心理落差和矛盾,情绪包容性下降了,情绪变化大,敏感性变强,以致于对医护的要求也比一般人高,总希望医护人员像对待自己的亲人长辈一样尊重他、呵护他,稍不顺心,就会对医护人员产生较强的对立情绪。

1.3孤独压抑心理变强

不少患者从忙碌的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之后一时失去生活目标,加上社会交往明显减少,又由于因病住院,对周围的环境感到陌生,家人因各种原因无法长期陪护,护理人员又不能时刻在身边照顾,再加上有的患者性格孤僻,缺乏言语交流和心理沟通,又抱病在身,就会产生孤独寂寞感,易怒、易烦、情绪低落,进而影响了患者的恢复与健康。

1.4焦虑恐惧情绪增大

尽管有些老年患者能够理解衰老、生病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但一旦患病,尤其病程较长时,患者受病痛折磨再加上生活规律被打乱,家庭经济压力大等因素,会导致精神心理上产生严重的紧张焦虑情绪,烦躁不安,进而产生一种消极自我暗示。老年患者若长期处于此种不良的心理状态,会导致心理失衡,直接影响治疗,不利于身体康复。

1.5消极依赖心理增强

俗话说“老小老小、越老越小”。在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认知和适应能力逐渐在变化。可能是老年人生活圈缩小,活动相应减少,文化生活匮乏。再者,脑力活动的减少,以及大脑、感觉器官等生理结构的老化导致“认知”功能减退。很多老年患者由于生活自理能力降低或丧失,不能理性表达自己的需求,逐渐养成了过度依赖的惰性心理,对以往兴趣事物表现淡漠,对于自己力所能及的独立生活信心丧失,心理自私狭隘,依赖心理过于严重化,这种心理严重影响了患者康复的信心。

2影响老年患者心理健康的因素

疾病不仅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等亦是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2.1社会因素

老年人离退休后,从一个忙碌的令人敬重的职业角色转变为以家庭为中心的闲暇角色,领导同事关心的缺失,社会支持减少,经济收入的降低,社会生活圈子的缩小,这种角色的转变对很多老年人来说是一次不小的生活和心理的冲击,使他们更易产生失落感,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结果对生活失去乐趣,易产生恐惧、紧张、忧慮等心理特征。

2.2生理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会自然形成生活自理障碍和认知功能减退,各种老化现象--呈现出来。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精神不振、乏力、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社交活动减小,运动能力降低。这些现象会让老年人失去对生活的兴趣,从而产生负面的心理影响。

2.3环境因素

周围环境的突然变化,由于家庭结构小型化,由主干型向核心型转变,空巢家庭和独居老人逐渐增多,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减弱,养老模式也发生变化。这都对老年人身心产生影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仅要关注老年人的物质生活和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要重视老年人的精神慰藉,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物质与精神养老相结合。这种周围环境的突然变化以及对社会和家庭人际关系一时的不适应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的三大因素,离退休打破了老年人在工作时养成的特定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常使老年人不知所措。

3对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

3.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语言交流技巧是整个医患沟通过程中的关健。接受对方,尊重患者是沟通的基础。医护人员在与病人接触的过程中,要诚恳耐心,认真谨慎,以熟练的专业能力取得病人的信任与配合。作为医护人员要关心老年病人,细心周到,了解他们的需求,抓住他们的心理,适时地抓住机会交谈。对于有些对自己所患疾病不了解,又想知道自己预后的病人这一心理,医护人员要耐心地给病人讲解一些病人能接受的医学知识,针对病人所提问题耐心进行回答,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让病人树立良好的战胜疾病的信心。有些患者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会出现愤怒等情绪甚至不配合治疗,这时护理人员切忌指责或不满,应先分析原因,消除误会,待患者心平气和后再进行沟通,多做解释性工作,必要时给予心理支持。总之,通过交流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护患双方在感情和心理上相互沟通,促进彼此了解,取得患者信任。

3.2帮助老年患者树立新兴健康观

老年患者,一方面身受疾病折磨心理压力很大,另一方面又渴望自己能快速恢复健康,甚至幻想回到中青年时的身体状况,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树立合理的健康标准,同时要树立科学的健康养生观,积极预防,合理饮食,适当运动,适当调节生活情趣,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消除不良情绪的干扰,提高生活质量。

3.3优化护理环境

环境对患者的影响十分明显。因此护埋人员尽可能在应有的条件下,为患者创造清静幽雅,温馨舒适的治疗与休养环境,尽可能使环境安静、整洁、舒适、美观,尽量减少不良环境对患者的刺激。可以把同一层次的老年患者安置在同一病室,让他们有共同语言,心灵上容易沟通。利用性格开朗乐观的病友进行言传身教,相互交流或相互之间做一些有益的活动,如讲故事、说笑话、拉家常、读书报等,以此来活跃病室的气氛,使病友之间的良好情绪得到相互感染,促进康复。同时针对老年患者生病期间心理脆弱这一特点,护理人员要告知家属、亲友不要在病人面前提起不愉快的事情,以免加重病人的心理负担。

3.4善待老年患者的自尊心理,重视老年患者的参与意识和自身价值

由于年龄的增大和身体的疾病,不少老年患者消极情绪比较明显,对人生的看法悲观,对事情的评价负面,因此护理人员要及时发现老年病人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状况,主动与其沟通,了解其文化程度、工作经历等,向他们讲解老年生活的意义并在肯定他们年轻时的成绩和贡献的情况下,激发他们的生活信心。

老年人一般具有较深的资历和阅历,患病后性格常表现为比较固执,自尊会变得更加敏感和强烈,希望得到社会、家人、医护人员的尊重、赞扬、甚至更多的陪伴,因此护理人员要尊重患者,举止动作要文雅,言语礼貌,多多赞誉,耐心解答,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千万不要伤害其自尊心,通过诚挚而富有同情心、说服力的语言进行解释、安慰、暗示,以消除其不良心理反应,使其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树立生活的信心。

猜你喜欢
老年患者心理护理变化
这五年的变化
经理人的六大变化
腹腔镜治疗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喜看猴年新变化
变化休想逃过我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