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书良
我不知道赵俊生起笔于何年何月,但我知道,从拿起来毛笔那天后,就再也没有放下过,这个长度跨跃了40年。因为热爱,也因为坚守,书法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悠悠光阴,无痕岁月,从少年一路走来,有过学业、军旅经历,都未能改变他的勤进。他没有留意书法何年成为了时尚的热门艺术,那个圈子离他很遥远。有了时间多写几笔,工作忙得一塌糊涂就少写几页,无论何种境地,毛笔是他不肯舍去的好友。
十多年前赵俊生拿到了中国书协会员证,这是他书法生涯中的一件大事,不亚于从团级晋升师级官职一样令人久久地等待。许多人为此奋斗了许多年。不用说,这是通向书法艺术殿堂的最高成就。赵俊生却依旧日子叠着日子地点灯熬油,学习精进,临习着《圣教序》、《九成宫》、《书谱》、《十七帖》、《三门记》。他告诉我,怕被眼前荣誉迷惑、眩晕,而放松了前行,如同一些有过经历的同行,从此疏远了书法真谛,而被时代抛弃,成为庸人。扬起自律自省的皮鞭抽打自已,跨跃一个个栏栅,又像匍匐在山路上的佛徒,不管四季怎样变化,不改初衷,虔诚长行。学海无涯啊,他没有随波逐流,张扬自己的学识,甚至拒绝了许多可以刷存在感、知名笔会以及各种会议。山不在高远,艺不在吹诩,下笔才知深和浅。不去攀比,不做王婆,扎实做好自已。
做为中国古老文化传承,汉字书法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它是一座巍峨的高山。赵俊生深知从山角第一块长满青苔石阶起,他需用一生的时光去攀爬。什么都没有改变,他还是那个谦和的、招之即来、来之能写赵俊生。
一个军队政工干部不会不知道宣传包装能够提升知名度,也会收到丰厚价值,但在他的百科里,你却见不到这样的“嘉样年华“。他固执地认为,即便是活跃江湖,满城风雨,没有扎实根基的名声,也只是一现昙花。
赵俊生喜欢书法受父兄影响。父亲文化不高,却写得一手好字。父亲说,写字是文化人的脸,字写好看,颜值就高,多帅的脸庞因为字丑也上不得台面。少时听不懂父亲的高深话语,也没有过亲自体验,但赵俊生由此知道字写得好,是要被别人夸奖的。后来当了兵,做了政工干部,首长对他的文字多看一会儿,说字写得帅气,心中升起万朵梨花般的欢喜,驗证了父亲说的真理:人模样丑俊是父母责任,文字丑俊却是可以改变的。
军校毕业时,一本上海大家胡问遂的楷书字帖流落地摊,他被吸引了,恍然大彻,原来字还可以这样写。摊主见状说,放了好长时间没人要,两毛钱给你了。胡问遂的字帖是富在深山的远亲,他跋山涉水地去讨教学习之法。这本字帖被翻烂角时,他的笔下也有了如风如电的力量。
这几年,赵俊生成为文化传播学者,被北京市《文联大讲堂》选为授课教师,去河北,下湘鄂,传播中国传统艺术书法,他的名字前冠以“军旅书法家”被邀请出席公益活动,他的书法成为众人认可的艺术被收藏、被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