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探讨

2019-04-26 01:10汤兰英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9年2期
关键词:中西结合小儿疗效

汤兰英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最近一年于我院救治的80例小儿秋季腹泻患者,用电脑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所有患儿均事先给予补液纠正酸中毒以及补充电解质,于静脉利滴注巴韦林,做初步的治疗。对照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口服蒙脱石散和妈咪爱或者其他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再加以使用中药填脐散贴脐,结合口服汤药,配合进行复方治疗。结果:两组患儿均恢复正常出院,由调查可知,观察组的患儿大便正常时间、热退时间及出院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6.43%,对照组为80.00%,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非常好,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儿;秋季腹泻;中西结合;疗效

在临床上,小儿秋季腹泻为儿童群体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多发于秋季(8-12月份,同时10-11月份为发病高峰)故称为“秋季腹泻”发病症状:主要临床表现为感冒、发热、呕吐频繁、腹泻,发病急,并且常并发脱水、呼吸道感染和酸中毒等情况,严重影响小儿生长发育。此病多为轮状病毒感染所致,其发病机制是轮状病毒侵犯近端小肠黏膜,导致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变性及脱落,进而引起上皮细胞的吸收功能降低,肠蠕动加快,营养物质及水分吸收转运障碍,大量电解质及液体堆积在肠腔内而引起腹泻。若延治、误治将威胁到患儿的健康及生命,好发于6个月一3岁儿童,4岁以上患者较为少见,一般病程为7-10天。

近年来,大家己经逐渐认识到此病的治疗重要性,同时寻找一个应对小儿秋季腹泻的较为高效的治疗方法,己经成为医护人员及患儿家属日益关注的问题。目前来看如果只使用西药中的抗感染、止泻药物取得的疗效较差。本文是通过研究,对比单纯使用西药,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最近一年于我院救治的80例小儿秋季腹泻患者,用电脑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中男患儿22例,女患儿18例,年齡0.5-4岁,平均年龄(3.2+0.4)岁,病程1一l0d,平均病程(20+0.3)d;观察组男患儿17例,女患儿23例,年龄0.5-5岁,平均年龄(4.5+0.3)岁,病程1-12d,平均病程(20+0.3)d。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研究比较。

1.2诊断标准

患者最初发生咳嗽、鼻塞、流涕等类似“感冒”的症状,有的还出现呕吐,持续2-3d后,随即发生腹泻,少则一天数次,多则一天数十次。所有患儿均己确诊为“小儿秋季腹泻”,患儿的临床症状涵盖有呕吐、发热、上呼吸道感染,大便呈蛋花汤样,且排便次数较正常时明显增多,血常规中可见,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呈病毒或感染性改变;通过大便镜检,可见明显的脂肪球和白细胞。

病例具体纳入标准:参照《现代儿科治疗学》中腹泻的诊断标准:

(1)发病期处于秋冬季;

(2)病人群体为小儿;

(3)轻中度腹泻;

(4)大便为水样、蛋汤样,腹泻次数,每天数十次或以上;

(5)常伴有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多有呕吐、脱水、水电解质紊乱;

(6)实验室检查:常规检测大便细菌培养呈阴性,大便的HRV抗原阳性。同时研究的患儿均符合知情同意原则,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排除标准:

(1)不符合上述的纳入标准者,由于其他原因引起的腹泻,如其他感染性肠炎以及重度营养不良,并有其他系统严重功能障碍者;

(2)正在使用或己经使用了其他药物治疗的患儿。

(3)没有签署知情同意书,不愿意配合治疗的患儿。

1.3方法

所有患儿均事先给予补液纠正酸中毒以及补充电解质,于静脉利滴注巴韦林,做初步的治疗。对照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口服蒙脱石散和妈咪爱或者其他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使用中西药配合进行复方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的措施包插患儿入院时对患儿病情进行评估,初步判断病情,监测其生命体征,观察患儿体内是否出现水盐或酸碱失衡的情况;对于发热的患儿,首先需要及时给予物理和药物降温,为暂缓病情,可以先根据患儿体温情况,适当增加补液。

观察组在进行常规补液、纠酸和抗生素(林可霉素)和对照组相关工作的基础上,加以使用中药治疗,中药内含成分组成为:霍香49g、金银花59g、黄连39g、木香49g、茯苓49g、车前子59g、厚朴39g、陈皮69g、焦三仙69g。若患儿还伴有发热症状,那么还应添加黄芩,连翘;患儿出现呕吐病况则加半夏;寒湿型腹泻需添加神曲、藿香、厚朴等;湿热型腹泻需添加黄连、黄芩、木香、炒白芍、槟榔等;脾虚型腹泻需添加白术、薏苡仁、茯苓、芡实等;食滞型腹泻需添加莱菔子、神曲、谷芽,麦芽等;肾虚型腹泻需添加四神丸(内豆蔻、五味子、补骨脂)。上述各中药有清热化湿、行气健脾的功效,所谓“脾运得健,则泄泻自止”。加上及时配合适当的纠酸、补液,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就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为避免发生进一步的交叉感染,患儿需实施隔离,所用的物品要分类消毒处理,特别是感染性腹泻的患儿。呕吐症的患儿需注意体位管理,为避免误吸,要保持平卧,头可以偏向一侧。因为患者是儿童,饮食及营养的管理要特别注意,为促进患儿的消化功能恢复,饮食可适当进行限制;严重呕吐患儿可暂时禁食,病情得到好转后再依据由少到多的原则添加食物,只有在患儿排便功能恢复正常后,方可进行正常的进食。在治疗期间,需详细记录患儿的每日排便性状、次数,通过尿量及补液量判断体液的出入平衡。同时还需加强患儿口腔及臀部护理,排便后需用温水清洗臀部,并涂抹适量的润肤膏,尿布要勤换,还应做好患儿及家长的情绪安抚工作。

觀察组同时加以实施中医特色护理手段:

(1)穴位按摩:对患儿进行穴位按摩,穴位包括腹部天枢、关元等,用指腹按摩穴位或按摩患儿下肢,可早晚各实施1次。

(2)艾灸疗法:选取特定穴位进行艾灸,如中脘、天枢、气海、神阙、足三里、脾俞、胃俞、大肠俞等;

(3)中药贴敷:使用中药贴敷神阙穴,每日更换1次,连续使用5日。

(4)饮食方面:患儿应以半流食为主,忌食用辛辣食物,提倡母乳喂养。

1.4观察指标

疗效观察方法(按照1998年5月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通过的急性腹泻病的疗效标准),比较腹泻患儿治疗前后的每日腹泻次数,并记录患儿退热时间、止泻时间及住院、出院时间。患儿出院时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表,统计护理满意率。

痊愈标准:显效:实施治疗72h内患儿大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水平,全身症状及体征消失,患儿不再出现呕吐、发热等情况,脱水得到纠正,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正常。好转标准:大便性状仍为稀便,但腹泻次数明显减少,患儿全身症状改善,大便的常规化验得到好转。无效标准:患儿大便性状、腹泻次数及全身症状均无好转甚至恶化,各项体征前后无改变。

1.5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使用电脑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计算采用(x±s)表示,运用t检验方法,计数资料采用《检验,(P<0.05)则表示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结果,两组患儿最后均得到治愈,治疗天数上观察组为(2.95±1.5)d,对照组(4.87±1.57)d;治疗组患儿的平均退热天数1.38d,对照组为3.85d,由此可见观察组治疗时间、退热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6.43%,对照组为80.00%,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就是观察组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小儿秋季腹泻是小儿常见的肠道疾病,高发于秋季,而目前临床上尚无专门的药物治疗。秋季腹泻的中医辨证为“外感风热或风寒之邪,侵袭肺卫,影响肠道传化失司或脾虚湿困,湿热之邪内滞大肠”。在中医上属于“泄泻”的范畴,发生病变的部位在中焦脾胃,主要致病因素是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感受外邪,内伤饮食,脾胃虚弱。小儿秋季腹泻发病时非常的急,病情变化快。临床上多采用西医对症支持治疗法,也有人认为应该同时使用对症支持治疗法和抗病毒药物(如静脉滴注病毒唑,肌肉注射干扰素等)治疗。

我院采用中药煎剂进行口服加敷脐治疗该病。中药煎剂口服、加敷脐结合使用见效快,能明显缩短治疗时间,且在退热、减轻腹胀、缓解腹痛、止吐、止泻及改善食欲等治疗效果方面疗效优越。

4结论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症状治疗时间、退热天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即是表明中医的特色护理,结合西医的常规护理在应用于小儿秋季腹泻上,可有效促进患儿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改善临床效果同时很好的提高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在临床上的疗效显著,值得在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中西结合小儿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补锌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小儿难养
儒家思想与明治维新后日企的管理理念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分析
肱骨外科颈陈旧性骨折临床诊疗
小儿惊厥紧急处理
容易混淆的两种小儿紫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