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患者术中给予预防性护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

2019-04-26 01:10徐婧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9年2期
关键词:手术患者

徐婧

【摘要】目的:观察手术患者术中给予预防性护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我院2017年5月一2018年5月收治的88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术中是否给予预防性护理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44例:围手术期常规护理)与实验组(44例:术中预防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2h D一二聚体、尿纤维蛋白降解物以及凝血酶原时间等相关凝血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2h血小板(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等相关血小板参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F)发生率(4.55%)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中给予预防性护理与常规护理相比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LEDVTF发生率。

【关键词】手术患者;术中预防性护理;LEDVTF

下肢深静脉血栓属于手术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本病的发生与患者术后长期卧床、血液流速减慢具有密切的联系,血液下肢深静脉凝结逐渐形成血栓从而阻塞血管正常血运,致使患者出现下肢血肿、疼痛等症状,若未及时给予有效干预,患者术后可因血液循环障碍,致肺、肝、肾等脏器发生栓塞。近些年相关学者提出术后采取措施以预防LEDVTF的发生,为论证上述猜想,本次研究比较我院2017年5月一2018年5月44例围手术期行常规护理患者与44例术中给予预防性护理患者,术后相关凝血指标、血小板参数以及LEDVTF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组44例患者男(24例)女(20例)比例为6:5,患者年龄最小为35岁,年龄最大为74岁,中位年龄为(53.22±1.12)岁。实验组44例患者男(22例)女(22例)比例为1:1,患者年龄最小为32岁,年龄最大为76岁,中位年龄为(53.38±1.15)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方面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1.2病例选择标准

本次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会同意,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入院后相关检查确诊,患者均符合手术治疗标准,患者及患者家属术前均签署相关知情协议,均顺利完成手术。排除标准:

(1)排除合并全身血栓性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等血液系统疾病患者。

(2)排除术前即伴有肝肾功能障碍患者。

(3)排除合并精神系统疾病以及语言、听力等神经功能障碍患者。

1.3方法

1.3.1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围手术护理

(1)术前: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各项术前检查指标、手术类型从而评估患者LEDVTF发生风险,并根据评估结果向患者普及LEDVTF病因、症状、预防方法等相关知识,增强患者对手术治疗的信心。

(2)术中护理:护理人员协助医师给予患者术中麻醉,待麻醉起效后根据手术类型摆放手术体位,患者手术体位摆放时应保证患者头部低于平台15度。除此之外,术中持续静脉推注500mL低分子葡萄糖酐(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0792)。

(3)术后护理:①体位护理:一般情况下患者术后24h需取仰卧位,在此期间护理人员应嘱患者每隔2h帮助患者按摩一次小腿。24h以后嘱患者家属帮助患者翻身,通过调节患者体位,从而避免患者背、臀部长期受压,发生压疮。②饮食护理:患者排气后护理人员应嘱患者给以半流质饮,进食后取静坐半小时,从而降低血液粘稠度。③运动锻炼:护理人员根据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给予患者运动指导,嘱患者术后24h后尽量主动做屈膝、足踝翻转运动,逐年增加每日运动时间、运动次数。

1.3.2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术中预防性护理

(1)术中应避免对下肢进行穿刺,尽量选择上肢静脉进行穿刺,并由临床经验的医师实施静脉穿刺,从而提高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

(2)医护人员合理计算患者术中出血量,给予患者适量输血,避免大量输血造成患者血容量不足,以致凝血酶以及刺激前凝血酶增多。

(3)患者术中为促进患者下肢静脉血液运行可给予间歇式充气压力泵,一般情况下患者大腿放置2个,消退放置4个,间歇式充气压力泵模式调为间歇压力,脚踝部位压力为45mmHg,小腿部压力为35mmHg,大腿压力为30mmHg,持续按压2小时,间歇时间为30分钟。

(4)术中护理为预防患者术后LEDVTF的发生,可将患者下肢抬高15度,护理人员对患者腿部内、外侧进行按压,着重按摩患者腓肠肌以及比目鱼肌。

1.4观察指标

(1)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初次入院以及术后2h相关凝血指标。

(2)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初次入院以及术后2h血小板相关参数变化情况。

(3)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

1.5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21.0统计软件包,各計量数据以(x±s)的形式表示,统计学方法采用两样本均数间t检验,两样本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初次入院以及术后2h相关凝血指标,具体情况(见表1),实验组患者术后2h凝血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2)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初次入院以及术后2h相关血小板参数变化,具体情况(见表2),实验组患者术后2h相关血小板参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3)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LEDVTF发生情况,具体情况如下,实验组术后共有2例患者发生LEDVTF,LEDVTF发生率为4.55%。对照组共有7例患者发生LEDVTF,LEDVTF发生率为15.92%,实验组术后LEDVTF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55%VS 15.92%),经)(2验证等于5.021,数据差异明显,P<0.05。

3讨论

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手术因素可对血管壁造成不同程度的刺激,血管壁创伤以及血液凝血状态提高是导致手术患者术后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的主要因素,手术过程中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失血,对此输血就显得十分重要,输血量过多可影响机体有效循环血量,增加血液粘稠度,甚至致使个体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在内的多个系统发生改变,并最终使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血小板加速凝聚形成血栓。注重手术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栓塞预防对促进患者术后机体恢复显得十分重要,常规护理过程中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主要集中于术前评估以及术后预防,术中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措施较少,对于手术患者,术中通过给予间歇式压力泵以及局部按摩等方式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循环,预防术后LEDVTF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术后2h凝血指标以及血小板参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LEDVTF发生率为4.55%,明显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预防性护理对降低LEDVTF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手术患者
低体温对手术患者的影响及护理措施
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
手术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监测的临床意义
预见性护理预防手术患者压疮的效果观察
细节护理在手术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普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关于术前心理护理减轻术日紧张的研究
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利用舒泰引诱植入胃管的效果观察
翼状胬肉患者术前术后护理及健康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