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佳杰
【摘要】本文论述班主任引导家长参与小学班级教育的策略,提出办好家长志愿课堂、设置家长护学岗、建立班级家委会等措施,发挥家长在班级教育中的“助教员”“安全员”和“导航员”的作用,促进学生茁壮成长。
【关键词】家长 班级教育 助教员 安全员 导航员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2A-0068-02
随着教育改革的纵深推进及教育理念的不断创新,“家校合力”在教育工作中的巨大作用更加凸显。让家长参与班级教育管理是学校整体教育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小学生可塑性强,让家长参与班级教育管理可以更好地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因此,在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中,我重视并尝试发挥家长在班级教育中的作用,使家长参与教育,成为班级别样的风景。
一、发挥特长,让家长做课堂“助教员”
家长从事不同的职业,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班主任应发现他们的特长、职业优势,合理加以运用,使其成为班级最佳的教育教学资源。我班以家长志愿者课堂为主阵地,让家长发挥特长,做课堂“助教员”。
(一)传统游戏
一年级时,天性好动的孩子总会被一些小游戏迷住,为了能让孩子安全地玩游戏,在学校“传统游戏进校园”活动的引领下,我班开展了“玩一玩父母小时候的游戏”的活动。该活动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他们来学校给孩子讲游戏的玩法,回到家还带着孩子制作游戏道具、一起玩儿并拍摄视频。有了家长的帮助,课间游戏的安全性更有保障了。
(二)亲子共读
“童阅节”是学校的传统节日,好书推荐、读书漂流、美文摘录、巧绘插画、书签制作等都是孩子的最爱。为了让传统的节目更有新意,我请来了班级“小书虫”小季的妈妈,给孩子上一堂别样的读书推荐。季妈妈以孩子最爱的《哈利·波特》系列开始讲起,带孩子领略书本中的精彩瞬间,将自己与孩子的亲子阅读心得在班级里分享。班级里掀起了“亲子共读风”,一份份精美的阅读小报就是最好的体现。家校联手,我每天布置的阅读作业不再是空谈,每天读书半小时已然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
(三)神奇的中医
学习了《李时珍夜宿古寺》这篇课文,孩子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本草纲目》里面记录了多少种草药?”“这些药误吃了,有解药吗?”“老师,我知道中医中有‘望闻问切的看诊方法,什么是切呀?还有什么是针灸呢?”孩子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把我给难住了,对于中医我真是知之甚少。于是我请来了当医生的家长,给孩子带来了两堂中医小讲堂。第一周,“认识几种常见的中药”家长志愿课堂如期开课了。林妈妈把枸杞、黄芪、金银花、白术、党参、甘草等带到了教室。孩子对中草药也来了回“望闻问切”,即了解中草药的用途,看看它们的样子,闻闻味道,也可以尝一尝其中可即食的枸杞等中药材,孩子收获颇丰。第二周,我班迎来了“小针灸大用途”的家长志愿课堂。季爸爸请来了他们医院的针灸医师,从扁鹊、华佗、孙思邈讲到张仲景,引领孩子领略中国名医的风采;从眼保健操到脚底按摩,让孩子知道了穴位的神奇;从进针到拔针,让孩子了解针灸的博大精深。在中药、针灸两堂家长志愿课堂,孩子见识了中药、针灸的神奇。
(四)有趣的人民币
新版的人民币发行了,各种“小道消息”在班级传开了。我请来了在银行工作的薛妈妈为孩子上了一堂精彩生动的《有趣的人民币知识》。薛妈妈从人民币的发行史、人民币的真假识别以及人民币的背景图案三个方面,带着孩子饶有兴趣地遨游在人民币知识的海洋中。尤其是在认识第一、二、三、四套人民币时,孩子都睁大了眼睛认真聆听,因为绝大多数的孩子没有见过这些人民币,通过薛妈妈的精彩讲解,孩子深刻地了解了我国人民币的发展史。课堂上薛妈妈还教授了孩子基本的人民币真假辨识方法,这对孩子今后在生活中更好地辨识和使用人民币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跟着人民币去旅行”环节,孩子在对各套人民币中背景图案的辨认过程中领略到了我国河山之秀丽,增强了爱国情怀。
“助教员”是孩子的家长,他们的课堂让孩子感到亲切、新鲜、有趣,所以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很高,学习效果也就更好,有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展。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课堂能使家长与教师成为亲密的合作伙伴,能加强家长和班级管理的联系,提升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效性。家校联动,让孩子的成长更加精彩。
二、关注安全,让家长做校园“安全员”
我校校门前的道路不是主干道,比较狭窄,行人、车辆很多,每天上学、放学时间,校门口总是拥堵混乱,给学生的安全带来隐患。每天学生上学、放学时间,校园“安全员”——家长志愿者准时上岗,站在校门口协助学校的保安、警察、老师,耐心劝导随意停靠车辆的家长及时驶离,把家长疏导到放学指定地点,确保了道路的畅通。校园“安全员”每天轮流上岗,风雨无阻,確保学生的安全。
“辛苦一天,安心一年”是我班家长中流传的口号。他们有的是“全家总动员”,为了让孩子多睡一会儿,他们分批行动,服务的服务,送孩子的送孩子;有的是早早地就把孩子从被窝里拉出来,和自己一起来学校。轮到自己服务那天,和单位请假、来不及整理家务,是家长的常态。但是他们仍然积极报名,服务当天只有提前,从不迟到。
“陈妈妈,你请假不方便,我们有空的家长可以服务两天的。”我劝解地说。“这怎么行,我的孩子一直在享受着其他家长的服务,我服务一天是应该的。老师,我早点来,正好去菜市场买菜。”家长笑眯眯地说着,反倒安慰起了我。
“来,小心点,往这边走!”姜爸爸从车上接下孩子,左看看右看看,确保没有过往电瓶车,才牵着孩子过了马路,紧接着又回到岔路口等候下一个孩子。从早上7:20到8:10,姜爸爸一直在马路上重复着这样的接送。姜爸爸说:“我是个生意人,平日里忙,有机会在路口接送学生,有一种特别的幸福感。我很想给自己的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听着他那长朴实又真诚的话,我心里满是感动与敬佩。
孩子的母亲比父亲显得更加温柔细腻。刘妈妈正在给一个小女生系红领巾,嘴里还一直说着:“手里的牛奶喝完了再走吧,小心呛着。”小女生对阿姨羞涩地说了声“谢谢”。孩子下电瓶车时不小心摔了一下,浦妈妈连忙将孩子扶起,将孩子蹭到地上的小手擦了又擦,将膝盖上的灰尘拍了又拍。
护学岗志愿活动成了学生全家的行动,学生爸妈临时没空,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主动顶岗。轮到我班林爸爸执勤了,可是林爸爸因为工作原因有几天早晨不能来服务,为了使孩子上学的道路畅通无阻,林姥姥毫不犹豫地上阵。在“顶岗”期间,八九十岁的老人带着绶带在路口疏导交通。虽是寒冬,可是林姥姥却绝不含糊,一直忙着帮孩子背书包、提醒家长不把车开进学校南门等。她戴着老花眼镜,一辆车一辆车地看,辨认是老师的车还是送孩子的。有一次,一位老师的车停在路口让行,估计因为年纪大了,林姥姥看不清车里是否有小孩儿,一心想着服务孩子,连忙去提醒,最后知道弄错了,她自己反而有些不好意思。她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学生服务,这样的场景让我眼眶一热。我对她说:“姥姥,你明天别来了,我再看看其他家长是否有空。”她说:“老师,没事儿的,你一时间也不一定能找得到人,后天我孙女婿就回来了,到时他再来。”
沙奶奶是一位平凡的老人,却在做一件不平凡的工作。一条绶带、一个小包就是她的全副武装。虽然这位奶奶不用每天送自己的孙子上学,但为了孩子上学时有一条畅通无阻的安全通道,她主动加入了服务的行列。我对她说:“其他人家送小孩儿顺便来为大家服务,您每天特地过来,真是有些不好意思。”“没事儿的,我买完菜正好来服务,一样事情都不耽误。”她每次早晨七点十分不到就来到执勤岗位,给孩子们开车门,搀着他们过马路,她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她总是笑着说:“老师,没关系,我家离学校近,做这点事是应该的!”这样的话语汇成一股暖流,温暖了这个寒冷的冬季。
家长在服务中知道了学校工作中的难处,学会了自律,学会了主动配合学校的工作。家校合作,为孩子撑起了一把“安全伞”。
三、参与管理,让家长做活动“导航员”
根据学校德育工作计划,我班每学期都要开展多项班级活动。我常以活动为契机,邀请家长志愿者担任活动的“导航员”,组建家委会。家长参与到班级活动中,和老师、学生一起定方案、排节目、布置环境、做道具、摄影……这样的活动一方面发挥了家长支持学校教育的作用,另一方面使家长更了解孩子的发展状况,从而有效地促进家长与孩子的沟通,还使老师和家长的关系变得更为融洽,帮助班级工作更好地开展。
一年级孩子刚入学,姚妈妈就提出想为班级办一次活动,让孩子有个展示自己、相互熟悉的机会,也让家长打个照面,互相熟悉。几个热心的家长就决定利用圣诞节这个机会开展文艺活动,开始着手准备。拟写活动倡议书、组织才艺报名、游戏设计、租赁场地、采购奖品、主持串词等,家长忙得热火朝天。活动如期举行,家长在活动中熟知了彼此,孩子在活动中增进了友谊。
在学校开展的“今天我十岁”集体生日活动中,孩子都有才艺表演,孩子的妈妈主动带上化妆包,利用中午吃完饭休息的时间,到教室帮孩子化妆。每个孩子都美美地出场,过了一个难忘的集体生日。
年级里组织孩子参加“成长树 寄母校”活动,孩子亲手种上属于自己的成长树,让小树和自己一起成长。活动一经发布就得到了家长的支持,如何购买树苗?哪里比较便宜、品种又多?买了怎样运送?家长已经和我们一起出谋划策了。到了那天,家长代表将铁锹、水壶、活动牌早早地预备好,送到学校。
班级的十岁生日活动就简单、温馨了许多。有才艺的家长,利用周末帮孩子排节目;有资源的家长,踩点、定时间、定场地;有时间的家长,充当搬运工,哪里需要到哪里。
由于家长“导航员”的支持与协助,每次的活动都开展得安全、有序,也减轻了我的工作负担和压力。家校联动,给孩子带来了童年的欢乐。
家长与我们是平等的合作关系,班主任应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和管理作用,合理地利用家校合作,让家长不再是教育的旁观者。班主任注重家校合作,与家长双向交流、有效互動,有利于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效。
(责编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