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海云
(东海县中医院普外科,江苏 连云港 222300)
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直肠癌,不仅会影响患者身体健康,还会危及患者生命,因此,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非常关键[1]。直肠癌临床以肠梗阻、排便习惯改变为主要表现,目前,临床常以超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治疗为主,此方法无永久性的肠造口,但多数患者会因不同因素的影响,出现排便与排尿功能损伤,不利于病情的康复[2]。因此,在行超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时,配合有效的综合护理,对改善排便及排尿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为探究超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行综合护理后对患者排便及排尿功能的影响,纳入52例患者进行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52例本院(2017年5月~2019年8月)收治的行超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26例):男、女分别16例、10例,年龄:33~74岁,平均年龄:(53.28±10.69)岁;肿瘤直径5.0~5.5cm,直径均值(5.25±0.18)cm。实验组(26例):男、女分别15例、11例,年龄:35~72岁,平均年龄:(54.05±10.73)岁;肿瘤直径5.0~5.6 cm,直径均值(5.22±0.20)cm。对比两组基本资料,无差异(P>0.05)。
本次参与者均经手术病理组织确诊病情,且家属已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
对照组:常规护理,生活指导、监测病情、观察生命体征、常规口头健康教育等。基于此,实验组:综合护理,方法:
(1)心理疏导护理:因病情的影响,再加之药物、并发症等对机体的影响,患者易出现不良心态,如紧张、急躁、焦虑等。故护理人员首先需主动与患者交流,普及疾病相关知识,对术后排便、排尿做以重点讲解;以小视频形式为患者开展健康宣教,发放相关手册,指导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正确调节自身状态,提高护理主动性与配合度,缓解不良情绪。
(2)饮食指导:术后叮嘱患者遵循少食多餐的饮食原则,多食用易消化、温和食物,禁食刺激性食物;如大便稀薄,且次数较多,应主要摄入纤维食物,叮嘱患者12 w内不可食用易产气食物,如大豆、牛奶、番薯等。
(3)康复护理:术后1周,根据患者病情开展康复护理,即行排便训练。在训练前,将指导患者抬高臀部,机体稍向前倾,如有便意,指导肛门收缩与深呼吸、便意控制训练,保持10s。进行肛门收缩训练,每次20 s,舒张20 s,每组10次,每天训练3组。开展排尿恢复训练,叮嘱患者有排尿意识时,中断尿液,等尿液完全停止不再排出后,再行排尿,每次中断三次,促进排尿功能的恢复。
对比排便及排尿功能恢复效果、并发症发生率。
排便功能恢复判定:根据直肠相关量表评价,10分制,分四个等级,即超过9分为非常好,7~8分为较好,5~6分为一般,低于4分显差。排除差率即为排便功能恢复效果[3]。
排尿功能恢复判定:用自制表评价,10分制,分四个等级,具体评分与排便功能一致。
SPSS 22.0处理,行 检验计数资料(排便及排尿功能恢复效果、并发症发生率),采用%表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排便功能恢复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排便功能恢复效果比较[n(%)]
实验组排尿功能恢复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排尿功能恢复效果比较[n(%)]
实验组:肺部及切口感染各1例、吻合口漏1例;对照组:肺部感染3例、切口感染3例、吻合口漏2例、造口感染1例,发生率相比差异明显,P<0.05。
随着人们生活与经济水平的不断进展,人们的膳食结构及习惯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使得直肠癌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此病症治疗难度较大,临床目前多以超低位直肠癌切除术为主,此术式是将患者部分直肠切除,虽有一定疗效,但其会对排便与排尿功能产生严重影响[4]。因此,在行超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时,开展合理、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非常重要。
如今,临床在超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开展了综合护理,为患者提供全面、综合的护理服务,以此来促进患者排便及排尿功能尽快康复。本次研究示:实验组排便、排尿功能恢复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不仅需要护理人员掌握专业的护理技巧与知识,还要护理人员具有较强的责任心,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术后心理与康复训练护理指导,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提高护理配合度;在康复训练护理指导下,通过排便与排尿训练护理,促进排便与排尿功能尽快康复,提高预后效果[5]。在饮食护理指导下,指导饮食结构,增强机体抵抗力的同时预防及减少并发症的出现,保证患者病情尽快康复。
综上,超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行综合护理,对改善患者排便及排尿功能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