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双燕
(广西河池市宜州区人民医院,广西 河池 546300)
小儿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雾化吸入的方式对哮喘患儿进行治疗,但由于哮喘患儿年龄小、耐受性和依从性差,吸入疗法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来提高雾化吸入治疗的有效率[1]。我院将全程护理模式应用于小儿哮喘雾化吸入治疗后,效果满意,故现将护理方法、结果等整理汇报如下。
从我院2018年1月~12月收治的接受雾化治疗的哮喘患儿中选取200例作为实验对象,按照掷硬币法分成常规组和全程组。常规组100例:男54例,女46例;年龄3个月~6岁,平均(2.88±0.57)岁;全程组100例:男55例,女45例;年龄4个月~6岁,平均(2.91±0.60)岁。组间患儿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有可比性。
两组均进行高频氧气雾化吸入治疗,氧流量设置为6~10 L/min,每次治疗15~20 min,每日2次。在雾化吸入治疗的基础上,常规组予常规护理,包括协助患儿取合适体位、教会患儿家属使用雾化吸入装置等;全程组予全程护理,具体措施有:(1)雾化吸入前准备 在雾化吸入治疗前,首先要检查雾化吸入装置,保证雾化吸入装置的完好与清洁,并根据患儿年龄选择适宜的雾化器。其次要核对好患儿信息,确保专人专用;清理患儿口腔内痰液等分泌物;通过沟通获取患儿信任,使患儿尽量配合治疗;协助患儿采取适合雾化吸入的体位;向患儿家属讲解雾化吸入的目的、方法、操作流程、好处以及配合的重要性等;(2)雾化吸入过程中的护理 在正式吸入前要确定各个连接装置是否连接完好且通畅,调节好氧流量并控制好雾化吸入时间。对于年龄稍大一点的患儿,可以教会患儿进行深而慢的吸气方式。对于配合度较差的患儿,可在吸入过程中利用患儿感兴趣的事物转移其注意力或者在患儿睡着后再进行雾化吸入,但一定要更加密切观察患儿吸入情况,如果患儿出现不适要暂停吸入,协助患儿排出痰液后再进行,如果患儿出现严重呼吸困难症状时,则要立即停止雾化吸入;(3)雾化吸入后护理 雾化吸入结束后可采取扣背、指导患儿深呼吸等方式促进患儿尽快排出痰液,且在治疗结束后指导患儿漱口,选择清淡饮食。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以及患儿住院时间。疗效评价标准为[2]:患儿哮喘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为显效;患儿哮喘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改善为有效;患儿哮喘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无明显改善或加重为无效。
实验所得所有数据均利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和分析,治疗效果各数据用百分比表示,住院时间用“±s”表示,分别采用x2检验和t检验,P<0.05为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全程组治疗总有效率91.0%高于常规组的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全程组住院时间(8.41±2.10)d 短于常规组的(10.33±1.6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23,P<0.05)。
小儿哮喘由于具有发病率高、反复发作、慢性进展等特点,严重影响小儿日常学习和生活,部分患儿由于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甚至可导致体力活动能力完全丧失或危及生命[3]。因此,积极治疗,保护患儿正常肺功能,对保证患儿生命健康,改善患儿生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雾化吸入治疗是临床达到较好治疗效果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重要手段,但是在传统雾化吸入治疗中由于忽视了护理干预的重要性,雾化吸入预期治疗效果往往并不理想。而本文通过对200例接受雾化吸入治疗患儿的分组对比研究发现,全程组治疗总有效率91.0%高于常规组的76.0%,且全程组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与邱惠仙研究结果一致[4]。可见在雾化吸入治疗基础上实施全程护理干预,疗效显著。考虑是因为: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全程护理模式更强调护理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在本研究中,全程组护士在雾化吸入前对吸入装置、患儿身心以及家属配合等方面均进行了全方位的吸入前准备,在雾化吸入过程中对患儿存在的心理抵触、患儿吸入情况等均进行了全面护理,在雾化吸入后对患儿痰液清除、口腔清洁、饮食等均进行了详细的指导,三个过程环环相扣,充分满足了患儿及其家属在各方面的需求,从而能够为患儿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进而提供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雾化吸入治疗配合全程护理符合现代医学模式,对哮喘患儿的治疗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