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怀仁集王圣教序》谈起

2019-04-26 02:26朱杰长沙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9年4期
关键词:圣教序墨迹二王

◆朱杰(长沙)

行书取法,自来以二王、鲁公为大宗。中唐以前,独尊羲献。上起朝堂,下及闾里莫不如是。今文皇《温泉铭》、敦煌写本兰亭俱在,可为斯证。至鲁公卓然崛起,易内掖为外拓之法,风标独具,格局始改观。然鲁公未始不学二王也。宋四家莫不学鲁公,然亦莫不学二王。由此观之,二王实行草书之唯一宗派,其后出皆其流亚。

文皇以帝王之尊,独崇右军,亲为《晋书》作传,尽善尽美之说既出,书圣之名千年不易矣。又文皇褒父贬子。史传二王并称,实则尽为右军之天下。千秋书法,行草一途皆归于此矣。

文皇尝作《大唐三藏圣教序》,举国家之力,出内府所藏右军墨迹,敕怀仁于弘福寺集右军行书千九百余字,累二十五年方就。碑成,学者即奉为学二王圭臬,天下风从。碑首以七佛饰之,故又称《七佛圣教序》。

学二王行草书,《怀仁集王圣教序》不可不学。然十七帖又不可不学。阁帖、大观不可不学。二王正书诸帖不可不学。传本墨迹唐摹诸帖亦尤须重之。何故?魏晋名迹流传者多为尺牍,尺牍之书多行草相间,出乎天然。怀仁所集只行书一门,一也。又是按碑法缀字,字虽全取右军,规制已然属唐。魏晋之风,去之远矣。故圣教需学,十七帖亦不可不学。阁帖、大观虽非尽是二王所书,传摹失真、真伪聚讼亦为学者指摘。东坡先生、米南宫、黄伯思多有论及。然存帖既多,又多为魏晋一脉,故亦不可不学。

学书不可偏执于一端。东坡先生尝言,书法之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未始有不能正书而为行草也。故二王正书诸帖虽辗转摹勒,然体格犹存,尚可窥其面目,故亦不可不学。

传本墨迹虽非真笔,较之刻本远胜。开合向背,笔势流转尽见于此。故宜重之。

宋时翰林学圣教,斤斤其法,乃致有院体之讥。盖不学草书又不学墨迹故。以唐法为晋法,不亦谬哉。然亦二王墨迹深藏大内不可多见,时代压之,不能高古。

《圣教》虽称学王经典,以今日之眼光而观之,亦只右军行书字汇,唯存体格而已,长期用力,仅可得字法。

书法之法有四:曰笔法,曰字法,曰墨法,曰章法。《圣教》因其刻石之故,已非右军真面,学之不免有似是而非之憾。故历代大家学王者必学圣教以求字法,而笔法墨法章法则非广收博取不能成也。最直接者则取用于二王传本墨迹如平安、奉橘、丧乱、初月之类。盖此类虽非右军真笔,然摹拓精审,所谓毫发无遗恨者,直是下真一等而已。米南宫尝言:莫笑痴儿藏蜡纸。盖唐摹右军法书宋时已罕,何况今日?故研究二王体系笔法不外取乎此。退而言之,则可参看后世追踪二王之名家佳作,如永师、欧虞、虔礼、鲁公、杨景度、宋四家。再下之则赵、董、文、祝及近人白蕉诸辈。以上诸家,于笔法字法之外,墨法章法亦多有所悟。源流并及,方可探山阴本来面目。

圣教不宜初学。赵字昂云,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故学书当以笔法为先。吾所课徒,多从杨疯子韭花帖入而后米南宫,及二王尺牍而后圣教,墨迹与阁帖并举。窃以为是学二王之大道。

学书无一定之法,当今科技发达,数据亦层出不穷。好古之士,直接取法秦汉魏晋亦无不可。总之在取法乎上。

取法之要,在师其心不师其迹。以追迹前贤之各阶段取舍及书风呈现为上,非徒袭其形貌。优孟衣冠,总非真我。若王觉斯八大山人早年俱学董,亦学二王,而最终形成风格差别极大。其因在于后段分野。王铎四十以后虽云独学羲献,实则以米芾、旭素为宗,又多唐法,其书洒脱厚重,笔势开张,力可扛鼎。八大则上溯汉魏,晋法偏多,其书萧散冷逸,风标独具。

取法同而选点异,亦可致风格差别。便是选点类同,亦可风格大殊。何则?个性差异与审美差异也。

学唐则多厚重。初唐诸家仍是隋法。学宋易多偏侧。王觉斯兼得之。学后汉魏晋多淡远萧散,王雅宜、八大得之。有明一代,初则几无不学宋四家者,又几无赵子昂。取法同而面貌异,枝山放旷,衡山温厚,觉斯雄肆,香光淡远。

书法 朱杰

对联 朱杰

书法 朱杰

书法 朱杰

书法 朱杰

书法约言总论(册页选二) 书法 朱杰

猜你喜欢
圣教序墨迹二王
我不是当代毕昇,集体才是——从新见王选题赠墨迹看科学家精神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拓二王帖》(下册)
王献之完善了“二王”书法体系
黑龙江民国方志所刊名家墨迹选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技法解析(一)
揭秘共和国首张A级悬赏通缉令始末
从《十六龄女士杨莲之集圣教序诗》看杨莲之诗歌创作
《圣教序》及其临摹
父子如“二王”——以《奉橘》《送梨》为例
唐·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集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