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国庆
黄萎病是棉花“第一大病害”,传播途径广泛:棉籽、病株残体、土壤、肥水、农具等多种媒介都可传播。危害严重:轻者叶片失绿变黄,蕾铃脱落严重减产,重者整株成片死亡,绝产绝收。因该病不易控制,被称作棉花的“癌症”。目前黄萎病发病区生产上主要通过以下三大途径防治。
1.实施种子包衣:种子带菌是造成棉花黄萎病扩展的最主要最直接原因。因此,建立无病留种田,实施种子包衣是限制该病迅速扩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棉花种子生产过程中用浓硫酸脱绒和进行种子包衣,可让病菌无生存环境,有效杀死病原菌,预防病菌蔓延。
2.苗床处理:每平方米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0~15克与土充分拌匀制成药土,将药土制成苗钵备用;另按10千克土10克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的比例拌制盖种用土,播种时做到用药土对种子下垫上盖。
3.发病初期用药:发病及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菌毒清水剂300倍液灌根,每667平方米用药液50千克,7天一次,连灌2~3次。喷叶面肥,用缩节胺化控等手段也有治疗作用。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至今没有研制岀一种针对黄萎病的特效药,单一的化学防治效果不佳。
1.改茬轮作:轮作换茬可减少土壤病源,起到防病效果,但水旱轮作或改种换茬不能保证植棉面积,有很大的局限性。
2.秋后清地,冬前深耕:清除棉花的残枝败叶和杂草,相当于切断传染源;深耕有利于纳蓄冬春雨雪,提墒保墒,也有利于晒垡,杀死土壤中的病菌。
3.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健壮植株:(1)开沟浇灌。开沟浇水,切勿大水漫灌,防止病菌随流水蔓延造成黄萎病大面积发生流行。(2)增施有机肥。有机肥丰富全面的养分可促进棉花生长健壮,进而提高棉花的抗性。(3)勤深中耕。勤中耕破除土壤板结,增加土壤通透性,促进根系发育,使全株健壮,增强棉株抗病性。(4)及时清洁发病田。在病田定苗、整枝、打顶时,及时清除病株枝叶,在田外深埋或烧毁,减少病菌在土壤耕层的积累,降低发病程度。
这几种方式针对某一传播途径均有一定的预防效果。现在提倡化学防治和生态防治结合起来综合防治,效果较好。
目前,生产上种植的一些棉花品种大多抗黄萎病,但大都抗性不够强,且有的品种其他农艺性状尚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