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洁 陆婷婷
【摘 要】目的:探讨全程无缝隙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09月~2018年09月)收治的100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n=50)给予全程无缝隙护理,对照组(n=50)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负性情绪和应激反应以及术后恢复指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术后恢复指标和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中应用全程无缝隙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降低应激反应,改善预后,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全程无缝隙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08--01
手术为临床治疗疾病的有效有段,但其也属于应激源的一种,因此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的损伤,致使患者会出现负性情绪,严重影响其预后效果[1]。手术室护理随着医疗模式的发展不断改进,全程无缝隙护理也被广泛运用于临床,本研究就探讨其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09月~2018年09月)收治的100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n=50)给予全程无缝隙护理,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18~70岁,平均(35.24±5.24)岁;18例开腹手术,32例腹腔镜手术;对照组(n=50)给予常规护理,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18~70岁,平均(35.31±5.12)岁;19例开腹手术,31例腹腔镜手术;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纳入标准:(1)无认知障碍者;(2)患者及家属均知情研究;(3)近期未使用胃肠动力药物治疗者;排除标准:(1)肺部感染者;(2)免疫系统、分泌系统疾病者;(3)严重内科疾病者。本研究所选病例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全程无缝隙护理:(1)成立无缝隙护理小组:选择责任心强、护理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组建护理小组,学习无缝隙理念,实施弹性排班,确保分配合理,以使护理工作达到无缝隙状态;(2)术前护理:为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疾病知识、手术治疗方法、麻醉方式、探访制度等,以安慰和鼓励的语言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消除恐惧,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3)术中护理:进入手术室后为患者选择合适的姿势,控制温度和湿度,密切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平衡心肌供氧量和吸氧量,鼓励患者放松,无缝隙配合患者及术者,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负性情绪和应激反应以及术后恢复指标和护理满意度。(1)负性情绪:包括抑郁程度和焦虑程度,分别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分值20~80分,得分越低表示患者心理状态越好;(2)应激反应:包括心率、收缩压、舒张压;(3)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问卷评价,分值0~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取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负性情绪对比
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对比差异明显(P<0.05)。
2.2 两组患者应激反应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对比差异明显(P<0.05)。
2.3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指标和护理满意度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指标和护理满意度对比差异明显(P<0.05)。
3 讨论
常规手术室护理为健康教育、基础护理、环境护理等,是按照先后顺序进行的,不仅针对性不足、衔接性差,还存在细节处理差等问题,因此护理效果较差,常发生护患纠纷。无缝隙理念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提出,是指寻找护理过程中的漏洞,然后进行改进、修整,确保缝隙最小,以完善护理连续性[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SAS、SDS评分和应激反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說明无缝隙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降低应激反应;观察组术后恢复指标和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无缝隙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改善预后,且患者满意度高,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徐政秀.全程无缝隙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患者预后改善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13):1003-1006.
王玲玲.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手术室优质护理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01):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