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英姿 齐敬东
【摘 要】目的:分析同伴教育对在校大学生肺结核的防治影响及其对策。方法:选取母校2018年5月选修健康教育课的2017级学生648名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24名。实验组学生进行肺结核同伴教育干预,对照组学生进行肺結核常规教育干预。比较干预后两组学生肺结核防治相关能力情况。结果:数据显示,实验组学生在防治肺结核的态度、知识、行为上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伴教育能够提升在校大学生防治肺结核相关能力,增强防治肺结核的知识,纠正防治肺结核的态度与行为。
【关键词】同伴教育;防治肺结核;在校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R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08--01
肺结核是一种病程长的传染性疾病,给社会、公共卫生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常见的防治肺结核的措施主要是健康教育,传统的健康教育一般采用发放资料或口头讲解的形式,群众主动性较差,宣传效果一般。同伴教育是身份、背景、经历大致相同的人一起进行,通常有角色扮演、游戏或讨论等方式,据研究证明该教育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1]。本文选取了64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研究,旨在明确同伴教育对在校大学生肺结核的防治影响及其对策。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母校2018年5月选修健康教育课的2017级学生648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24名。对照组学生的男女比例为170:154,平均年龄为(20.4±2.1) 岁。实验组学生的男女比例为160:164,平均年龄为(20.3±2.2) 岁。两组学生的一般资料经过检验,差异不显著(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学生接受肺结核常规教育干预。由校医院工作并且参与防治肺结核教育工作的资深教师作主讲人,在课堂上向学生教授相关知识。
观察组学生接受肺结核同伴教育干预。具体步骤如下:(1)挑选同伴教育者。选择同伴教育者通常是学生自愿报名,然后教师进行筛查,纳入标准是学生热情自信、积极向上,责任心强、语言表达能力强、组织能力好、人际能力好,在同学中受到欢迎;(2)培训同伴教育者。校医院的资深教师应组织同伴教育者进行培训,至少两次,四个学时。培训的内容是关于防治肺结核的法律法规、知识内容以及开展同伴教育的形式技巧、注意事项等。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考核通过后方可开展活动;(3)进行同伴教育活动。同伴教育者商议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教师对其进行监督指导。每周开展1次集体活动。活动的主要内容是采取各种方式学习防治肺结核的相关知识,包括课堂教育、小组讨论、影像教育、角色扮演、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同伴教育活动持续开展一个月。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学生肺结核防治相关能力情况,包括知识、态度、行为三个指标。本次研究采用我校自制的防治肺结核调查问卷表,每个指标为十分,分值越高,代表情况越好。
1.4 统计学 数据采用统计软件SPP20.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数据显示,实验组学生干预后的肺结核防治相关能力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据报道,肺结核是全球传染性最强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致死率高,大学生是该疾病的高发人群之一,因为大学生属于群体交流较多人群,所以更有利于传播疾病,同时大学生群体也是防治肺结核知识传播的重要人群。因此在高校开展防治肺结核的教育非常必要。本文对照组学生采取的是常规防治肺结核教育干预,其形式较为单一,授课时间短,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较差,所以无法达到一个满意的效果[2]。本文实验组学生接受了防治肺结核同伴教育干预,结果证明干预后其在防治肺结核的知识、态度、行为上的得分均优于对照组,表明了同伴教育的有效性。同伴教育是一种新型的互助式的教育方式,适用人群广,可以在各类人群中开展,其开展方式多样化,有课堂教育、影像教育、小组讨论、知识竞赛、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而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互相信任、关系融洽能够使得在教育过程中被教育者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学习,促进被教育者思想、态度、行为等方面发生改变,其简单方便、成本较低,能够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大学生防治肺结核教育上采用同伴教育方式,能够增强在校大学生的防治知识,改善其防治态度,纠正其防治行为,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黄爱华, 李磊.同伴教育在大学生肺结核防治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16, 22(15):16-18.
吕海莉, 高乾峰, 袁慧, et al.同伴教育在结核病学生治疗中应用效果评价[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7, 28(4):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