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浪
摘 要:教师不仅要教学生知识、生存的技能,更要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和为人处世的准则。这是对“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的理解。而语文更应该用本学科的特点将“立德树人”这几个字展现出来。下面从教师的角度浅谈语文中的立德树人。
关键词:道德;语文;价值观
在21世纪,教师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与道德认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下面是我想到的几个方面。
一、课前纲要的准备
语文教师在讲每篇课文之前都要准备提纲,列出课文的大概内容以及主要讲的点。教师可以在准备提纲之时就有意识地加入有关道德的提纲,在讲课的时候可以带入,引导学生由本篇课文延伸到对道德层面的思考,从而达到课堂教育的最高目的——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构建学生完整的价值观。
例如,《女娲补天》一文,教师在列课文大纲之时就可引入一些与道德相关的问题:大地崩裂,不能承受江河湖海,大火不熄灭,洪水成灾,凶猛的兽类吃掉了百姓,凶猛的禽鸟抓取孩子们……尽管这样的灾祸并没有影响到女娲的生活,但女娲还是尽心挽救苍天,用芦灰堵住洪水。女娲为什么会这样做呢?她这样做为了达到什么目的?同学们对女娲这样无私奉献的行为如何评价?可以举一些生活中类似于女娲补天这样不求回报的例子吗?向学生提问这些,能引导学生向这个方向思考,引发学生对道德的沉思,从而使学生的思想道德得到提升。
二、课文内容的丰富
课文内容是语文课的主体,教师通过讲解、分析课文内容使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情感,同时讲解课文也能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想法。
我们同样可以在分析过程中渗透一些对学生在道德的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在道德上进行思考。
《陋室铭》这篇课文表现了作者刘禹锡伟岸高洁的思想与安贫乐道的志趣。尽管作者住着破旧的房屋,但只要自己的德行是好的,至于屋子是什么样的,都无所谓了。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谈一谈对这种观念的看法,从而让学生认识到道德是更高层面的,高于物质享受,也高于名利钱财。
教师通过这篇课文,可以教授学生应该重视道德上的建设,而不是物质上的享受,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习做人。
宋濂写过一篇序给马生,此序通篇介绍宋濂幼时求学的经历。老师在课上就可以让学生想一下:即使手被冻裂扔抄书不怠,抄完就跑着送回去,一点也不敢逾越约定日期时对守信的重视,写这篇序给马生,愿以己之经历鼓励马生勤奋学习。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让学生续写马生收到这篇序之后的心情以及之后会发生的事,从而引导学生向热爱学习的方向发展。
教师要时刻谨记:课文内容是不变的,但是如何诠释课文内容,就要看老师的了。如果诠释得好,学生会受益匪浅。
三、中心思想的升华
课文的中心思想应该是一篇课文的精华部分,可以全面统领全文的思想,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
陶渊明隐居山林,于闲暇时分采菊,无意抬头偶见山,体现了作者恬淡的心境。作者是那样超凡脱俗,那样恬淡自得,仿佛看到了靖节先生徜徉于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
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贫富与否并不能决定一个人快乐与否,真正能使一个人快乐的是放松的心态。
四、对学生作业的批改
学生的作业可以体现学生对课上内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可以体现学生的内心想法,体现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而对作业的批改,就不只是找出学生知识上的错误那么简单了。教师在批改作业的同时,也要对学生的思想进行了解,尤其是一些主观题,在很大程度上都体现了学生自身的想法。一旦老师从中发现学生思想的偏颇,或者学生在某些方面思想偏激,应及时纠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防止学生由于认知能力的不足和原本就不够成熟的心理而走向极端。
五、语文道德的践行
身教大于言传。教师在每日的教学活动中,不仅要“讲得好”,更要“做得好”。
记得新闻报道过的某位语文教师,尽管教语文,但谈吐之间透着俗气,这样的行为已经不是一句“刚毕业没经验”就能搪塞过去的了,这是其本身的素质问题、道德问题。
六、对学生课下的帮助
除了在上课的时间进行道德方面的引导,课前、课下都能进行相关的活动。教学不一定就要固定在教师,师者一言一行皆为学生所模仿,故而课下同样是一个重要的时间,不可放松。
语文教师,其语文素养肯定差不了,在咬文嚼字方面就应强于其他科教师。所以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对学生的生活学習进行多方了解,通过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小事,身体力行地使其理解道德高尚的含义,用行动去教育,用亲身体会让其感悟。换句话说,语文教师就是辅导老师,是学习和生活上的辅导教师。
总的来说,语文课并不只是教授知识的时间,更是教师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时间。教师应当灵活讲解课文,使物尽其用。
参考文献:
[1]董国艳.快乐与快乐的碰撞:小学语文良好课堂氛围的构建[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3).
[2]徐远鑫.与时俱进,立德树人[J].生活教育,2015(16).
编辑 冯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