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洋
摘 要:接受教育的过程就是社会化的过程,成为一个“社会人”,遵循社会标准、社会准则进行社会活动。对此,学校也按照社会要求设置各类学科对学生进行教育,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初中数学的设置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锻炼学生应用数学思维、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基于此,对初中数学教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在实际教学中,使学生全面发展,更好地实现我国素质教育。
关键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
初中数学的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角度看待问题,用数学思维、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将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教会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使其符合我国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初中数学教师应该重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高学生未来的社会竞争力,培养优秀、实用的人才。
一、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要围绕学生需求、学生兴趣开展。将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成以学生为主、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释放学生自由的天性,营造一个积极活跃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能够主动进行探索、发现活动,在实践探索中去理解、领会知识,并且在不断的探索尝试中寻找最优的解决问题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观点看法,让学生在舒适的教学环境中进行学习,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产生对学习的热情,能够提高教学课堂的注意力,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有利于更快、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小组活动,将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再利用图形的旋转、对比将此问题转化为三角形的全等,化四边形问题为三角形问题,使新旧知识完美结合。有利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促使学生多维思考。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使得教学更加高效、高质量。同时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加强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增强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符合当今时代的要求。
二、注重数学思维、数学方法的讲授
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强调的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侧重教导学生如何解决问题,这就涉及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的教导。在传统应试教育背景下的课堂中,教师为了学生有一个高分成绩,根据考试大纲、考点进行教学,传授知识点,题海战术。但是单一地学习知识,使得学生缺乏应用能力,不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因此随着新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提倡,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改变教学侧重点,注重教导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既使学生掌握了理论知识,也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例如在对“函数”相关题型进行讲解时,教师要教导学生函数问题的解题思路,而不是最终答案是否正确。通过一道例題,教师重点讲授该从哪个方面、哪个角度入手解题,将思考思路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学会一道题便会解答一类题。学生掌握了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在面对类似问题时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培养和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能力得以提升,增强了其在社会上的竞争力,也提高了我国未来人才的整体素质。
三、发展性多元化教学评价
一般来说,初中数学主要通过考试成绩、作业进行教学评价,这种教学评价存在着片面性,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性。新课改下教学评价主张综合性多元化评价,不仅考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业完成情况,还关注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进行教学评价,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也能够鼓励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积极学习,使得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注重能力的发展,使学生知识与能力共同发展,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实行发展性多元化教学评价,关注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激励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提高对学习成绩较高学生的要求,进而从整体上使学生有较大的进步。
结束语
数学是一门理论与应用并存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突出数学学科的重点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和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从尊重学生、侧重数学思维方法的讲解、多元全面评价等方面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有利于进一步实现素质教育,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学生在社会上的竞争力,使得我国人才素养整体提高,进而推动我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赵凤仙.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12(24):44.
[2]林志强.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8(44):249-250.
[3]李碧.初中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教育界,2018(13):110-111.
编辑 李烨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