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探索

2019-04-25 17:13余太游
参花(上) 2019年4期
关键词:平面广告设计校企联合人才培养

摘要:当前,通过校企共建联合工作室,探索校企共育人才,共建课程,逐步形成人才培养校企共育、课程建设校企共建,学生变员工、课程变项目、作品变产品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是值得探索的。本文将重点介绍校企联合工作室在平面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实践探索中主要的做法、成效以及不足与建议。

关键词:平面广告设计 校企联合 人才培养

一、案例介绍

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通过与贵州贵安新区纵意广告传媒有限公司的深度合作,在校内联合共建意潮平面设计工作室,共同开展人才培养。通过企业提供真实项目案例,校企联合开发项目课程;同时,以校企联合工作室为核心教学场所,以企业技术骨干为主要师资力量,校企双导师授课。人才培养转为校企共育,课程建设转为校企共建,使学生变员工、课程变项目、作品变产品,全面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二、做法与过程

(一)校企共建项目课程

工作室通过引入企业生产项目,根据企业工作岗位对技能的要求,把企业生产项目划分了工种模块,再细化分为若干个子项目,并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制定项目化课程体系,按照工作任务编制项目化课程,并组织实施,让学生能在教学实训过程中直接参与到企业真实的项目生产中去,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二)校企共建集产教研一体的育人基地

由学校提供场地,由企业提供设施设备,艺术设计系与纵意公司在校内联合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意潮平面设计工作室。工作室按照企业生产标准建设,凸显教学实训、顶岗实习、生产研发有机衔接融通。一是工作室环境充分融入企业文化,建立企业标准的管理制度,规范了岗位的工作流程和职责,使学生能够在生产一线岗位上学习实践。同时,工作室依托学院强大的教学资源保障,成为学校培养学生、企业培训员工的重要培训基地。二是得益于平面设计工作的特殊性,企业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了大量的真实生产项目,在教学实训的同时还完成企业生产任务。三是依托学院教师团队,把工作室作为企业产品创新研发的基地,充分发挥学院的智力优势,为企业产品创新研发提供坚强保障。

(三)校企合作,分段培养

通过校企合作分阶段培养,学生的学习过程根据学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学校教师授课为主,企业师傅授课为辅,学生主要学习专业基础课程,企业主要承担学生的岗位认知体验课程。第二阶段,通过双向互选,学生进入校企联合工作室学习,以企业师傅教学为主,培养学生熟悉整个工作流程中各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第三阶段,通过双向选择,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以企业岗位技能训练为主,学生主要熟练掌握岗位技能,能够独立承担岗位工作。

三、成效与反响

(一)形成了紧密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共建工作室、共建教学团队、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共同开展产品研发,形成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二)构建了企业生产项目化课程体系。通过校企共同开发课程,紧紧围绕企业生产任务和过程,划分了工种模块,细化了课程子项目,分别制定了各项目、子项目、任务、子任务的教学设计及实训内容和方式,构建了平面广告设计真实生产任务的项目化课程体系。

(三)提升了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工作室学生先后参与了方太集团贵州年度新品發布会会场设计搭建、贵阳国贸集团日常美陈DP店设计制作等项目。学生作品获得第二届“国青杯”全国高校艺术与设计作品展品二等奖一项,获得第二届民族手信创意设计大赛贵州高校分赛区优胜奖一项,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

四、问题及不足

一是作为企业,生产活动是其生存之本,所以如遇生产任务繁重时,企业就无暇顾及教学任务的实施,或多或少会影响教学效果。二是未能形成有效的成本分担机制,校企在合作办学过程中的权益没有明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校企双方的积极性。三是由于企业生产任务变换频繁,导致校企共建的项目课程中的工作任务也需要频繁变换,这就加大了课程开发的难度。

五、总结与建议

实践证明,与纵意广告公司的深度合作使校企双方的资源优势得到了很好的整合互补,促进了校企共同发展。但是,要更深层次地推动校企融合发展,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探索。一是要加大“校、政、企”的合作,为承担教学任务的企业减轻税赋负担,使其能够投入更多的精力深度参与到人才培养中;二是要改革体制机制,建立校企合作办学成本分担机制,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成本分担制度,保障了双方的权益,才能保证校企合作的长远和深入;三是要建立更灵活的课程开发制度,在项目课程框架体系下,给予企业和教师在课程项目设置中更大的权利。同时,制定弹性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减少企业生产项目课程开发的难度。

参考文献:

[1]王玉军,季澜洋,梁权,时敏,王腾宇,张华.高职粮食专业“双主体”育人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探索[J].高教学刊,2019(07).

[2]李营伟,索理.建构视觉传达专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现代装饰(理论),2016(06).

(作者简介:余太游,男,本科,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责任编辑 葛星星)

猜你喜欢
平面广告设计校企联合人才培养
平面广告设计中色彩的应用研究
职业教育软件开发人才的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