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学习,就是善于进步

2019-04-25 17:14周廷勇
当代党员 2019年7期
关键词:梁家知青总书记

周廷勇

习近平总书记在为第五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作序时,开宗明义就指出:“善于学习,就是善于进步。”

每当想起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我的脑海里就浮现出一个关于灯光的故事。

那是在1969年至1975年,陕西省延川县梁家河窑洞的一盏普通的煤油灯,陪伴了青年习近平的成长。窑洞、炉灶、煤油灯,酸菜、饽饽、小米粥,修田、筑坝、夜读书,这是习近平7年知青岁月的生动写照。

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重返梁家河村,在当年住过的窑洞前说:“我那时爱看书,晚上点着煤油灯,一看就是半宿,第二天早起,吐出来的痰都是黑的。”

在梁家河人的印象里,习近平是带了两箱子沉沉的书,常看砖头一样厚的书,吃饭时在看,上山放羊时,手中还不忘拿书阅读的好后生。在一块儿下乡的知青眼中,他是跑了30里路借《浮士德》的好学者。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这样描述青年习近平的读书:一是勤奋好学,到了夜以继日的程度。正如有些老乡所讲的——有个针缝的时间他都要读书,抓紧一切时间学习。白天去山上劳动,晚上回家一有空就看书,视读书如吃饭、饮水一样必不可少,是同样重要的生活内容。他带来了不少书,不仅自己经常看,也把书借给别的知青和村里的老乡看,他也从别的知青那里借书、找书看。二是注重分析对比,对一个史实找出很多相关的参考书来阅读比较,以看一本书为主,同时又寻找相关的书作为佐证,从不同的侧面去了解和分析,不断地扩展阅读的知识,从而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三是注重结合,“我们读了很多书,但书里有很多水分,只有和群众结合,才能把水分蒸发掉,得到真正的知识”。四是博闻强记,正如他自己所言:“毫不夸张地说,当时的文学经典,能找到的我都看了,到现在脱口而出的都是那时读到的东西。”

书目之多、内容之深、领域之宽的读书生涯,伴随着习近平的成长过程。他一边和农民一起生活、一起劳动,打成一片,一边读书,对人生、对国家前途命运有了自己独立深入的思考。

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一文中,习近平总书记这样总结道:“我的成长、进步应该说起始于陕北的七年。”

梁家河的灯光后来变成为上世纪80年代初河北正定县委办公楼的灯光。

《习近平在正定》一书中对习近平爱好读书进行了这样的描述:“他的办公桌和床头上都是书。他一个人住在办公室,晚上基本上就是研究工作和读书。”他办公室家具的“最大变化就是一个书橱变成两个书橱”,“在工作和接触中,随时随处可以感受到他孜孜不辍于学和问的学子禀赋”。

作为革命的好后生、人民的好干部习近平,虽博览群书,过目不忘,但没有“县太爷”的“谱”,也没有大学生的“派”,却有学者加实干家的“范儿”,他不仅自己带头学,还要求大家一块儿学、一块儿干,将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

早在1984年2月,习近平就提出,在目前这样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转变时期,我们各级领导干部都面临着一个重新学习的任务。他提出了四条学习途径:一是向书本学习,指定学习《政治经济学教材》和《国民经济管理学》,同时要求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对政治理论、经济理论和现代化管理知识和文化学习进行系统安排。二是向实际学习,在干中学,在学中干,注重调查研究,要求班子成员建立自己的联系点,每年至少写出两篇有指导意义的调查报告。注重向实践学习,通过调查研究来获取更多的知识和经验。三是向内行和专家学习,县里经常邀请专家,举办经济理论和专业技术讲座,建立县经济技术顾问团、成立全国第一个农村研究所,注意学习掌握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手段,以适应经济起飞的需要。四是向老同志、老干部学习,特别注重学习他们从长期革命实践的经验总结中升华出的革命理论,从中吸取丰富的营养。

习近平要求县委一班人带头“加强学习,不断提高领导水平”,要求人人发扬“钉子”精神,挤时间学习,有计划地进行系统学习,激励人人努力学习,掌握现代管理手段,实现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带头给干部作报告,从不讲春天播种什么,一亩地施多少肥,“常常务点虚”,什么“第三次浪潮”,什么“新产业革命”,初听起来和“庄稼经”简直挨不上边,犹如“天书”,但听多了就渐渐开窍了;带头练好“培训功”,带头搞好职工教育,坚持“学习与工作并重、使用与培养挂钩、当前与长远结合”,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干部职工的理论、文化和科学技术水平,亲自组织考试并监考;带头要求青年一代“发愤学习,立志成才”。

习近平总书记曾饱含深情地说:“正定是我从政起步的地方,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勤學加实干,战略眼光和务实精神相结合,他在工作实施上坚持做到谋之于本、谋之于重、谋之于宏、谋之于远,将学习到的知识,耕耘在正定的原野上,转化为实际行动,成为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重要起点。在经济建设上,习近平提出要大力发展商品生产,正确处理商品经济的六个关系,提出正定适宜走“半城郊型”经济的发展路子;在政治建设上,提出在大是大非面前态度要明朗,政治上要敏锐,工作上要创新;在文化建设上,提出搞好文化教育事业,真正把精神文明建设当作战略方针来抓;在社会建设上,提出要使农村成为优良传统、先进思想、现代文明的集合体,使千家万户成为小康之家;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提出建立生态和经济都呈良性循环,商品经济占主导地位,开放式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在党的建设上,提出党委书记不抓党的建设就是失职,加强思想教育要有针对性和说服力,基层班子建设是搞好农村工作的保证,提出县委一班人要遵守“六项规定”,提出念好人才经等要求。特别是在改革方面,习近平提出深化改革要在思想上“五破五立”,抓好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的综合改革,不讲效率,改革就是一句空话,改革戏必须大家唱,整党要突出重点为改革发展服务,适应形势改进领导方法等要求。

习近平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在正定大地书写了一部激情洋溢的青春感人诗篇。在当地知名作家贾大山笔下,时任县委书记习近平也从当初见面的“来了个嘴上没毛的管我们”成为后来“不穿西服的改革者,含笑进取的改革者”。

正是梁家河的灯光和正定县委办公楼的灯光,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前提。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总书记的成长故事启迪我们:善于学习,就是善于进步;善于进步,就必须善于学习。

猜你喜欢
梁家知青总书记
A new diagnosis strategy under the PMC model and applications①
梁家河岁月
梁家河
难忘知青岁月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亲亲的梁家河
知青伟大的一代青年
总书记的告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