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宝坛

2019-04-25 06:22:50卢俞州
三月三 2019年1期
关键词:村屯亲戚

卢俞州

朋友们常常给我发手机消息,第一句话就是:“在哪里?”我的回答常是:“在路上,去宝坛。几年来,去宝坛成了我的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件事。

宝坛是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的一个乡,成立于1984年,从原黄金乡划分出来的,距离县城60多公里,是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最偏僻的一个乡,与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东兴镇、融水苗族自治县三防镇毗邻。九万山保护区就横跨于这几个乡镇。此地原始植被丰茂,山奇水秀,珍稀物种丰富。据村民介绍,他们在森林里曾发现过棕熊,野猫、野兔、野猪就更常见了,在河边走走,发现鹰嘴龟也是常事。

从县城去宝坛的路,最初是往西走,出东门镇,穿过四把、天河、乔善等乡(镇),要走一个小时十分钟。后来天河至宝坛二级路开工建设了,路不好走,只能绕道而行——从天河镇的古毛右拐,过集成村(途中路过一个小学,名叫“锅厂小学”,这个名字有点特别,一下子就记住了),出乔善小学门口,再往纳翁乡方向拐往岩口,经彩洞、均洞、瓦窑屯,从宝坛中学门口出,过桥即到宝坛街。另一条路是往北走——出原来的桥头乡,经过监狱的旧址和一座废弃的水泥厂,到黄金镇,再走一大截坑坑洼洼的路,途经过一个叫“友洞”的小学(砖瓦房,已废弃),再过金猫电站(一座被洪水冲垮大壩的电站),到一个叫排来的屯就进入宝坛乡地界了。虽说条条道路通宝坛,但是行路难尚未完全解决,道路坑洼、狭窄、弯曲、险峻随处可见,仍需大家勁力同心,撸起袖子加油干。

宝坛,乡政府所在地宝坛社区并不在乡域的中心。如果把整个乡的地图看成是一把扇子,那么乡政府所在的宝坛社区就是扇钉的位置,其余的七个村委就是散落在扇面上的某个点。除了宝坛社区、寨岑村、西华村、四堡村的部分村屯略在平地之外,大多数村屯都往山里蔓延,深藏在山的褶皱里。

平英村靠近九万山保护区的核心区,原始森林保存完好,水质极佳,在那里有家高端山泉水厂,这几年企业不断做强做大,风生水起。

据当地人说,四堡村曾经繁华过,那时正值锡矿开采的鼎盛时期,在四堡街不乏一掷千金的消费者,餐饮业十分发达。路过四堡街,发现猪肉摊就有好几家,牛肉摊也不时有,熟食摊更是不少,菜摊、日常杂货铺以及电器商店一字排开,从饮食到家居用品应有尽有。一个村的商业如此发达,实在不简单。忽然想起过去我所任职的宜州区石别镇的清潭、屯蒙两个村都有街圩,商品琳琅满目,店铺林立,饭店旅店都有,饮食住宿消费量大,人流络绎不绝,而其他一些小乡镇的街圩却很萧条,无法望其项背。

彼时,四堡还有一个引以为豪的景点——野马滩。秋天的野马滩,到处是光滑干净的鹅卵石,其间夹杂一丛丛枯黄的杂草。滩边是一株株乌桕树,多数叶子火红火红的,还有一小部分叶子是黄灿灿的,红黄两色杂陈,色彩斑斓。树倒映在清澈的河水里,与荡漾的波光动静结合。远山朦胧,白云飘飘,几头散漫的牛在踱步——一幅绝美的油画展现眼前。游客云集,或拍照,或徜徉,或烧烤……这么美的图画,已成往事,因为这几年的洪水肆虐,滩涂已毁,只剩零星的乌柏树在秋风中瑟缩,说到野马滩,当地人无不唏噓。

还有两个有趣的事也要说一说。

去宝坛的路上,我发现很多村屯的名字很有意思。其一,叫“岩口”的屯就有好几个,宝坛乡有两个,乔善乡有一个,天河镇有一个,四把镇有一个,大概是村屯附近有山岩洞吧,这么个不怎么动听的名字却有这么多的重名,也是少见。其二,多数屯名都用“板”字开头,如板嫩、板现、板坡、板坪、板往等,这些村屯的村民讲的是壮话,壮话中“板”的意思是屯,板什么板什么,其实就是什么屯什么屯。另外,还有比较多的村屯名后面加一个“洞”字,比如庄洞、金洞,这个就好理解了,村屯都在垌场里,当地老百姓把“洞”和“垌”混用。

另外还有一件有趣的事。那天在坡甲屯入户走访,整个屯的人几乎都说壮话,只有一位八十岁的老奶奶说汉语,彼此之间对话,一方说壮话,一方说汉语,却毫不影响沟通。老奶奶看我惊讶不已,于是告诉我,这在宝坛乡乃至整个罗城都不奇怪:夫妻俩来自不同的民族,语言不同,一辈子各自保持自己的语言,彼此听得懂对方的话,交流顺畅,但坚决不说对方的语言。这种现象,我平生第一次遇到。我问,生出来的孩子说什么语言,老奶奶咧嘴笑着说:“随便他们。他们的孩子,不管说什么话,但一定能听懂父母各自的话。”

去宝坛,往往返返,几个春秋过去了。去干吗呢?

我去那里一般是参加各种会议,或者参与一些急难险重的工作,诸如接访、化解一触即发的矛盾纠纷、抗洪救灾、抢险救援等。去得最多的是“走亲戚”。我结对的“亲戚”最初是十户:寨岑村纳塘屯六户,庄洞村好洞屯四户,每个月进村入户一次,一次走下来至少需要两三天,有时甚至花上一个星期。后来调整为五户:好洞屯四户,纳塘屯一户。两年前,路还算不错,到“亲戚”家近两个小时的路程。今年路不好走,到好洞屯就要花两个小时二十分钟,往返一趟的路上时间就要近五个小时,若是顺利遇到“亲戚”们在家,一天就可以办完事。若是手机信号不好联系不上,扑空了那就事倍功半了。刚开始时,我的邻居笑我,你怎么老是到“亲戚”家用餐?邻居去结对的“亲戚”家往返只用一个小时的路程,当然无法理解我的苦衷。

我梳理了一下,“亲戚”们致贫的原因不外乎因学、因残、因无产业。这几年通过国家雨露计划、产业扶持、小额信贷扶持,他们基本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好洞屯的四户都是李氏族人,三户同一辈,另一户是前三位的侄子辈。他们的房子建在半山腰上,一半插在山体里,一半向外伸出来,下面顶着吊脚柱子,站在屋前,视野开阔,满眼是青山,凉风习习。2017年,李家大哥的两个儿子毕业出来就业了,二哥利用小额信贷买了部车搞运输,三哥大儿子入伍,又获得种树扶持资金,三人率先脱贫。那天一起吃饭,举杯说得最多的是“感恩”二字。2018年,李氏侄儿辈的儿子得到雨露计划资助即将高中毕业,他本人也获得了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最近愉快地在脱贫摘帽双认定表上签上了方方正正的名字。纳塘的“亲戚”覃氏,我进村入户时,因他一直在深山里护林或是外出务工,没有见过一面,信息采集多是靠电话,偶尔见到他爱人和小孩。2018年底,他终于抽到易地搬迁的一套房子,第二年装修入住,有望脱贫。

我还经常去一家计划年产五十万吨山泉水的水厂,这是我所联系的重大项目之一。2018年初办理相关手续,在宝坛乡领导干部的日夜奋战下,终于在2018年10月份顺利开工建设。不到两个月,厂房主体工程完工,完成投资额千万元。厂址在平英村鱼勇屯,就在五地村委到平英村委之间的路上一处大臂弯间的半岛似的山脊上,山脊像伸出的一条腿,背后莽莽群山,层层叠叠,深入云端,近处流水潺潺,远处山林森森,云雾缭绕,风景绝佳。之所以选址于此,除了风景好,最重要的是此地有种岩石对改善山泉水质极为重要,水的口感好,微甜,再往上游三公里许已经有一家水厂,往下走,就没有这种岩石了。企业主告诉我,已经将水样拿到上海、深圳等地作宣传,与几家大企业已经达成初步用水协议,市场前景比较乐观,现在重要的是克服困难加快建设进度,争取在2019年春夏之交完成一期建设,进入投产阶段。站在山水之间,展望未来,我看到他的笑容里满是金山银山。

去宝坛,不得不说的还有那里的绿色食品和美食。那次在街上偶遇卖鲜香菌的摊子,一斤十五元,我全买了下来,回到城里与朋友们分享,均赞不绝口。农家在山林里用原木种植的香菌,它与香菇不同香菌打开像一把伞,而香菇的叶面是回卷着的,像帽子;香菇味淡,而香菌味甜,香气弥漫。香菌也有干货,煲汤极香,但比起鲜菌略逊一筹。在平英村、拉郎村还大量种植黑木耳,那里的空气湿度、温度、光照量、水质均恰到好处,最适合黑木耳生长,每天早中晚三次用山泉水浇灌即可。我曾经带回菌棒,按照要求浇水,可一个月过去,没有发芽,奄奄一息,黑木耳对环境的要求之高可见一斑。宝坛香茶有红茶,有绿茶。九节茶最为普遍,村民家家每天煮一锅,有客来必上九节茶招待。还有富硒米、土猪脚等土货美食,让我流连忘返。

这几天,冷空气骤然下降至0°C。我和同事穿过雨幕去宝坛,行走在扶贫路上,窗外结冰凌的草木刮得车身、后视镜嘎嘎作响。我们笑着对朋友们说:“扶贫攻坚,累并快乐着。去宝坛,约吗?”

猜你喜欢
村屯亲戚
结对帮扶成“亲戚” 扶贫路上心连心
金桥(2020年11期)2020-12-14 07:52:54
村屯被“市化”后,村民这些顾虑如何破解
我们是亲戚
远房亲戚
比亲戚
“美丽乡村”绿色明珠源源涌现八桂大地
——广西壮族自治区村屯绿化活动取得显著成效
国土绿化(2019年2期)2019-03-15 01:42:06
吉林省整村屯美化创建标准(试行)
吉林农业(2017年5期)2017-05-13 18:58:37
引避
幸福·悦读(2017年1期)2017-02-17 17:45:31
基于现状下的村屯生态绿化建设探析
低碳世界(2016年11期)2016-08-11 06:26:10
广西田林:完成21个村屯绿化 多植经济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