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认知误区与厘清*

2019-04-25 00:25王永花李春燕殷旭彪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2019年3期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改革

王永花 李春燕 殷旭彪

摘   要:翻转课堂被引入我国教学领域后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与此同时也伴生出现了许多问题。究其根本,在于对翻转课堂本身的认识存在很多误区,没有从根本上理解其教学本质。本文对翻转课堂的内涵及其相关要素进行了梳理分析,破除错误观念,并以此为基础重塑科学理性的教学理念,期待能从根本上为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的教师及研究者提供理念更新与理论指导。

关键词:教学改革;翻转课堂;认知误区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9)05-0033-03

翻转课堂自从国外引进以来,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就纷纷借鉴模仿,有成功案例,但更多的探索伴生着各种复杂的问题,收效甚微。根据Hype Cyele[1],这个发源于美国,时下风靡于中国的翻转课堂目前正处于期望膨胀期,需要以理性和冷静的头脑将多余泡沫挤掉,客观看待和把握翻转课堂的本质,真正解决认知层面的问题,而后才可谈实践性问题。

一、关于翻转课堂内涵的厘清

1.翻转课堂的形式不是传统课堂的机械颠倒

“翻转课堂”的名称容易将人导向表面形式上颠倒的误区,而忽略其本质含义。翻转课堂从其渊源和本质来看,意在通过拓展学习时空,变革教与学的关系,将学习的责任还给学生;意在变革知识与能力素养的关系,将以知识学习为主的教学转变为知识、能力与素养并重。课前与课内,线上与线下,只是时空的变化,对于学习而言,它们却是无缝联接的有机整体。课前学习完成知识吸收,课内活动完成知识的深化和内化。课堂活动要依据课前学习情况来设计,课前学习效果决定着课堂学习的深浅,二者既互为补充又相互影响。

2.翻转课堂并非 “用视频改变教育”

翻转课堂的提出源于使用视频媒体给学生补课的尝试,于是在“翻转火热”的年代,就有人断言“翻转课堂是因视频改变教育”。视频集图文声像为一体,以其能真实的反映客观事物为特点优于其他几种媒体形式。它是100多年前的产物,在它产生伊始没有改变教育,在大规模的精品课程视频涌现后没有改变教育,以缩小内容、缩短时间的“微课”形式出现同样也无法改变教育本质。而微视频的流行,最重要的优势在于小而精,适合现代人的碎片化学习。

视频本身并不能改变教育,能革新教育的是翻转课堂的本质特征,以及对学习的设计。要清楚哪些内容适合学生自学,因此基于知识分类的教学任务分析非常重要,如何进行微视频设计来避免网络学习缺乏情感性和交互性的缺陷,以及基于課前学习情况的课堂学习活动设计等都决定着教学改革的成败。

二、关于翻转课堂关键环节的理解

1.课前学习

翻转课堂的课前学习,与课堂学习一样,是彼此独立而完整的学习系统,具备完整的教学流程,包括教学设计、微课制作、指导答疑、学习考核等。将原来面授课堂传授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经过教师再加工,以微视频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通过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同伴交流和师生交流,以一定的标准完成学习考核。教师依据考核结果了解课前学习情况,进而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教学,保证二者之间的有效联接。

课前学习并不等同于“预习”。预习是上课前对即将要上的教学内容进行阅读,了解其梗概,以便于掌握听课主动权的一种自学方式。但对学习内容是否正确理解,能否把握其重点关键,都取决于学习者水平,教师对学习效果没有特定要求也不做考量。

2.课内教学

从认知水平的视角来看,翻转课堂课前学习完成的是对知识的感知、理解等浅层学习,翻转课堂课内活动承担的是对知识的深度加工,包括深度理解、应用、分析评价与创造等。开展深度学习,首先需要教师对学习活动做精心设计,采用有利于深度理解、高阶思维及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学习形式,如学生间思想的交流碰撞、质疑共享,基于开放性问题的小组内合作探究等等;其次在整个学习进程中,对于学生无法通过自主和合作解决的认知障碍需要教师能高屋建瓴地给予启发、引导,对于偏离正常学习的无意义交流与合作需要教师给予及时归正,对于整个活动的进程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把控和全程管理。所以,课内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一定是在 “导演”角色的教师对学习进行设计、引导和管理基础之上的,才能将看似“无序”的课堂做到“散而有序”,从而保证翻转课堂的实施效果。

三、关于翻转课堂师生适切性问题的梳理

1.不是每个教师都适合翻转

传统课堂教学倡导的是“尊师重教”,而翻转课堂主张“以学为中心”。既不同于教师为“主演”的传统教学模式,也不是完全放弃教师的作用。翻转课堂是以混合学习思想为标志,将面授课堂的优势与在线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发挥教师引导、监控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人翁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开展翻转课堂的教师首先要接纳“传递-接受”与“自主探究”二者兼容并蓄(而不是简单叠加),并树立“有意义传递-主导下探究相结合”[2]的全新教学观。

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知识渊博、教学方法灵活、善于组织与管理课堂。倘若在尚有教师威慑力、有教师情感传达等外部优势的传统课堂中,都无法保障教学质量的教师,如何去驾驭翻转课堂的诸多要求?比如:哪些知识适合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哪些适合作为课堂内探究合作;微课怎样设计才能优于面授课堂效果,微视频制作需要哪些技术;教师是否能投入比传统教学方式翻倍的课前辅导时间与精力;课堂活动如何设计与组织,才不会陷于“无序课堂”状态等等。所以,翻转课堂的教学价值固然可贵,但真正实现翻转还需要教师有潜心研究的精神并具备相关的素质和能力才适合开展。

2.不是每个学生都适合翻转

翻转课堂相对于传统课堂而言,最大的变革在于将学习交还给学生,学生对学习的投入程度和参与程度是最关键的问题。如何能在无教师监控下独立而主动地进行课前学习,如何在独自学习遇到困难时积极地与他人交流,如何在课堂活动中敢于表达与合作……都对长期接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学习者提出了空前的挑战。事实上,部分学生常常在课前学习中感到孤独无助,在课内活动时体会学习交互的失败和集体感的缺失,经常因课前学习效果不佳而导致课堂内学习受挫,从而形成恶性循环等等。

大量实践证明,学习动机强、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积极地敢于表达的学生确实能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受益更多。从学习能力水平来看,学习动机不强、自控能力较差、学习自信不足的学生,也不适合翻转课堂。他们需要通过教师的帮助和指导逐步建立学习信心、提高学习能力,学习由他主转变为自主之后,再逐步過渡到翻转课堂的学习中。从学段来看,义务教育阶段尤其是小学低龄段的学生,知识与能力基础薄弱、学习自控力还不够强,高中或者成人学习者相对更适合。

四、重塑翻转课堂教学观念

1.有效结合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优势

传统面授课堂不是“灌输式”“填鸭式”和被动学习的代言人。基于“班、课、时”组织进行的传统课堂有利于循序渐进地获得更系统的科学知识,而系统的知识体系才是深度理解、迁移应用和分析评价创造的基石。学生为了共同的目的和学习活动聚集在一起,互相交流、彼此影响,不仅可以形成更紧密的学习共同体和知识共同体,而且有利于情感培养、文化营造,学会做人和共处,这也正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培养“全面的人”所强调的。因此它在未来必然仍是一种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但在知识大爆炸时代,老师已经无法将所有知识教给学生,所以我们应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将多种教学模式整合进行,以实现优势互补,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翻转课堂坚持的就是混合学习思想,正好迎合了教学改革的本意。所以,不要持有喜新厌旧、厚此薄彼的偏见,应理性地认识每一种教学模式的本质,站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视角,将主要精力用于如何发挥教师教学的艺术性和创造性,并合理地融合多种模式。

2.教师素养是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

朱永新先生说:“一次次改革之所以最终走入形式主义的老路而成效甚微,根本原因在于教师专业素养的不足。”[3]更新教师观念与提高教师素质是教学改革的出发点。观念决定教师教的方向,素质决定教师教的内容。而教师观念主要取决于教师所持的“学习观”——“学习”是个名词还是动词。如果认为它是个名词,那么教师就会把他认为的真理(知识结果)整理打包后,呈现给学生;如果认为是个动词,教师就会将关注重点转变为对学习过程和意义的理解。

除了教育思想与教学观念的转变,一个优秀的教师还应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素养、丰富的教育教学素养、必备的信息技术素养以及一定的教育智慧。这样的教师无论是在传统面授课堂还是翻转课堂或其他任何的教学形式都一样能轻松驾驭、大放光彩。优秀的教师素养需要靠时间和努力逐渐积淀,需要以一颗不断进取却不急躁不功利的内心,在一线课堂的实践耕耘中慢慢获取。对于新手教师,不断提升自我的最广阔最可行的土壤仍然是传统课堂,以正确的教育理念为先导,在面授课堂上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同样可以将学习的责任还给学生,进行“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

3.合理设计课前视频内容

课前视频的制作需要以筛选适合课前自学的知识为前提。按照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理论,知识分为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与元认知知识,将认知水平从低到高分为记忆、理解、应用与分析、综合、评价。事实性知识主要通过记忆,可以作为课前自学的内容。概念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认知水平主要处于理解、应用,根据教学目标不同,有的要求达到分析综合评价层次。这两类知识的学习可以将记忆、理解与简单应用作为课前学习目标,把课内学习用于更高层次的认知加工。

无论是哪类知识的课前自学,都该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将新知学习的大部分内容放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在课前视频的教学设计环节,尽量弥补独立学习与网络学习缺乏情感与交互等缺陷,深入研究微视频的情境性设计、交互设计和情感化设计。

4.营造和谐平等的课堂文化

从学习理论的发展史来看,无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以及初期的建构主义,都强调认知的对象是知识,忽略对自身认知这一重要领域。时代要求我们培养终身学习者和全面发展的人,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出发,情感和价值教育应该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实践当中。引导学生树立“为己而学”的学习观,从而激发学习动机,为翻转课堂的进行蓄好动力源。教师尽可能地去了解学生、适时地关心学生,营造互助合作的班级氛围,使那些畏惧教师权威、不敢表达、没有学习信心的学生感受平等有爱的师生、同伴关系,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脑科学也表明,在安全和有归属感的心理状态下,大脑会分配更多的资源用于学习。因此,我们要致力于建设一种新型的课堂文化,让学生的人格得到充分尊重,让学生的安全得到充分保障,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4]。

5.促进翻转课堂对传统教学的深度变革

翻转课堂并不是字面意义的对传统教学顺序的颠倒,也不必非得僵化于先学后内化的固定模式。常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可以运用线上自学、课内深化或内化的模式。对于综合知识应用的学习,涉及跨学科领域、真实世界问题解决等,就可以打破原有固化模式,在课外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自主探究,利用任何可用资源(包括网络学习资源)沉浸于真实问题的解决。在此过程中,传统课堂用于教师面授指导、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在整个学习进程中都扮演着引导和管理的角色。

翻转课堂应充分发挥混合学习优势,可以灵活多变地整合课外与课内、线上与线下,真正将以知识学习为主的科学世界(课堂教学)与以能力素养培养为主的真实世界(课外生活)联通起来,最终实现由教师引导的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和自我教育,才能真正回归教学原点,才能确保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

参考文献:

[1]李柯达.Gartner报告:未来一年48项即将大热的技术趋势[EB/OL].http://www.forheschina.com/review/201210/002051 R.shtm1,2015-04-29.

[2]何克抗.从“翻转课堂”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未来的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7):10.

[3]朱永新.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b83de1010144h3.html, 2012-7-18.

[4]余文森.关于教学改革的原点思考[J].全球教育展望,2015(5):3-13.

(编辑:王晓明)

猜你喜欢
翻转课堂教学改革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