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资源,构建化学生成性课堂

2019-04-25 00:10朱振华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高中化学

朱振华

[摘   要]高中化学课堂是具有动态性、发展性的,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利用好各种教学资源,构建化学生成性课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资源是各种资源的根本,利用好学生资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非常重要。具体措施有:捕捉个性见解,进行深入探究;正视异常状况,追本溯源;暴露错误过程,顺势引导;发现生本差异,实现优势互补。

[关键词]生成性课堂;教学资源;高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08-0079-02

优秀的课堂教学离不开精心准备的课堂讲义,但是课堂教学更应注重课堂上学生的动态反应。因此,在教学中利用好师生间的互动,抓好课堂的动态生成,准备好应对课堂上的动态变化,是教师的首要任务。只有捕捉好课堂上的学生动态,将其转化为教学资源,才能使化学课堂变得充满乐趣,从而构建化学生成性课堂。

一、捕捉个性见解,深入探究

现如今的课堂提倡学生发声,鼓励他们大胆说出自己对于问题的看法,这是构建化学生成性课堂的前提和基础。化学学科实验内容较多,且存在不确定因素,往往会有不同于教材中的现象产生。对此,学生会有不同的见解,如果教师不对其多加关注,就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打击,阻碍生成性课堂的构建。因此,在化学课堂上注重学生个体的独特见解,并进行深入探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比如,在講解氧化还原反应部分的内容时,可以通过Fe(OH)2的制备实验来讲解。理论上,实验应该出现的结果是在NaOH底部出现少许白色的沉淀,原理为:Fe2++2OH- = Fe(OH)2。但是在演示时并没有出现预想的实验现象。结合这一异常情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是什么原因导致实验现象异常?是不是滴管没有深入到液面以下?是不是因为溶液中的Fe2+被氧化为Fe3+?是不是因为滴入的NaOH量不够?针对学生的不同猜测与见解,鼓励学生通过做实验来证实。最后发现是因为没有在液面上覆盖一层油膜,导致空气进入溶液中将二价铁离子氧化为三价铁离子,致使实验现象异常。

由此可见,只有关注学生表现出来的个性见解,并对这些见解认真分析解读,才能使他们的积极性受到保护。对于学生的个性见解,教师需要有敏锐的捕捉能力,并能及时给出积极的反馈和引导,帮助学生主动进行探究,只有这样,才能构建起生成性课堂。

二、正视异常状况,追本溯源

在化学教学中,由于实验存在较多的不确定因素,所以会时常出现各种状况。在异常状况发生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状况,与他们一起探究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追本溯源,找到真正的原因所在。

比如,在讲解必修1中《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这一小节的内容时,有一个NO2与水反应的演示实验。NO2是一种棕红色的气体,能与水发生反应:3NO2+H2O=2HNO3+NO。将一个装满NO2的试管扣在盛满水的水槽里,在反应中,消耗三份NO2气体生成一份,因此试管中的棕红色应渐渐消失,并且水面上升到2/3处。然而在操作中却发现上升的水位要大于2/3。针对这一异常状况,教师带领学生探究其异常的原因。通过分析、排除,最后发现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在实验中生成的NO会与NO2和H2O发生反应:NO+NO2+H2O=2HNO2,由于主反应中的产物又与主反应物产生了新的副反应,消耗掉了一部分气体产物,所以最终消耗掉的气体大于试管体积的2/3。

由此可见,通过利用课堂实验中出现的突发状况,可以教导学生如何正视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状况。只有正视了实验中的异常状况,静下心来去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实验差错,加深对实验的印象。

三、暴露错误过程,顺势引导

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学生需要一个理解的过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思维上的偏差,导致理解错误,影响内容的学习。因此,利用好资源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将错误过程呈现出来,并且顺势去引导他们,让他们的思维走上正确的道路,从而完成生成性课堂的构建。

比如,在学过了氧化还原反应后,需要学生能够快速地判断一个反应式的性质,而通过分析该反应中每种物质的价态变化,就能判断出是哪种反应。然而对于化学反应“Fe2O3+3CO = 2Fe+3CO2”,有的学生认为这是还原反应,因为里面的Fe由三价状态变为零价状态;有的学生认为这是氧化反应,因为其中的二价C价态升高变为四价C。这两种思路本质上讲都是对的,此时教师顺势引导,将两类思路进行融合,讲明白这一反应既是还原反应又是氧化反应,从而更进一步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即原子价态的变化升降。

由此可见,只有通过各种形式去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认知,教师才能清楚学生的思维误区所在,也才能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指导纠正,从而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四、发现生本差异,实现优势互补

生成性课堂的一大特点就是需要课堂有动态的活动才能产生,而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生本差异促进了动态课堂的生成。因此,教师需要根据众多学生的特点,综合他们之间的差异,给他们创造开放的课堂环境,让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取长补短,实现优势互补。

比如,在讲解金属钠的相关性质时,可以做一个补充实验:将钠放入CuSO4溶液中,出现蓝色沉淀。由于学生思维的差异性,学生对这一实验现象所提出的问题也不相同。有学生问:“为什么实验中不是Na将Cu置换出来产生黄色的沉淀?蓝色的物质是什么?”而有的学生问:“蓝色沉淀上分布的一些黑点是什么?”对于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互相讨论回答。“因为Cu2+离子被水分子包围,所以Na先与水反应生成NaOH,之后NaOH与CuSO4反应生成Cu(OH)2蓝色沉淀。”听到这里,学生迅速反应过来,领悟到了没有置换出金属铜的原因,并且分析得出因为Na与水的反应会放出热量,所以能使Cu(OH)2分解成CuO(也就是黑色物质生成的原因)。

由此可见,只有充分结合学生个体间的差异,给他们充分的自由发挥空间,才能更好地获得课堂上的动态生成,捕捉到课堂的生成性资源。如此,不仅学生之间能够取长补短,师生之间也有了更多的互动交流,使教学资源得以拓展,为构建生成性课堂添砖加瓦。

综上所述,要想构建化学生成性课堂,就需要拓展好教学资源,使学生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捕捉“不同声音”,能够深化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在实验遇到问题时,让学生直面出现的异常状况,能促进学生从根源上找到解决方案;在理解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暴露思维误区,再加以指导纠正,能将学生的思维引到正确的道路上;在课堂活动中结合个体间的差异,给学生创造取长补短的机会,能实现学生的优势互补。通过以上形式,将各种教学资源拓展开来,定能构建化学生成性课堂。

(特约编辑 温   简)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国内外高中化学课程目标比较与启示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守恒法在高中化学解题中的应用探析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高中化学学习中错题集的应用
基于VMware的教学资源服务器虚拟化设计与实施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土木工程科研资源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