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产业先行

2019-04-25 01:13卞瑞鹤综合整理
农村.农业.农民 2019年7期
关键词:兴旺农业发展

本刊全媒体记者 卞瑞鹤 综合整理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这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等地考察时多次强调“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

乡村振兴涵盖了乡村的方方面面,归根结底是发展问题,其中产业兴旺是重点。只有乡村经济发展了,才能富裕农民,繁荣乡村;也只有乡村产业兴旺,才能吸引更多外来资源和人才,集聚人气和财气。离开产业支撑,乡村振兴就是空中楼阁。因此,实施乡村振兴,必须产业先行。

现实路径

产业兴旺具有丰富的内涵。实施乡村产业兴旺既要基于第一产业又不能囿于第一产业,而应着眼于优化一产,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促进农旅结合、农网融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强化一产对二产、三产的支撑力度,提升二产、三产对一产的反哺力度。通过一二三产业的相融相通和乘数效应,拓展农业发展空间,拉长农业产业链,拓宽农业产业幅,提升农业价值链,完善农业利益链,促进农业接二连三、跨二进三,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乡村产业兴旺要坚持因地制宜。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千万不能照搬照抄,用一个模式去套。落实到某一个具体的乡村,则要坚持宜种(种植业)则种、宜养(养殖业)则养、宜林则林、宜旅则旅、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运(物流业)则运,要根据各个乡村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和培育产业发展方向。

乡村产业兴旺要坚持规划先行。产业兴旺必须坚持科学规划为先导。要根据乡村功能定位和实际情况,编制科学系统的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重点任务、阶段目标和行动方案,为乡村产业兴旺引路导航。

此外,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好之后,要坚持一以贯之,一张蓝图绘到底。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往往都有一个较长的培育期,千万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半途而废或频繁变更。

产业兴旺最根本的动力来源于农民群众。乡村产业发展一定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意见,最大限度地发挥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乡村产业发展要积极吸引群众参与,而不能代替群众做决策。一个村到底搞什么产业,怎么搞,一定要注意走群众路线,依靠群众,相信群众,不能搞长官意志。

乡村产业兴旺要坚持改革创新,既要深化改革,也要创新体制机制,用改革创新的办法来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培育、激发和强化乡村产业兴旺新动能,重点要在农户承包地制度、闲置农房和宅基地、社会化服务体系、财政与金融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

实施乡村产业兴旺一定要坚持真抓实干,要有战略定力和足够耐心,搞产业千万不能搞成“运动式”“口号式”。“运动式”“口号式”的推进,表面上看起来轰轰烈烈挺热闹,实际上往往不可持续,几年后回头一看,很可能还会带来包袱,甚至劳民伤财。

基层党组织是产业兴旺各项政策的最终执行者。“书记有思路,村民有出路。”实施乡村产业兴旺,关键还要依靠基层党建,坚持党建引领。为此,必须切实选好配强推进乡村产业兴旺的“当家人”,要充分利用村级班子的基层发动与组织功能,发挥班子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其投身乡村产业兴旺大业,带动群众创业就业,推动实现乡村产业兴旺。

产业选择

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千差万别,乡村振兴、“三农”问题也是千头万绪,所以要想产业兴旺,产业选择显得非常重要。

“我曾经调研过贵州正安县的吉他产业形成模式。正安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起初一些去外地务工回乡创业的农民,成了正安县吉他产业的发起人。现在,正安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吉他生产基地,每年双‘十一’电商节一天卖出的吉他就达十几万只。”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经济系主任杨德才说,这就是一种乡村振兴模式。外出务工人员回乡,把在外学到的技术带回来,通过本地相关政策的扶持,带动乡村共同创业,形成一个示范效应,渐渐形成产业集聚,做大产业品牌,带动当地老百姓走上富裕道路。

对于发展壮大乡村产业,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特色产业、发展现代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乡村新型服务业、推进“互联网+农业”。杨德才认为,各地在推进“互联网+农业”中需要结合自身条件,“互联网+”后面要有优质农产品,其本身在市场上要有一定知名度。他表示,目前,部分地区农产品趋同,绝大多数质量不高或名气不大,产品在市场上非常容易被替代,这样的话,“互联网+”并不是轻易能实现的。另外,推行“互联网+”还要求农村基础设施跟上,首先要通互联网,其次是快递物流的覆盖面要足够广。目前,不少农村地区这些方面的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守英表示:从历史角度来看,乡村的产业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农业,二是副业和乡土工业。产业要兴旺,首先农业不能丢;其次,副业的经济活动要多样化,乡土工业也要发展。

发展农业,最关键的问题是提升单位土地的回报率。单纯增加土地规模并不能起到作用,需要在适度规模扩张的基础上,加上其他生产要素的组合变化,包括土地、劳动、技术、市场、企业家、资本等要素。农业这个产业要跟其他产业一样发生生产要素的裂变,这些要素真正在农业里面能够组合起来,缺一不可。

在农业之外,还需要思考乡村有哪些产业是可以成长起来的。产业来源可以有两个方面,一是来自于城市对乡村的需求,二是来自于技术变革。刘守英介绍说,他现在在研究快手APP,快手里有200多个贫困县,这些地区的人在快手平台上发布内容,例如卡车司机开车,农民在山崖上种菜,这是技术的变化带来农村产业的变化。还有,城里人开始对乡村传统产业里一些独特的产品产生兴趣,例如体验田园生活,都可以形成发展产业的契机。另外,农村产业也可以转型升级,例如日本的一个村里,琵琶可以有五六百个品种,这代表产品高度复杂化、独特化,是产业升级的一个方向。

“农村地区选中一个产业以后,需要持之以恒,将产业规模慢慢做起来。形成规模之后,这一地区就会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优势,市场就可以做起来,随后企业家也会进来。企业家进来之后,会做技术、做研发、做加工,接下来产业链条开始延伸,也开始有利润回报,产生品牌等。”刘守英表示。

河南作为

今年,河南省委一号文件发出强烈信号,以农民增收为导向发展壮大乡村产业,乡村振兴开启新征程。

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河南作为农业大省、粮食生产大省,在扛牢国家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的同时,以“四优四化”为核心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粮食产量不断跨上新台阶。2018年,河南省粮食总产量达到1329.78亿斤,比上年增产1.9%,再创历史新高。中原粮仓越来越稳固,种粮农民腰包越来越鼓。

“以农民增收为导向发展壮大乡村产业,要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在稳粮调优中做强产业助农增收。”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申延平表示,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完善扶持粮食生产政策举措,确保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300亿斤左右。同时,要大力发展“四优四化”,加快推进高效种养业转型升级,实现产量和产能、增产和增收、生产和生态相统一。

根据河南省委一号文件,今年河南省将大力实施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草畜、优质林果发展行动,力争优质小麦面积达到1350万亩、优质花生面积稳定在2200万亩、优质林果达到1450万亩,新增优质肉牛20万头、奶牛5万头、肉羊70万只、生鲜乳20万吨。同时,因地制宜发展多样性特色农业,倡导“一村一品”“一县一业”,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河南是农产品加工业大省,截至去年年底,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7250家,营业收入居全国第二位,为河南实现由“大粮仓”向“大厨房”“大餐桌”转变作出了重要贡献。

河南省委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推进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和联合体,积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着力延长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河南省委一号文件同时明确,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发展都市生态农业,大力推进品牌强农,支持发展适合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的农产品初加工,打造一批“土字号”“乡字号”品牌。

说一千,道一万,农民增收是关键。河南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程传兴表示,实现产业兴旺,要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升级、结构优化、质量提升,这是农业增效的根本途径。要通过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户分享更多产业发展的增值收益。

猜你喜欢
兴旺农业发展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兴旺一个村,需要几茬人?——三任支书一条道,一棒接着一棒跑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推动产业兴旺 撬动乡村振兴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