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紫彤 故宫博物院宫廷部馆员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在古代中国,不论男女,到了适婚年龄,完成婚姻大事才算人生圆满。帝王之家更是如此,帝后的婚礼被称作「大婚」。在清代,帝后大婚是比新皇帝登基还要热闹的典礼,是举国上下最喜庆的日子,是一个国家的盛典。
大婚典礼为国家庆典,有很复杂的礼仪流程。具体到清代帝后大婚,必须经过婚前礼、婚成礼和婚后礼三个阶段,其中又包括纳采、大征、册立、奉迎、合卺、朝见、颁诏、庆贺以及筵席等礼仪流程。在这些礼仪流程内,皇后自然是最重要的主角之一。从出宫至邸第等待迎娶开始,到入宫进洞房,直至最后的颁诏、庆贺、赐宴为止,皇后需要在不同的场合穿着不同的服饰,其复杂多样从丰厚的皇后妆奁中可见一斑。
以同治皇帝大婚为例,依据《大婚典礼红档》记载,皇后妆奁共有五百多项,其中衣服类(不包括冠帽、靴鞋袜以及衣料)有二百九十项,占一半以上,是皇后妆奁的主体。(《清同治大婚典礼红档》卷四,转引自毛立平《论晚清同、光两朝的皇后妆奁》,《故宫博物院院刊》二〇〇九年第一期)这些衣服从质地上可分为貂皮、元狐皮、狐肷皮、天马皮(沙狐皮的一种)、银鼠皮、棉、夹、单、实地纱、缎、绸以及缂丝等。从礼仪制度上又可分为礼服、吉服、便服。其中礼服包括朝袍、朝褂、朝裙等;吉服则有吉服袍、吉服褂等;便服有便袍、衬衣、氅衣、马褂、坎肩、褂襕、套裤和斗篷等。这些衣服的颜色和纹样更是丰富多彩—— 颜色有明黄色、石青色、大红色、湖色、宝蓝色、绛色、桃红色和藕荷色等;纹样则以象征身份地位的彩云金龙纹、八团金龙纹、海水江崖、十二章纹(日、月、星辰、山、黼、黻、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龙凤同合纹以及双喜纹为主。下面就将皇后大婚服饰按礼服、吉服和便服分别加以介绍。
在清代帝后大婚的过程中,朝袍、朝褂、朝裙三件套是皇后穿着最多的礼服,尤其是在行各种重要礼节时。据《钦定大清会典》记载,纳采礼、大征礼时,皇后的父亲着朝服跪迎于大门外道右。大婚之日行册立、奉迎礼时,「皇帝礼服御太和殿……皇后御礼服,引礼女官恭导,出迎于内中门道右立,后母以下着朝服跪候过随入……越日……皇帝御中宫,皇后礼服行礼」(《钦定大清会典》卷二十九,「礼部·仪制清吏司·婚礼」)。这说明皇后在大婚典礼当日行册立礼的时候即身穿礼服(朝服)。一般而言,皇后着此类衣服时,还需戴凤冠、挂朝珠、饰彩和穿朝靴。
此件为皇后朝袍,圆领,大襟右衽,左右开裾,马蹄袖,附披肩,直身式袍。缀铜鎏金錾花扣五枚。明黄色纱地上,绣彩云金龙纹、十二章纹、海水江崖等纹样,下摆饰八宝平水纹。石青色纱地绣彩云金龙纹马蹄袖、花接袖及披肩。镶石青色花卉纹织金边为缘。前后以及两肩饰正龙各一,左右护肩缘饰正龙各一,下摆前后饰行龙各二,里襟饰行龙二,花接袖饰行龙各二,马蹄袖饰正龙各一,披肩饰正龙二。整体绣工精美绝伦,纹样丰富多彩,尽显母仪天下的华丽贵气与皇后崇高的地位。
此件为皇后朝褂,圆领,对襟,无袖,左右开裾,缀铜鎏金錾花扣五枚。饰石青色万字曲水纹织金边为缘,内衬深湖色素纺丝里。采用二至三色间晕与退晕相结合的装饰方法,在石青色纱地上绣制彩云金龙纹、海水江崖、红双喜等纹样。两条金色立行龙在五色祥云的衬托下,气势恢宏。
此件为皇后朝裙,圆领,无袖,上衣下裳式,有襞积(即皱纹),上用大红色素缎,下接石青色彩云金龙纹缂丝,饰石青色万字曲水纹织金边缘,片金缘,内饰红色云纹暗花缎,充薄棉,缀铜鎏金光素圆扣四枚。穿于朝袍之内。
清代帝后大婚洞房在坤宁宫的东暖阁,皇后进入洞房后,先要与皇上举行坐帐礼,即帝后二人同坐在龙凤喜床上。此时帝后穿着的是吉服,即龙袍。在光绪皇帝大婚时,皇帝穿明黄色五彩金龙十二章龙袍,外穿石青色衮服;皇后穿大红色八团彩云龙凤同合吉服袍,外穿石青色八团龙凤同合吉服褂。所谓龙凤同合纹,是将龙凤纹合二为一,寓意龙凤呈祥、比翼双飞,以表龙凤相配、吉祥幸福和生活美满的美好寓意。除龙凤同合袍、褂外,《大婚典礼红档》还记载了各式各样的袍类和褂类服装。
此件女龙袍又称“龙凤同合袍”,是专为光绪皇后大婚特别制作的。圆领,大襟右衽,马蹄袖,左右开裾,为有水直身式袍,内饰明黄色素纺丝绸里。缀铜鎏金錾莲蓬扣五枚。
在清代皇后冠服中,无论是纹样设计还是制作工艺,大婚服的制作过程都最为繁复。此袍在大红色江绸地上,于两肩、前后胸和前后下摆处彩绣八团金龙凤同合纹,列十二章纹样。并运用多种针法,绣海水江崖、仙鹤、五彩祥云以及金万字、红蝙蝠、五谷丰登等吉祥纹样,寓意夫妻和谐、幸福长寿。领袖边上以石青色绸为地,用五彩金线绣制龙凤双喜纹,间饰福禄寿与万字曲水纹等纹饰。万字曲水纹织金边为衣缘。整体构图丰富精致,绣工精细,花纹富丽华美,设色饱满艳丽。
此件女龙褂又称“龙凤同合褂”,套穿在吉服袍(龙袍)之外,是专为光绪皇后大婚特别制作的。圆领,对襟,平口袖,左右不开裾,为有水直身式袍,内饰明黄色素纺丝绸里。领口缀铜鎏金錾花扣一枚。采用二至五色间晕相结合的装饰手法,在石青色江绸地上,于两肩、前后胸和前后下摆处彩绣八团金龙凤同合纹,两袖端以及下摆处绣海水江崖、五彩祥云等,以祝福婚姻美满。整体构图丰富精致,绣工精细,设色饱满艳丽,无不衬托着光绪皇帝大婚时的喜庆与热闹。
此袍为清代皇后吉服袍。圆领,大襟右袵,马蹄袖,领袖俱石青色片金缘,左右开裾,为正行龙直身式袍,缀铜鎏金錾花扣四枚,内絮薄棉,明黄色素纺丝绸里。此袍在团龙区域加缂双喜字,应为皇后大婚时所穿用。
阅读链接
《大婚典礼红档》中记载的部分袍类服饰
◎ 明黄江绸绣金龙十二章貂皮袍成件、明黄缂丝金龙十二章天马皮袍成件、明黄江绸绣金龙十二章狐肷皮袍成件、明黄缂丝金龙十二章洋灰鼠皮袍成件、明黄江绸绣金龙十二章灰鼠皮袍成件、明黄缂丝金龙十二章银鼠皮袍成件、明黄江绸绣金龙十二章棉袍成件、明黄缂丝金龙十二章夹袍成件、明黄江绸绣金龙十二章单袍成件、明黄绣金龙十二章实地纱袍成件、明黄江绸绣五彩八团金龙立水貂皮袍成件、明黄缂丝五彩八团金龙立水天马皮袍成件、明黄江绸绣五彩八团金龙无水貂皮袍成件、明黄缂丝五彩八团金龙无水天马皮袍成件等。
此袍为皇后冬季吉服袍。圆领,大襟右衽,马蹄袖,左右开裾至腋下,缀铜鎏金錾花扣四枚,天马皮衬里,石青色长圆寿字织金边为缘。明黄色地上缂织金龙、蓝色祥云、长圆寿字、海水江崖以及十二章等纹样。以退晕的方式缂织三蓝配色的水纹,装饰效果具有流动感。配色简洁明快,纹样生动写实。
此袍为皇后冬季吉服袍。圆领,大襟右衽,马蹄袖,左右开裾至腋下,缀铜鎏金錾花扣四枚,白狐皮为衬里,宝蓝色缂万字曲水纹金边为缘。明黄色地上缂织万字曲水纹、彩云金龙、海水江崖、十二章纹、八宝纹、团寿纹以及团双喜等吉祥纹样。纹样丰富,寓意喜庆吉祥。
此褂为清代皇后冬季吉服之一,又称吉服褂。圆领,对襟,平袖,裾后开。内衬湖色素丝里,通身镶出锋紫貂皮为衣缘。以石青色江绸为地,彩绣八团五彩祥云金龙、海水江崖以及杂宝立水纹。
阅读链接
《大婚典礼红档》中记载的吉服褂
◎ 石青江绸绣金龙貂皮褂成件、石青缂丝金龙天马皮褂成件、石青江绸绣金龙单褂成件、石青缂丝金龙夹褂成件、石青绣金龙实地纱褂成件、石青纳金龙直径地纱褂成件等。
便服,主要包括氅衣、衬衣、坎肩等。据光绪《大婚典礼红档》记载,皇后大婚所需物品包括「各种质料的衬衣、氅衣、紧身、褂褴、马褂共二百三十六件;各种随领衣四十四件;各种里衣八十分;各色鞋袜八十双」等。(《皇后用金如意冠服钿钗玉器等项单》「宫中杂件·礼仪类」,转引自李鹏年《光绪大婚备办耗用概述》,《故宫博物院院刊》一九八三年第二期)在皇后妆奁中亦有记录:「大红江绸五彩舒袖貂皮衬衣成件、大红缂丝五彩舒袖天马皮衬衣成件、大红江绸绣五彩貂皮氅衣成件、果绿缂丝五彩天马皮氅衣成件、
此服为清代皇后夏季日常便服,穿着于马褂、坎肩或者氅衣内,也可单独穿着。圆领,大襟右衽,双层阔平袖呈折叠状,袖长及肘,身长掩足,不开裾,为直身式袍。石青色纱地绣制长圆寿字为衣缘。通身在月白色纱地上运用多种刺绣技艺,使用五色丝线以及金银线绣五色牡丹、长圆寿字以及金色凤纹。捻金匀称细腻,平金钉线工整,主题鲜明,用色华丽,很好地彰显了皇后的身份地位与华贵端庄。
此服为清代皇后冬季便服,多穿着于马褂、坎肩或者氅衣内,也可单独穿着。圆领,大襟右衽,双层阔平袖呈折叠状,袖长及肘,身长掩足,不开裾,为直身式袍。上身羊皮,下身灰鼠皮拼接为衬里。领、袖边装饰石青色地缂织水草金鱼纹绦边,石青色缂织金凤牡丹纹和石青色缎平金长圆寿字织金边为缘。领口缀铜鎏金錾花扣一枚,衣身缀铜鎏金机制币式扣五枚。月白色地上缂织金凤牡丹纹样,整体装饰效果富丽贵气。
此服为清代皇后春秋便服。圆领,大襟右衽,短平挽袖,为直身式袍,左右开裾,配饰如意云头,缀铜鎏金錾花扣四枚。通身以大红色绸面为地,以金线为主绣百蝶双喜纹。再以石青色绸面为地、绣制百蝶双喜纹为衣缘,配饰蝴蝶纹绦边。纹样配色喜庆又吉祥,寓意幸福美满。
此服为皇后日常便服,又称紧身。圆领,对襟,无袖,左右及后开裾,湖色素丝里。缀铜鎏金花卉纹机制币式扣四枚,领口铜鎏金錾花圆扣一枚。粉色地上缂织金色双喜纹,五彩百蝶纹,饰夔龙盘肠蝴蝶纹绦边,石青色地上缂织双喜百蝶纹缘,寓意双喜临门,祝福美好姻缘。配色喜庆新颖,缂功精细,整体纹样灵动鲜明。藕荷纳五彩直径地衬衣成件、桃红缂丝五彩褂褴成件等。」(《清同治大婚典礼红档》卷四,转引自毛立平《论晚清同、光两朝的皇后妆奁》,《故宫博物院院刊》二〇〇九年第一期)由此可见便服的颜色、形制、纹样及工艺之丰富多彩。
皇后大婚服饰一方面展现了皇后的尊贵地位,体现了帝王婚礼的无与伦比,另一方面又体现出了很强的实用性。同时,这些服饰不论是面料的选择,还是制作的工艺,都是顶配的。它们是兼具艺术欣赏价值、实用价值的工艺美术作品,是我们研究清代服饰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