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允东
枫叶正红的深秋时节,我和几位友人驱车前往宁化县东北部的水茜乡,寻访棠地村河下塅战斗遗址暨革命烈士纪念碑。
车行1小时左右便到了棠地村。这是个大山坑,四面环山,山高林密,古树参天,郁郁葱葱。村干部热情地带领我们绕村庄、走田塍、踏山径。我们爬上一个小山坡,不远处耸立着一座荒草纷披的石碑。村干部告诉我们:“这就是棠地河下塅战斗遗址暨革命烈士纪念碑。”拨荆棘、攀藤蔓、穿苇丛,我们好不容易走到“革命烈士纪念碑”前。细观,这是由岩石垒成的简朴纪念碑,碑顶缠满纵横交错的藤蔓,好似硕大的绿色树冠,又像头戴草帽伫立山头的哨兵,给人一种肃穆、古朴、葳蕤之感。村干部语调沉重地说:“这纪念碑下的小山包里埋葬的就是当年牺牲的100多个红军战士。这小山坡及不远处狭长的山垅就是当年河下塅最为激烈的战场遗址。”端详着斑驳古朴的纪念碑,一股敬仰之情油然而生,我不禁虔诚地三鞠躬,以表崇高的敬意。伫立碑前,我的思绪飞向那如火如荼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仿佛眼眸中闪现出当年棠地河下塅战斗中的惨烈情景,耳际响起了激烈的枪杀声。
1934年,中央主力红军向西突围实行战略大转移后,12月1日国民党政府军52师进攻宁化,中共闽赣省机关和红军独立团、教导团共4000余人撤出宁化县城转移到泉上县(中央苏区闽赣省设,1933年由宁化、清流、归化三县析置。现为宁化县泉上镇)坚持斗争,宁化县失陷。1935年1月25日,国民党政府军第52、47、45、9师及宁化、石城、长汀、连城等县的地主武装万余人联合进攻泉上。激战中,红军部队寡不敌众,分几路向归化的枫溪、安远方向转移,泉上县失陷。52师1团随后取豪亨、新军、庙前到水茜方向阻击突围的红军主力部队,当晚驻扎在距水茜东面5公里的刘家元。1月26日早,突围的红军部队经枫溪、上坑,到达棠地附近的土楼后山顶扎营休息,派出尖刀班下山侦察与搜索道路。当翻下山坡,越过王公排下的小河向山腰搜索前进时,误进范良能民团伏击圈,遭阻击。尖刀班判断出是地方民团,立即组织冲击,并向主力鸣枪发出信号:“遇到地方民团阻击,无正规部队,可以前进。”土楼后山的红军部队接到信号,500余人(携带许多转移的文件行李)向王公排方向直冲而下,范良能民团见情况不妙,边打边往棠地后撤。尖刀班占领王公排后,未再追赶,继续往河下塅向枫树窠山顶搜索前进。此时敌军接到报告,派出先遣排赶到枫树窠山顶,与红军尖刀班遭遇。凭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先行射击,尖刀班9名战士无一幸存,敌军先遣排随即占领河下塅及其对面的小山头,2挺机枪扼守要道的两边山头上。
棠地大山坑地势险要,是枫溪去水茜、安远的必经之路,也是范良能民团的老窠。之前范良能侦探得知驻枫溪的闽赣部队有去石城的企图。便纠集水茜各地团匪和枫溪等地大刀会,埋伏在棠地四周山上。这天范良能正在棠地村喝喜酒。岗哨来报:“红军来了”。他立即退席,匆匆出去指挥并命令:“待红军进入伏击圈达80%再打!”埋伏在四周山上的近500个刀团匪和52师的一个连正待令而战。
而此时红军部队以为尖刀班还在追击地方民团,继续向枪声方向前进,遭到猛烈火力袭击。红军部队1000余人连同笨重的行李在仅有20余米的狭长山垅里无处隐蔽,地形生疏,也无法组织还击,只得迅速后撤。而熟悉地形的范良能民团听到红军尖刀班与先遣排遭遇的枪声,从棠地经土楼包抄过来,敌52师主力也赶到并投入战斗。撤到河下塅的红军被敌人紧紧包围在一个大山坑内,腹背受敌。在这危急关头,红军指战员一面组织力量抗击,一面组织火力掩护机关与伤病员沿河谷往水茜方向的石祭下突围。因地形不利,敌我力量悬殊太大,第一次突围没有成功,退回棠地村里,又被埋伏在村里的刀团匪猛击。英勇无畏的红军并不气馁,迎难而上,第二次组织突围,奋力杀开一条血路,终于大部分突围出险地。战斗十分激烈,山坑里血流成河,横尸遍野,惨不忍睹。红军伤亡100多人,被俘60余人,伤员与被俘的战士都惨遭杀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突围时被敌人冲散的20多个红军。他们躲在山上,有的趴在树丛里,有的蹲在岩缝中,有的隐在树杈间……凶狠的敌人很不容易找到,便气急败坏放火烧山。被熊熊烈火包围的红军战士心中升起了坚定信念“革命定会成功!红军必定胜利!”他们为了不暴露目标,宁愿活活烧死也决不投降。这种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感天动地,直冲霄汉。突围的红军部队,辗转至28日才到达安远的张坊。省委、省军区把各路汇集到此地的红军部队领导干部召集起来开紧急会议,决定丢弃笨重行李物件,精简机构,安置老弱病残和重伤员,主力部队向江西转移打游击。
一阵秋风拂来,把我从血雨腥风的硝烟中唤回。村干部说:“我们去当年红军被敌人合围的山垅里走走。”沿着山麓小径缓缓前行,一会儿我们就到了河下塅的大山垅。村干部指着一处窄长的山垅地大声对我们说:“那里就是当年红军被敌人合围的垅地,大部分的红军就牺牲在那边。”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那是被四面青山环绕的一块不大的山地,坑坑洼洼。徜徉在这块曾经被红军鲜血染红的山垅里,我心潮澎湃、热血沸腾。这里曾记载着敌后游击战的艰险;这里曾记载着红军伤亡惨重的历史;这里曾记载着敌人的凶恶和红军的英勇。当年在这壮烈牺牲的100多个红军和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牺牲的6600多个宁化革命烈士,共同用鲜血铸就了长征胜利的不朽丰碑,共同用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百倍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继承和发扬红军烈士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用我们的双手建设好宁化苏区。如今,宁化苏区县党、政及旅游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红色遗址的开发利用,已把棠地村列入县红色乡村旅游整体规划,各项基础设施正在开工建设之中,让更多的游客领略红色资源的魅力,接受红色旅游的熏陶,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抬头眺望,对面山坡上一棵棵火红的枫树在秋风中摇曳生姿,那片片红艳的枫叶是革命烈士的热血化成的。烈士们一定不会慨叹生命的短暂,因为他们的鲜血已升华为不朽的精神,因为在他们身后一个富美新宁化正在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