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下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各地可降至16%”“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这是继2016年阶段性降低社保费率之后,我国单位养老金缴费比例再次下调。养老金已经15年连涨,如此“进少出多”,在人口老龄化和劳动人口减少的趋势之下,我们的养老金会受影响吗?
降低企业缴费率,长期以来一直是企业的普遍呼声。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中,法定总缴费率为28%,其中企业缴费为20%左右,个人缴费为8%,再加上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与住房公积金,总缴费率高达50%以上,造成了较高的用工成本,也会影响到行业的发展。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在接受《中国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降低企业缴费比例从长远上看对于就业稳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降费不仅减轻企业压力,而且促进养老金制度的优化改革,增强机制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据财政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初步统计2018年全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的收入是3.6万亿元,基金支出是3.2万亿元,当年结余约4000亿元,滚存结余已达到4.6万亿元。
“养老金不差钱,还会不断往上涨。”对此,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也给出了定心的答案。他指出,此次4个百分点的下调是有基础的——我国有全国养老保险基金结余近5万亿元,还有为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而预留的社会保障战略储备基金2万亿元。此外,还有多种可以调节相关参数作为应对措施。
目前社保基金正在由部分国有资产稳定充实。2018年,有18家中央企业完成股权划转,划转规模高达750亿元,完全可以满足养老金足额发放的需要。同时,我国在2015年就已经准许养老金“入市”,获得投资收益以继续充盈养老金储备。
目前,各地方养老保险缴费基数和费率“五花八门”,这种地区分割统筹的状态,制造了制度的不公。很多在北上广打拼的年轻人在大城市缴纳了养老保险,退休回到家乡后却很难全额领取养老金。
养老金费率的调整,要义是要各地筹资负担即费率一致,改变“广东、浙江等地用人单位缴费率为14%,东北三省等地缴费率为20%”这种地区间的不公,倒逼养老金制度加速优化,走向公平筹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