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里的扬州

2019-04-24 18:25语莫
环球人文地理 2019年3期
关键词:琼花瘦西湖大运河

语莫

公元728年,一个风景别致的日子,李白在黄鹤楼为好友孟浩然饯行,沉浸在离愁之中的李白,不经意间又吟出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名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千百年时光流转,诗词里的离愁别绪早已被忘却,但扬州却从此成为了每一个最美“烟花三月”里的热门目的地。

春风初起,又是一年三月。水墨江南,梦里水乡,总在这个多情的季节里引起无限涟漪——如果说,江南藏着中国人最后的水墨之梦,那么,烟花三月里的扬州,就是水墨画中最美的古典之城。

实际上,从踏入扬州的那一刻起,所有人就开始了一个悠长的江南梦。

大运河畔富庶地春风十里醉扬州

扬州建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86年,那时候,吴王夫差下令构筑“耶城”,到春秋时期改称“邗越”,并建邗国,再后来被吴国所灭。公元前 319年,楚国在旧城基址上第二次筑城,因为城墙“广被丘陵”,于是称“广陵”。隋代统一后,开始改称扬州,取意于《禹贡》中的“淮海惟扬州”。

传说身在北方的隋炀帝杨广,对扬州的繁华很是向往,甚至还在夜里“吾梦扬州好”,于是征调了数以万计的民夫,开挖了南起临安(杭州),中经东都洛阳,北至琢郡(北京)的大运河,并在扬州蜀冈、雷塘一带大建宫殿、苑囿,还先后三次由洛阳乘龙舟南游扬州。而大运河的开凿,为扬州的发展注入了动力,到大唐帝国时代,扬州商业的繁荣程度已经位居全国第一,超过当时的成都。

有人说:从大运河开始,扬州这座城市才开始发育出性别,有了江南韵味。没有京杭大运河以前的扬州,南靠长江,北枕高邮湖,前者水流太急,温柔不足;后者水温太低,温度不够。但自从一条大运河穿城而过,长江水的刚毅与高邮湖水的冷峻完美中和。从此,不解风情的扬州摇身一变,成为了江南的“形象代言”。

瘦西湖的景色妩媚多姿,尤其春色降临时,漫步湖畔,三步一柳,五步一花,花树陪伴,便觉舒卷飘逸,心醉不已。

还有人说,隋炀帝修京杭大运河只为到扬州看琼花,所以琼花一度被视作亡国之花。但今天,扬州的三月风华中,洁白的琼花独占一枝——大运河沿岸,无数琼花挂满枝头,花团锦簇,微风飘过,很有苏轼笔下“卷起千堆雪”的壮丽景色。

如果由南向北游,从白浪滔滔的长江,驶进风平浪静的大运河,映入眼帘的是运河西岸的古寺塔影、婀娜多姿的杨柳、富有水乡特色的小桥野渡、掩映于水杉翠竹荫下的农舍、细如羊肠的纤道……或许还能看到飘荡在大河中的小小渔船,以及不时潜水捕猎的鱼鹰。而若是从北向南走,又是另一种感觉:美丽的风光,秀丽的古城,在越来越宽阔的水面上渐渐远去,前方滚滚流逝的大江和逶迤如黛的青山,让人心潮澎湃,激情昂扬。

大运河造就了扬州极尽繁华的辉煌时代,历代流连于此的文人墨客留下大量诗文名篇,无数优美的诗词,浸透了中国人对江南的憧憬:在李白的笔下,扬州三月烟花不败;在杜牧的歌里,二十四桥月悠悠;在欧阳修的纸上,远山丝丝如春柳;在苏轼的词中,春风十里醉扬州……

桃紅柳绿瘦西湖二十四桥明月夜

古人要见识富甲天下的淮左名都,需要“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而如今,只需要一个说走就走的决定就能够完成。

如果单纯感受三月的桃红柳绿,瘦西湖已经足够。古语云:“天下西湖,三十有六。”瘦西湖就是其中之一,素以婉约闻名。瘦西湖原名保障湖,南起北城河,北抵蜀冈脚下,原是由历朝护城河遗迹连缀而成,河道狭长,始终与大运河保持着水源相通的互动关系。

1736年,钱塘(今杭州)诗人汪沆慕名来到扬州,在饱览了这里的美景后,颇有感触:如果说杭州西湖是唐朝美女杨贵妃,雍容华贵,那么扬州保障湖则是汉朝美女赵飞燕,轻盈苗条,一个仪态万千,一个娇小玲珑。他诗兴大发,当场写下《咏保障河》:“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从此,瘦西湖三字开始扬名天下。

瘦西湖清秀婉丽,风姿绰约,一泓曲水宛如锦带,较之杭州西湖,的确有一种“清瘦”的神韵。眼下的“烟花三月”,蒙蒙雾气如纱帐一般罩在渐泛涟漪的湖面上,更显迷离。

猜你喜欢
琼花瘦西湖大运河
窗外飞絮
十二月的瘦西湖
Parks In Yangzhou
游扬州瘦西湖
“书香通州”全民阅读启动
大运河
拇指爸爸
我为大运河拍照
大运河放歌
瘦西湖(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