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继刚
对瑞声而言,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既要保持传统竞争优势,又要积淀未来竞争砝码,在一个规模与成本仍旧是基本功约束条件的细分领域,转型的路径并非清晰可见。能否成为下一轮行业爆发的“新物种”,不仅要看基因,更要看适应能力。从这个角度而言,转型何尝不是企业对于环境的主动进化。
德国著名管理学家赫尔曼·西蒙在其畅销书《隐形冠军》一书中,曾给出隐形冠军的三个标准:第一,同行业全球前三或所在洲际区域位列第一的企业,是市场领跑者;第二,年收入不少于50亿欧元,在全球范围属中型企业(西蒙每过一段时间会更新数据);第三,其名称并不为大众所熟知。从这个角度而言,奔驰宝马丰田等全球著名车企的供应商、给波音空客进行零部件协作的合作伙伴、给联想/惠普/戴尔等进行配套的软硬件企业,都不乏隐形冠军的影子。它们不是成本规模领先,就是技术专利领先,总有笑傲江湖的独门绝技。
这篇文章的主角,也是一位隐形冠军:它是苹果、三星及安卓手机背后的微型元器件供应商,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消费电子声学部件领域高歌猛进,其毛利率和净利润率在苹果778家全球供应商中遥遥领先,它的名字叫瑞声科技。
一家起步于常州的电子器材厂,凭什么连续多年成为世界500强的优势供应商,凭什么连续5年入选恒生可持续发展企业指数30只成分股之一,凭什么连续15年保持3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凭什么创造9年100倍的市值神话?反过来,瑞声科技又是为什么在过去一年市值蒸发1750亿元,遭遇业绩和股价的戴维斯双杀,又引来沽空机构的做空和评级机构的下调?从业绩的高速增长到股价的掉头向下,瑞声究竟遭遇了什么?它能给国内众多深耕于垂直领域的中小企业哪些启示?如何从过去辉煌时刻的“声声入耳”走向未来的“瑞意进取”?这篇就讲瑞声转型。
过去完成时:全球领先的声学解决方案提供商
26年前,一家普通的电子器材厂诞生于江苏常州。
在那片“改革春风吹满地”的长三角苏南区域,创业的浪潮正席卷而来,遍地都是生产作坊和中小微制造工厂。只要有活儿,只要给订单,那些闯劲十足的创业者,就能想尽一切办法解决生产和工艺问题,这或许就是企业家精神的最真实写照。
瑞声也不例外。网上流传很久的版本是:1996年,潘政民下海到深圳成立瑞声科技。生意的第一桶金,就是为当时的摩托罗拉翻盖手机配套微型喇叭。在摩托罗拉限期15天研发的时限内,潘政民调动一切资源为我所用,最终突破研发问题,获得摩托罗拉数亿美元的订单。此后,瑞声科技开始了“开挂模式”,在后来的声学、光学、触控产品、无线射频产品、精密加工及微机电产品等领域一骑绝尘,成为全球微型元器件厂商的领军者。
故事固然精彩,但逻辑更为重要。26年来,什么在支撑瑞声的持续高速增长?
瑞声成长法则之一:专注,所以“声名显赫”
这世界没那么多的天才神话,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用心和专注。
山姆·沃尔顿,从创立一家普通的杂货铺开始,用了34年时间让沃尔玛(Walmart)跻身世界500强并成为美国首富,成功的秘诀无它,就是心无旁骛的专注;格力能成为全球空调王者,占据世界30%以上的市场份额,与董明珠与格力的专注精神密不可分;有着288年历史的双立人(Zwilling),专注于厨房器具领域,依然是全球“摩登厨房”理念的捍卫者和坚守者,靠的也是心无旁骛。
瑞声的发展也得益于专注。从2G时代功能手机的微型喇叭,到3G\4G时代智能手机的声学部件,瑞声用超过1500名全球研发工程师队伍(2017年数据,来源于官网,以下同)、多达4800项专利、年研发投入7.9%、销售额211亿元、增长率36%、其声学解决方案为全球超过90%的旗舰智能手机所选用,这便是瑞声科技26年的专注成果。
为什么专注可以成就瑞声,为什么专注成为行业隐形冠军的不二法门?
答案是:专注,让资源更聚焦——不花心,耐得住寂寞,不被焦虑绑架。对中小企业而言,在实力不够的情况下,集中精力办大事,把资源用到刀刃上,绝不被非战略性机会所诱惑,绝不分散兵力,绝不四面出击,这才会有细分领域的真正突破。
要特别提醒的是,专注不等于固执,也不等于沉迷于自我意识里不可自拔。专注的前提,是战略选择。任正非说,绝不在非战略机会点上浪费精力,本质还是在谈选择。有了战略选择,专注就找到了真正的准星。
瑞声成长法则之二:站位,所以“声声入耳”
除了专注,瑞声的成长之路还告诉我们:与趋势同行,才能搭順风车,行万里路。
过去10年,全球智能手机从无到有爆发式增长,成为PC之后又一个万亿级行业市场。身处一个万亿级行业市场,才会诞生巨无霸和独角兽。瑞声赶上了智能手机市场的持续井喷,又和苹果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好市场+好搭档,让“声声入耳”成为可能。
这就是“站位”的力量。所谓站位,第一是抓住行业趋势,选择倍增级、指数级潜力市场,在高价值细分领域布局“占坑”;第二是发挥优势,让高价值匹配高优势,就能形成对竞争对手的降维打击,成为行业领跑者。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也会发现:苹果、特斯拉、谷歌、阿里巴巴、腾讯、微信、今日头条、美团们(这个名单还能列很多)的强势崛起,都是“趋势(高价值领域)+优势(高效率产出)”站位组合结果。
因此,深入洞察产业与客户,认知自我优势与劣势,跟随行业头部与高手,才能发现趋势,提升站位,让领先成为常态。
现在进行时:全球领先的智能设备解决方案提供商
如果说,从手机微型喇叭到声学解决方案,是瑞声用技术深度完成的第一次转型,那么,从声学解决方案到智能设备解决方案,则是瑞声试图用技术广度推进的第二次转型。
为什么要这样做?原因之一是外在的行业驱动力,之二是内在的组织变革力。
行业驱动力:十年高速增长后,手机市场迎来转型拐点
根据市场调研公司IDC发布的数据:全球智能市场,已连续五个季度下滑,2018年出货量下滑4%。而在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中国,手机销量已连续两年下滑,2018年销量大跌14%。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指望靠政府补贴和手机下乡完成最后的救赎,肯定是没戏了,唯一的出路就是适应行业变化,加速自身转型。
瑞声的选择,是技术广度进化——场景想象力。声学解决方案的应用,绝不仅仅限于手机。从手机到平板电脑、PC,再到智能家居、智能家电、智能汽车、智能办公,有智能设备的地方,就应该有声学解决方案。不仅需要声学解决方案,还需要光学解决方案、触控反馈解决方案、射频天线解决方案、MEMS传感解决方案、精密加工解决方案……于是,一个基于智能设备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就成为瑞声的战略新标签。
这给我们的启发是:既要低头拉车(专注),又要抬头看路(洞察)。要围绕客户的痛点,围绕行业的趋势,不断调整研发和产品线,要随(客户)需而变,始终在客户的帮助下完成进化,千万不要固执于舒适区的偏见和懒惰,不要重蹈当年诺基亚与柯达的覆辙,要保持敢于折腾的勇气,做一些具有想象力和前瞻性的创新尝试,哪怕失败了,那也是为战略转型积累宝贵经验。
组织变革力:克服组织管理惯性,才能激活要素和创新
2018年,瑞声科技遭遇了一整年的“股灾”——从2017年11月13日创出181.75港元股价,到2019年1月4日盘中一度触碰39.4港元的股价低点。
有人说,瑞声股价下行,是源于沽空机构“哥谭市(GOTHAM CITY)”在2017年5月11日及5月18日抛出的两份沽空报告,是源于汇率的变化,是源于5G升级周期放缓,是源于下游客户出货量疲软,是源于包括歌尔股份、立讯精密等在内的竞争对手的降价策略等因素所致,凡此种种,不可枚举。但这些果真是问题的根源吗?
事实上,去年的苹果、谷歌、微软、阿里巴巴、腾讯、小米等科技公司,也都遭遇过市值蒸发千亿元的“厄运”。由此看来,以上因素顶多算外部影响因素,却不能说成瑞声业绩下滑的主因。根据瑞声科技官网发布的2018年Q3季度业绩:收入同比下跌4.8%,毛利率下跌4.2%。分项来看,传统优势产品声学业务收入同比微增2%,MEMS器件业务收入同比微增5.5%,尽管光学业务收入增长4倍到4.14亿元人民币,但毕竟收入占比太小,而担纲主力产品之一的触控马达及精密器件/结构件收入同比下跌18%。在一正一反间,我们也得以更好地理解瑞声转型的現在进行时。
从战略转型的角度,我们要向瑞声提出的问题是:
到底什么才是有价值的创新?
——尽管有多达4800项专利,但专利多少与创新水平如何,完全是两码事。瑞声要重新检视自己的专利库,重新找回创新的出发点和评价标准。是否能解决客户痛点,是否能找到需求引爆点,是否能提前发现有价值的行业拐点,才是创新的基石。
什么是瑞声真正的护城河?
——成本优势,算不算瑞声护城河?规模优势,算不算瑞声的护城河?专利优势,算不算瑞声的护城河?客户的高转换成本,算不算瑞声的护城河?如果注定没有一劳永逸的护城河,瑞声该如何进化比较优势,锻造核心竞争力?
是否被现金流和KPI所绑架
——毫无疑问,现金流是一家企业的血液,万分重要。而KPI是企业公司目标落地的重要保障,关系到责任落实,当然也很重要。瑞声不缺现金流,也有科学的KPI体系,但千万不要被现金流和KPI所绑架。过度强调现金流的企业,会助长保守主义;过度依赖KPI考核的企业,会产生战略短视。这两者都会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
一般将来时:全球领先的……
上面的省略号部分,需要瑞声自己来回答。
随着5G与“大智云”(即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的加速发展,智能设备的应用场景,将扩展到方方面面。在智能手机之后,智能驾驶、智能家电、智能家居、智能办公等,都将成为高手们的竞技场,瑞声的战略转型,也将加速到来。
核心科技铸就卓越品质
取胜的密钥在哪里?也许只有瑞声自己知道。瑞声却可以做强自己,以不变应万变,洞察行业趋势,适应市场变局,提高创新转化,将技术优势转化为战略转型优势。从这个角度而言,瑞声可以跨界学习,从前行者身上,找到自己的转型之路。
第一个学习标杆:博世——从产品到系统
博世不仅有家电,还有汽车与智能交通系统解决方案、安防解决方案、传动及控制技术解决方案、能源解决方案、建筑技术解决方案等。这家有133年历史的公司,经历过多次战略转型,每一次转型都领行业之先,显然这不能归结于运气。博世是如何从产品转型为解决方案,又是如何从解决方案转型为系统制胜,对博世的对标研究,会助力瑞声的战略转型。
第二个学习标杆:小米——从性价比到生态链
小米是做手机的吗?
只要到小米之家转一圈,你就能理解小米的真正用意——性价比(效率指标)只是基本功,生态链才是重头戏。雷军真正要告诉大家的,不是“生死看淡,不服就干”,而是“产品看淡,生态要干”——你们家的全屋电子和家电设备,甚至包括你们家窗帘,都已是小米的囊中之物了。
从性价比到生态链,瑞声能学到什么?我们可不是怂恿瑞声也去搞全屋家电。生态链的真正价值在于:建立优势集群,多场景共享和放大比较优势,形成环环相扣的战略生态,不再迷恋那只美洲豹,因为你拥有了整个亚马逊。
“声声入耳”是过去,“瑞意进取”是未来。
对瑞声而言,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既要保持传统竞争优势,又要积淀未来竞争砝码,在一个规模与成本仍旧是基本功约束条件的细分领域,转型的路径并非清晰可见。再加上对手们虎视眈眈,没有哪家企业敢掉以轻心。5G与大智云的到来,正在助推全行业加速转型,向左走,还是向右走,这不仅是战略问题,还是进化问题。能否成为下一轮行业爆发的“新物种”,不仅要看基因,更要看适应能力。从这个角度而言,转型何尝不是企业对于环境的主动进化。
此时此刻,转型刚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