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非遗”来一场穿越

2019-04-24 02:21
求学·理科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昆曲非遗剪纸

要说近年来最流行的小说和影视题材是什么,那肯定是“穿越”!也许有一天你睁开眼睛,你就成了盛世才子或者乱世佳人。但如果你以为光靠睡觉就能穿越那就太天真了,别担心,我找到了四个“非遗”穿越传送门,快记住穿越密码,和这些高校师生们一起旅行吧!

穿越时代:汉朝

穿越传送门:内蒙古师范大学

穿越密码:非遗+美食

面塑俗称“捏面人”,也叫“捏粉”“江米人”,是用精面粉、糯米粉、盐、防腐剂等原料制作的各种人物或动植物形象,最早在汉代有记载。

在内蒙古师范大学“非遗”体验活动的现场,中外师生们跟着面塑技艺传承人体验学习和林格尔面塑。揉面、上色、按、捏、搓、滚,小小的面团就成了一只活灵活现的小老鼠。一名俄罗斯女留学生忍不住发出惊叹:“我以前以为这只是一门手工课,没想到这么神奇!”

穿越时代:唐宋

穿越传送门:华南师范大学

穿越密码:非遗+公益

剪纸源于公元6世纪,发展兴盛于唐宋。一展红纸,一把剪刀,或划纸如水,或精刻细裁,将普普通通的纸变成心上人的小像,变成窗户上的吉祥物。华南师范大学剪爱公益团队把剪纸和公益相结合,将剪纸带到特殊人群服务点,并将志愿者和服务对象的剪纸作品进行义卖。

为了让大家学习到正宗的剪纸技法,该团队创始人何潇斐专门拜访了佛山的老剪纸师傅,后来团队成员们拿着老师傅给的样纸一个一个市场跑,一张一张纸摸,最终才确定了纸张式样,把老师傅请到现场教学。一开始特殊人群对志愿者们有些不耐烦,后来也渐渐被剪纸艺术吸引,在制作过程中感受到了“非遗”的瑰丽和创造的快乐,他们手中诞生了一张又一张精美的剪纸作品。

穿越时代:明清

穿越传送门:中国传媒大学

穿越密码:非遗+科技

“芙蓉城三月雨纷纷四月绣花针……”一首《蜀绣》让人仿佛看见了眉目温婉的绣娘手执白绢,凝神穿针引线。中国传媒大学的卢钇宏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绣娘”,她运用现代科技开创了刺绣数字博物馆,以年轻化的方式传承刺绣技艺。

打开“云中绣吧”的首页,映入眼帘的是设计典雅精致的页面。除了展示琳琅满目的藏品,云中绣吧还提供检索、导航、推荐等特色服务,同时开设了“领域前沿”“科普文章”“经典教程”等板块,方便大众学习刺绣工艺知识。

中国传媒大学的许多师生因为“云中绣吧”而对刺绣有了全新的认识——只有接触与交流,才会有好奇与喜爱,才会有传承和创新。

穿越时代:民国

穿越传送门:华南农业大学

穿越密码:非遗+时尚

当传统“非遗”遇到现代时尚,当古老面料遇到潮流理念,它们会碰撞出怎样炫目的火花?2018年10月29日,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金憓教授团队携“香云故里·金憓”2019春夏系列亮相中国国际时装周。

香云纱是广东独有的传统丝绸面料,它以蚕桑丝织物、纱、绸、缎等为胚料,用纯天然植物染料及河泥进行染整加工,生产工艺极其复杂,高度依赖自然条件,产量稀少,所以特别珍贵,曾是无数贵妇名媛定制旗袍礼服的主要材料。作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面料”,香云紗于2008年被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本次发布会以“遇·见”为主题,从“‘非遗遇见‘非遗”“奢华遇见纯朴”“传统遇见科技”等三个方面展现了不同民族文化、不同传统技艺、不同时代脉络的碰撞与融合。其中,“‘非遗遇见‘非遗”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香云纱、蓝染、土家织锦相结合,这三种技艺源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却有着同样深厚的文化底蕴,碰撞在一起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时尚体验。

穿越时代:明清

穿越传送门:北京大学

穿越密码:非遗+“传承计划”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隔着氤氲雾气,台上人在造型神巧的太湖石旁水袖翻飞,一颦一笑,一扬一顿,藏着心绪的百转千回。昆曲于六百年前兴起于江南,从明代到清中期,昆曲一直是官方戏曲,在乾隆时期一度成为“百戏之祖”。

“北京大学昆曲传承计划”于2009年启动,提供了另一种校园昆曲传承与传播的模式。该计划的项目之一是开设本科生通选课《经典昆曲欣赏》。这门号称北大“最火公选课”的昆曲课程,包括十余次昆曲名家讲座、折子戏文本细读、昆曲大师清唱会,以及三场苏州昆剧院青年演员的折子戏示范演出等内容。凡是选修该课程的学生都可以免费获得其中一场示范演出的门票,并可选择以写观剧随笔、戏评等方式来当作课程作业。这一全新的课程形式,不仅使表演与学习相结合,近距离、全方位、立体化地向学生展示“昆曲之美”,也使学生有机会接触昆曲、感受昆曲,进而爱好昆曲。

穿越时代:宋元

穿越传送门: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穿越密码:非遗+国际

玉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文字产生以前的河姆渡文明时代,而其真正的飞跃则是在宋元时期。但在今天,玉雕面临着作品缺乏创新的传承困境。许多非遗传承人总在埋头苦干,虽然掌握了娴熟的传统技艺,但是却忽略了将对现代生活的思考融入其中。

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上海视觉艺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玉石雕刻、金属锻制研修班”让非遗传承人和在校学生们拜师结对、共同学习。同时,学校请到了德稻大师工作室服装及产品设计大师葛丽婧、葛特立教授开设课程,为学员们带来崭新的思考方式。与国际设计大师交流之后,学员们学会放开思路大胆创新,或许这就是传承人要走的道路。

猜你喜欢
昆曲非遗剪纸
领略昆曲之美
“百戏之祖”:昆曲里的古典传承
问天
大运河畔响起昆曲声
大嘴蛙学剪纸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手工剪纸
剪纸
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