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艾芳
(福建省石狮市石光中学 泉州 362700)
2018年是福建省生物学中考从各设区市自主命题到全省统一命题的第二年,通过对2017年和2018年的福建省中考生物学试卷分析,掌握试题的特点,有利于在备考中紧扣方向,有效复习。
1.1 命题依据和原则 两份试卷都是以《福建省初中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为依据,兼顾本省使用的三个版本(北师大版、人教版、冀少版)的教材,依据“面向全体学生、关注科学思维、注重能力导向”的总体思路命制,在全面考查生物学重要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基础知识,突出培养初步分析、判断和推理等能力的同时,落实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从导向性、基础性、时代性、科学性、开放性方面正确发挥了两考合一(学业水平考试和选拔性考试)的作用,对今后的初中生物学教学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1.2 考试内容和要求 通过比较,笔者发现两份试卷
考试内容的目标层次要求和各主题分值稳中略变(表1),例如: 主题一分值不变,主题四、五、七、八所占的比例分数为第一梯队,主题二、三、十所占的比例分数为第二梯队,主题六和九的比例分数为第三梯队。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就知道侧重哪几个主题,根据各主题分数比例来投入不同的时间。
表1 2017年和2018年中考试卷各主题考点知识能力考查要求的分值
注Ⅰ: 对所列知识点要知道其含义,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Ⅱ: 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2.1 立足基础知识,聚集能力思维 两份试卷整体结构稳定,都能充分考虑知识的基础性,2/3试题直接考查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观点和规律,要求学生能在简单的图文情境中识别和解答,有利于大部分的学生通过努力就能达到合格水平;试题表述贴近学生,适合八年级学生的阅读水平,避免地域差异和城乡差异引起的不公平现象。当然,两份试卷也从阅读资料、获取信息、图文转换、逻辑推理等多种形式上,分层次考查了学生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等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引导学生从事实记忆到概念理解的转变;强调学生摆脱死记硬背,注重学以致用,突出在具体情境中分析、综合和运用的能力,如: 2017年中考试卷中的第15、 19、 24、 25、 26、 27、 28、 30、 31、 33、 34题,2018年中考试卷中的第8、 21、 22、 24、 25、 28、 29、 31、 32、 33、 34题。
2.2 渗透情感教育,促进健康成长 渗透情感教育,促进健康成长也是两份试卷的共同之处,试题设置希望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到正能量的引导作用,如: 2017年中考试卷中的第5、 12、 18、 24、 31、 34(5)题中所涉及的食品安全、携手抗艾、青春期特点、逃生演练、合理使用抗生素、吸烟有害健康等素材;2018年中考试卷中第6、 8、 12、 24、 31、 32题中所涉及的维生素作用、药品说明、预防近视做法、杀虫剂的使用、疫苗的特异性、泡菜制作中产生亚硝酸盐等素材。
2.3 强调学科特点,考查探究能力 以2017年中考第34题为例: 吸烟有害健康,戒烟难是因为吸烟者对烟焦油中的尼古丁等产生依赖。研究发现,烟焦油对涡虫神经系统的影响与人相似。某科研小组将涡虫作为实验对象,研究烟焦油浓度变化对其移动速度的影响,实验步骤如下: ①挑选体长相近的涡虫40只,平均分成甲、乙两组,分别放入浓度为0.03 mg/mL、 0.05 mg/mL的烟焦油溶液中处理12 h,使涡虫对所处浓度的烟焦油产生依赖;②将甲组涡虫随机分成A、 B两组,每组10只,分别置于浓度0.03 mg/mL、 0.01 mg/mL的烟焦油溶液中。将乙组涡虫随机分成C、 D两组,每组10只,分别置于浓度0.05 mg/mL、 0.03 mg/mL的烟焦油溶液中;③测定每组涡虫的移动速度,取平均值,结果如图所示: 研究人员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又做了多组实验,实验现象一致。回答下列问题:
(1) A组和B组是一组实验,变量是。
(2) 测定每组涡虫的移动速度后,取平均值的目的是。
(3) 比较A组和B组,C组和D组,涡虫对烟焦油产生依赖的表现相似,即。
(4) 由于对不同浓度烟焦油产生依赖,D组和组涡虫在同一浓度烟焦油溶液中移动速度不同。
(5) 青少年应当拒绝吸烟。请根据实验谈谈其中的道理。
2018年中考第34题: 泡菜的制作工艺是我国悠久的食文化遗产之一。制作泡菜过程中,应控制亚硝酸盐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以免对人体产生危害。兴趣小组研究不同浓度食醋对泡白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具体做法是: 称取等量白菜4份,每份均加入等量7%盐水、鲜姜和辣椒,再加入食醋,调节料液的食醋浓度分别为0、 0.3%、 0.6%、 0.9%。重复做3次。从泡菜制作第1 d开始,每天测定其亚硝酸盐含量,测定10 d,结果如图。
(1) 制作泡菜所利用的细菌是。
(2) 设置食醋浓度为0的组,目的是;实验中添加的材料需取等量,目的是。
(3) 分析曲线,随泡制时间增加,亚硝酸盐含量变化趋势均表现为,并在第d均达到最大值。
(4) 分析比较四条曲线亚硝酸盐含量的最大值,不同浓度食醋对泡白菜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是。
(5) 结合本实验,对家庭内制泡白菜提出一条建议:。
分析: 这两道题目属于稍难题,考查主题一“科学探究”,体现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考查的层次是Ⅱ层次,具体考查知识点如表2。
试题都在得出结论这个考点上采用了SOLO赋分法,体现了试卷的区分度。最后一个设问都体现了试题的开放性。都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与应用能力,注重引导学生注意探究过程和方法,科学严谨地分析实验现象、数据和图表,从探究实验中找到答案,得出结论。题干思维递进,体现对科学探究能力的检测,从而让学生深刻认识和领会科学的本质。
表2 2017年和2018年中考第34题考查的知识点及能力要求
2.4 关注初高中知识和学习能力的衔接 2017年中考第25题: 从同一植株挑选长势相同、重量相等的三片叶片,编号①、 ②、 ③。将①烘干称重得a,②放人盛有清水的烧杯中并置于适宜光照下,③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并置于黑暗处。在适宜温度下,向水中通入空气,6 h后取出②和③叶片,烘干称重分别得b和c。叶片在6 h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的有机物量是( )
A. c-a B. a-c C. b-a D. b-c
2018年中考第25题: 为研究温度对某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研究小组设置6个不同温度,在密闭环境中进行实验。先持续光照12 h后,测得光照下密闭环境中二氧化碳(C02)的减少量;然后黑暗处理12 h后,测得黑暗时密闭环境中C02的增加量,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对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温度设置5℃10℃15℃20℃25℃30℃光照12h C02的减少量(mg)122130394542黑暗12h C02的增加量(mg)6912182736
A. 光照12 h后,25℃组植物光合作用共消耗45 mg C02
B. 光照12 h后,30℃组植物积累有机物最多
C. 24 h后,10℃组密闭环境中C02减少30 mg
D. 24 h后,20℃组植物积累有机物最多
分析: 这两道题目属于稍难题,考查的层次是Ⅱ层次,都是考查主题四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质、原理”的知识点,除了体现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外,即初中的“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衔接了高中必修1的“细胞的代谢”。更关注了初高中学习能力的衔接,即初中的“光合作用需要光照,呼吸作用有光、无光均可”,衔接了高中“总光合作用的量=净光合作用的量+呼吸作用的量”。这种题目的设置,对初中的知识进行了拓展和延伸,培养了学生理解、分析、比较、归纳和推理的能力。
2.5 注重图表分析,激发科学思维 图表形式多样,有概念图、结构图、维恩图、模式图、坐标图、曲线图、柱状图、数据表格等,它也是中考题中一种重要的呈现方式,全面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分析和运用等能力,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和部分学校监考突击背诵的现象,有利于激发科学思维、全面推进核心素养的培养。2017年试卷中的图表有16个,分别在第10、 15、 19、 23、 24、 26、 27、 28、 30、 32、 33、 34题;2018年试卷中的图表有14个,分别在第8、 11、 19、 21、 22、 25、 28、 29、 30、 32、 34题。
2017年中考第32题: 人类的直发和卷发是一对相对性状,下表是3个家庭遗传的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父亲母亲子代家庭1直发直发儿子直发、女儿卷发家庭2卷发卷发女儿卷发家庭3直发卷发儿子卷发、女儿直发
(1) 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是显性性状。
(2) 如果用A、 a分别表示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家庭3子代中,卷发的基因组成是,直发的基因组成是。
(3) 如果家庭2再生育一个孩子,生男孩的可能性是%,出现卷发孩子的可能性是%。
2018年中考第32题: 科技小组为验证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用种子形状为圆形和皱缩的两种豌豆进行杂交,结果如下图。
(1) 子代豌豆与亲代豌豆种子形状不同,这种现象称为;豌豆的种子形状有圆形和皱缩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在遗传学上称为。
(2) 根据实验,可判断隐性性状是。
(3) 若控制豌豆种子形状的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请冋答: ①实验一中子代圆形豌豆的基因型(即: 基因组成)是。②为了确定实验二子代中某粒圆形婉豆(甲)的基因型,选取甲豌豆与某豌豆(乙)杂交,统计后代所得的豌豆共139粒,其中圆形与皱缩的比例为67∶72,则乙豌豆的形状是,甲豌豆的基因型是。
分析: 这两道题目属于中等题,考查的层次是Ⅱ层次,都利用图表形式说明遗传现象的本质,都是考查主题七中“生物遗传和变异”中“性状和相对性状”“显性基因、隐性基因与性状表达之间的关系”“生物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知识点,2018年的该题中还多考查了“变异现象”的知识点。这种题目的设置,要求学生利用生物学知识结合逻辑推理能力对相关生命现象和规律、生物学事件进行探讨、阐释和论证。在这解题过程中,充分考查了学生推理和辩证思维的水平,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科学思维。
3.1 夯实基础知识,关注重要概念 以课标为依据,以《福建省初中生物学教学和考试指导意见》为方向,贯彻课程三维目标、关注重要概念的学习。可在复习每个主题前将相关的考点与重要概念给学生,让学生在教材中找出划线标注,熟悉教材的语言表述,加深对生物术语的记忆。
3.2 强化科学探究,重视实验考查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复习过程中要引导并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加强和完善生物学实验教学、注意考查实验中实验材料、器具的目的和用途,落实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关系的教育。
3.3 注重问题设计,关注初高中衔接 福建省的中考是毕业和升学两考合一,其目的之一就是为高中学校选拔优秀的学生。为了让学生更快适应高中的学习,复习中应该有意识地关注初高中教学内容,注重初高中认知与思维层次的衔接,以及问题的设计形式。
当然,在夯实基础知识复习的前提下,还可进行如“图表题、资料题、实验题、探究题”的小专题提升复习,复习过程中要加强易错字、专业术语表达、解题技巧以及答题规范化的训练,这样才能减少不必要的失分。中考题目千变万化,但都是以基础知识为支撑点,以能力为再生点,以思维训练为落脚点。